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唐代舞蹈文化之自舞成风

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唐代舞蹈文化之自舞成风

时间:2023-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皇室贵族、将军、重臣、贵戚、文人、百姓自己起舞的事例是很多的。宋人朱熹《朱子语类》就提到了这种唐代俗舞,叫作“打令”,其舞蹈动作有招、摇、送等,也是在酒宴中跳的礼节兼自娱的舞蹈。唐代皇室贵族及其他上层社会的人,在不同场合以各种方式起舞,这一方面说明是继承前代传统;另一方面也表明当时舞蹈活动极为普遍,人们自舞成风。

传统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现代教学研究:唐代舞蹈文化之自舞成风

舞蹈是唐代社会各阶层人喜爱的表演艺术,也是人们用以自娱、表示礼节或显示自己才华的一种手段。皇室贵族、将军、重臣、贵戚、文人、百姓自己起舞的事例是很多的。人们喜爱并重视舞蹈活动,能诗能文,能歌善舞,都是令人钦慕的。

被视为“中兴之主”的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一个颇有艺术才能和修养的音乐家。他善作曲,长击羯鼓和指挥,亲自参加内宫乐队(梨园)的排练,亲自演奏乐器伴舞,对舞蹈艺术有较高鉴赏能力。由于他本人对乐舞的酷爱,在他统治后期,极力追求声色享乐,不但各地选拔出色乐舞艺人进献宫廷,域外及少数民族地区也纷纷向唐王朝献“胡旋女”及其他乐舞百戏艺人。进入宫廷的善舞者中,有上层社会的女子,书香门第的闺秀,也有以献舞为生的歌舞伎人。

大名鼎鼎的唐代舞蹈家杨玉环,出身并非微贱,先被玄宗子李瑁(寿王)选人府邸,后被玄宗看中,以出家当女道士为名,离寿王府“过渡”一段时间后即人皇宫,极得玄宗宠爱,册封为贵妃。她“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以善舞《霓裳羽衣》及《胡旋舞》著称,相传曾自夸其舞艺前无古人:“《霓裳羽衣》一曲,可掩前古。”她舞蹈和弹奏琵琶技艺之高超,是有记载可考的。她的得宠,也许多半由于她超群的艺术才华和美丽的容颜。

玄宗的另一宠妃江采苹,也叫梅妃,父亲是个医生,她不但能歌善舞,文学修养也很高,九岁时就能诵读《诗经》,长大后能诗善文,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闺秀。她表演的《惊鸿舞》,曾使玄宗倾倒,赞叹道:“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可以想见,那是个如飞鸟般轻盈、优美、敏捷的舞蹈。从梅妃的身世可以得知:当时像梅妃一样的女子,也受过很好的舞蹈训练,能掌握较高的舞蹈技巧。(www.xing528.com)

在皇帝举行的正式宴会上,也往往有人起舞向皇帝祝酒。如贞观十六年,唐太宗李世民宴武功士女于庆善宫南门。酒酣,李世民与父老感慨万端地谈起往事,老人们相继起舞,争着向皇帝祝酒。显然,这是一种筵宴中的礼节性舞蹈,唐代民间也流行这类舞蹈。宋人朱熹《朱子语类》就提到了这种唐代俗舞,叫作“打令”,其舞蹈动作有招、摇、送等,也是在酒宴中跳的礼节兼自娱的舞蹈。这类舞蹈在唐人的诗篇中,也有所反映。

唐代高官重臣起舞的事例也很多:安禄山,官至节度使,善舞《胡旋》,晚年体肥过人,但跳起《胡旋舞》来,则急如飞鸟。可见舞蹈动作的敏捷、快速。又如中宗与近臣及修文学士集宴,令各人作即兴表演,以为笑乐,时有工部尚书张锡舞《谈容娘》(属歌舞戏类)、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左卫将军张洽舞《黄瘅》(属“健舞”类)僖宗宰相李蔚,为了向韦昭度请罪,曾亲舞《杨柳枝》(属“健舞”类)引韦入席。这些高官、将军,如果平日全然不会舞蹈,怎能在皇帝面前即兴起舞?又怎么能以舞致歉呢?可见他们本是善于舞蹈,至少是熟悉舞蹈、了解那些当时流行舞蹈的动作特点的。御史大夫杨再思,也曾在公卿集宴时神情自若地跳起了“高丽舞”,引得满堂笑声。地方官集宴时,也有各自起舞的习惯,其基本动作是“回身”(可能是转身回旋之意)和“动手”(可能是扬举手臂的动作)。唐诗有“令丞俱动手,县尉止回身”句。诗的本意虽是讽刺贪婪的县令,但从这个事例,使我们了解到地方官集宴,也有自起舞的习俗。这类舞蹈与汉、魏时期风行的“以舞相属”是一脉相承的,带有一定的礼仪性,也有自娱的作用。

唐代皇室贵族及其他上层社会的人,在不同场合以各种方式起舞,这一方面说明是继承前代传统;另一方面也表明当时舞蹈活动极为普遍,人们(包括上层社会的人)自舞成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