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创作具民族气韵的舞蹈

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创作具民族气韵的舞蹈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中国古代舞蹈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以及他们在各历史阶段的演变。这样才能保证中国传统舞蹈既有鲜活的生命力,又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气韵。

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创作具民族气韵的舞蹈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编导中,孙颖教授对古典舞蹈编创的理论和实践值得借鉴。他针对中国民族舞创作中以戏曲舞蹈为基础,吸收芭蕾等舞蹈的一些元素的创作走向局限和弊端,明确提出中国民族舞蹈的基础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舞蹈文化,他认为:“创建汉唐古典舞蹈学派,汇聚、包容全部历史(包括兄弟民族在内的艺术成就),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找出路,必须形成世界上唯我独有的形式和风格,才算获得中国古典舞蹈的艺术生命。”他强调“越过舞蹈专业概念的封锁线,到无限丰富的历史场景,到千变万化的社会演变中去寻找资料,创造符合我们民族个性、我们的历史特点、我们的文化风格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气韵。”他以实践证明了其观点的合理性。他的《踏歌》《楚腰》《铜雀伎》《炎黄祭》《龙族风韵》得到人们的称赞与认可。对于舞蹈语言,他认为只在专业技术圈子里转,绞尽脑汁企求在编舞上弄点新花样是解决不了中国民族舞蹈创作的瓶颈,必须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找到合成语言的各种因素。据孙教授说,他创作《铜雀伎》时,将花了十五年时间搜集的七百多幅汉画像进行比较筛选,最后剩下380多幅,用这些汉画像与明清绘画进行比较,从直观上寻找二者不同的风格,从汉代乐器的形态及音乐风格上判断汉代舞蹈的风格特征,还从历史文化及其承传上把握汉代舞蹈艺术的风格特征。最后,综合各种因素,提炼舞蹈语汇,安排舞蹈场景,设计舞蹈情节。北京舞蹈学院五十周年校庆之际,法国舞蹈研究中心编导和负责人苏珊女士看完古典舞作品晚会《寻跟述族谱华风》之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一定要见晚会的编导孙颍教授。苏珊对这台古典舞表演的评价是“最真正、最纯粹、最原味的中国文化在这里。”苏珊女士还说她非常喜欢日本乡村人跳的舞蹈,有的人可能跳的是中国一千五百年前的舞蹈,因为是在偏远的山村,所以能很好地保留中国传统最纯粹的文化。“这种舞蹈给我的震撼很大,虽然它不是纯粹的日本舞,可是我作为一个外国人,感受很强烈。他们舞蹈的节奏、结构和情感使我震撼。我虽然编现代舞,但其根源却来源于这样的舞蹈,我采用他们最原始,最古老的‘嘎嘎库’音乐。你们的人会说这不是现代舞蹈,因为用了古老的音乐,认为我脑子有问题。但是在法国,这是非常纯正的现代舞,由一个人类共通的音乐节奏发展而来。”从苏珊女士的评价可知,孙教授的古典舞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崇高位置。他的成功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把中国几千年的舞蹈文化作为当代舞蹈创作的源泉;

二是从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场景与多彩的文化生活中提炼舞蹈素材。仪式音乐及其透示的历史文化的象征内涵当然也是他寻找舞蹈素材的基础。

这就要求创作者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的舞蹈史和文化史、民族心灵史。研究中国古代舞蹈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性质,以及他们在各历史阶段的演变。就具体的舞蹈形态说,要认真研究每个历史阶段的舞蹈形态中蕴涵的仪式文化内涵,从中把握舞蹈的表演风格。(www.xing528.com)

总之,舞蹈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与其说舞蹈是形体技巧的组合,不如说舞蹈是用肢体演绎的符号。它以优美的姿态表现人类的生活图景,又以动感的肢体记录着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因为它产生于人类各种仪式活动的母体,尽管现在凸显的是它的娱乐性质和表演功能,但是它记录历史文化的仪式象征功能依然没有消亡。《云南映象》对人类历史文化图景的生动展演就是其例。这就告诉我们舞蹈艺术工作者们,一定要树立一种文化舞蹈的观念,从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认识舞蹈艺术、理解舞蹈艺术、创造并发展舞蹈艺术。一方面,把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作为舞蹈创作的源泉;另一方面,以文化的眼光审视舞蹈艺术。这样才能保证中国传统舞蹈既有鲜活的生命力,又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气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