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成果

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继承与发展的“度”与“火候儿”问题,如何能以可见的形式来印证“精神上的一脉相承”?传统意义上对这一根性的探究,必定深植于某一特定的生活土壤与历史情境中。以后来者尘埃落定的心态、回味“既成”的“先在”,导致对其与时代的抗争性也更多地理解为在沧海桑田中力求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原态,这种恒定的向内需求来自对其特有文化母体的担忧。笔者认同将某一文化现象高度自律自守地保存在一个时空限域内是痴人说梦。

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成果

关于继承与发展的“度”与“火候儿”问题,如何能以可见的形式来印证“精神上的一脉相承”?所有的选项最终都结实地砸向了对“根部文化”思考的底座儿上。传统意义上对这一根性的探究,必定深植于某一特定的生活土壤与历史情境中。事实也印证着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无法不将地域、民族舞蹈文化作为一个异常丰富且巨大的活态标本,在各个地域,民族舞蹈样式的语汇中充斥的是经历了数千年沉淀而形成的共同的宇宙观和文化心理,以及族群记忆、族群想象等文化特质,借助于舞蹈这一特定的文化图像,族群获得牢固的自我认同,并终究成就独特的差异性审美价值。以后来者尘埃落定的心态、回味“既成”的“先在”,导致对其与时代的抗争性也更多地理解为在沧海桑田中力求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原态,这种恒定的向内需求来自对其特有文化母体的担忧。但是根脉深阔的民族地域舞蹈文化并不是一潭死水,事实上任何一个活体文化本质上不会刻意追求固守不变,就如同人们理解朝鲜族舞蹈,是起源于坎坷与抗争的充满悲剧色彩的民族命运,从他们“尚白”的传统中可以窥见这种悲悼的世界观。对生死的透悟是在颠沛流离的窘困中得到的心理化解,并经年累月地融入潜意识中,从而将生命体悟从无奈转向超脱。这种心理印记烙刻在身体语言上,借由鹤步的空灵、妙曼、与世无争,达至“致虚极,守静笃”的内在追求,这种超越性的价值取向也是在流变的过程中逐步萃取而成的。笔者认同将某一文化现象高度自律自守地保存在一个时空限域内是痴人说梦。在全球化语境的震慑之力无孔不入的当下,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类文化运行都或多或少地被洪流席卷。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一种文化没有任何固定且披奉献的发源地,它注定了要丧失其所有可能性,苟延残喘地寄生于任何旧光底下的文化。”此语的双指向,一语中的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的一个子项,于滚滚洪流中孑然而独行不是要旨,对于本土舞蹈文化时空向度外的一切具有现代性要素的入侵者,若如谈虎、人云亦云是非理性的。正如人们总会铿锵有力地说集某某文化之大成,任何地域或民族文化的凝结无一不是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后效,无一不是追随着时间而进行丝缕的变化的动态过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