首页 理论教育 群舞编排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

群舞编排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是严肃、规整的雅乐舞蹈,还是欣赏价值较高的表演性舞蹈,既有群舞,就必定有编排者,如前所述,汉初排练教习雅乐舞蹈的,很可能是制氏等人,而那些艺术性较强的群舞的“编导”者,却不见记载。但从《舞赋》对群舞场面的描述分析,汉代舞蹈的编导已具有一定水平,并已出现了一些艺术修养较高的编舞者。但整齐、统一、协调的律动,仍然是群舞的基本要素。

群舞编排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

历史记载中,并没有留下汉代任何类似舞蹈编导者的名字,但汉代各类舞蹈中却有不少群舞,如前文所述十六男童跳的《灵星舞》、男子群舞的《巴渝舞》。雅乐舞蹈中更有其组织严密、制度严格的“歌九功,舞八梢”和“冠华秉翟,列舞八佾”(班固《东京赋》)的郊庙祭祀舞。舞者六十四人,头戴建华冠,手执羽毛装饰的舞具——翟舞蹈。筵宴间供娱乐、欣赏的表演性舞蹈中也有群舞场面,如《舞赋》中描述:“于是郑女并进,二八(十六人)徐待。姣服极丽,狗蝓致态……”在那段精彩的《盘鼓舞》告一段落时,“于是,合场递进,按次而俟。埒材角妙,夸容乃理。轶态横出,瑰姿谪起。眄般(盘)鼓则腾清眸,吐哇咬则发皓齿。摘齐行列,经营切擬。仿佛神动,回翔竦峙……”这是在一段独舞或领舞表演后上场的一组群舞场面。她们舞态巧妙,容颜美丽。舞姿和队形,变化莫测,新颖别致。舞者以动人的眼神注视着盘鼓,张开朱唇,露出洁白的牙齿,唱出优美的歌声。她们的队势是那么整齐,进退之间,地位调度之时,相互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一致,时而回旋,时而飘舞,轻如飞燕,突又停顿,用一个造型“亮相”,仿佛是群仙下凡,令人神往。

无论是严肃、规整的雅乐舞蹈,还是欣赏价值较高的表演性舞蹈,既有群舞,就必定有编排者,如前所述,汉初排练教习雅乐舞蹈的,很可能是制氏等人,而那些艺术性较强的群舞的“编导”者,却不见记载。但从《舞赋》对群舞场面的描述分析,汉代舞蹈的编导已具有一定水平,并已出现了一些艺术修养较高的编舞者。

《舞赋》对汉代群舞作了文字的记载,汉画像砖石则保存了汉代群舞的形象、场面,如两城山汉画像中一幅乐舞图,下层是五个奏乐的乐人,中层可能是五个抱手而坐、仰面长歌的歌者,上层是五个长裙曳地、倾身向前的细腰舞人。她们的视线、面向、体态、走向、舞姿完全一致,似正以轻盈、急促的舞步向前行进长裙拖曳身后,颇富动感。又:河南新野出土的东汉画像石,三个女子作一横排,细腰长裙,大袖紧口,佩耳环,戴头饰,姿态、走向一致,长裙斜曳身后,似亭亭玉立,又似漫步前移。又:陕西绥德王得元墓出土的画像石中,有一幅引人注目、造型别致的群舞场面:中刻一亭,亭中端坐两人,当是饮宴的贵族;亭左右两侧均有十余人的舞队,大多面向亭子,长裙曳地,抱手而立;其中三人举手张臂,长袖飘拂,脚下长裙两边饰有翘物,裙边上翻。甘肃出土的西汉摇钱树上,也有类似舞人。这种舞人形象,很像今陕西社火中的《荷花灯》,或称《跑红灯》,舞者长裙下连着一朵盛开的荷花,腿脚严掩;舞者轻移碎步,有如在水中飘荡的荷花。古今舞蹈相互印证,可知陕西这种民间舞蹈形式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今H驰名中外,在国际舞蹈比赛中获奖的《荷花舞》,正是在这种民间舞的基础上发展改编的。(www.xing528.com)

历史文献和文物中的舞蹈形象都证明:汉代有编排有序的群舞,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当时的群舞注重队形的整齐,动作的规范,整体感强。很少运用多层次的队势、参差不齐的舞姿、交响式的此起彼伏的舞动、丰富多变的场面来表现舞蹈的内容、美感和意境、大多是用“大齐舞”的编导手法来处理群舞场面,这正是各民族自娱性民间舞的特色:在整齐、统一、协调的律动中,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和美感。这是从古到今群舞的基本特色。汉代群舞保存了古代舞蹈质朴无华的风貌。随着时代的前进、舞蹈艺术的发展,处理群舞的技法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于感情表现。但整齐、统一、协调的律动,仍然是群舞的基本要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