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编辑部内自我审查研究:探究内化差异

报纸编辑部内自我审查研究:探究内化差异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内化”过程中,个体对外在控制的转化程度存在差异,呈现一个动态的变化特点。凯尔曼的“内化”含有一种彻底信服并为之奋斗的意味;而维果茨基以及本研究定义自我审查的“内化”概念时,侧重于外在控制由外到内、转化至人的心智结构这一动态过程或机制,重点是转化。凯尔曼所描述的这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内化,反映了个人对外在性的社会机构或社会机制的接受差异。

报纸编辑部内自我审查研究:探究内化差异

“内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源自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 L.S.)“心理发展的内化说”。维果茨基的“内化”机制,是指从社会的、集体的、合作的活动向个体的、独立的活动形式的转换,从外部的、心理间的活动形式向内部的心理过程的转化。因此,“内化”是一种由外在到心理内在的转化,而不是对外在环境的简单复制。

克拉斯沃尔(Krathwohl D.K.)认为,“外在的价值观被个体接受的程度是可以变化的”[26],“内化”也具有这个特点。在“内化”过程中,个体对外在控制的转化程度存在差异,呈现一个动态的变化特点。这可以解释新闻生产中,从业者个体辨识自我审查的差异程度,或者浑然不觉,或者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规避行为。

1.“内化”的程度差异

为了更准确地解释不同的新闻从业者对自我审查辨识程度的差异,以及面对同样的外部压力,不同的媒体组织、不同的从业者个体所采取的程度不一的自我审查形式,本研究引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赫伯·凯尔曼(Herbert Kelman)的观点。

凯尔曼认为,意见改变有三个过程:顺从、认同和内化。“顺从是借着改变言词和外在取向,以达成工具性的目标,但未必改变个人信念。它关心‘行为的社会效果’(social effect of behavior),也就是赏罚;而不是‘行为的社会标准’(social anchorage of behavior)或‘行为价值的一致性’(value anchorage of behavior)(Kelman,1961)。‘顺从’也许最后会结合‘认同’与‘内化’,或发展成‘认同’或‘内化’,因而从纯粹赏罚的工具性考虑转为制约的思想霸权。”[27]

凯尔曼意义上的“内化”阶段,也就意味着个人在毫无意识、没有丝毫压力的情况下接受了屈服。换句话说,顺从变成了个人自身的社会道德感所使然——他自己认为什么是好的、对的,个人被彻底地社会化到整个社会体系之中。

须指明一点,凯尔曼意义上的“内化”与维果茨基(包括本研究中的“内化”)的“内化”的含义不同。凯尔曼的“内化”含有一种彻底信服并为之奋斗的意味;而维果茨基以及本研究定义自我审查的“内化”概念时,侧重于外在控制由外到内、转化至人的心智结构这一动态过程或机制,重点是转化。

凯尔曼所描述的这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内化,反映了个人对外在性的社会机构或社会机制的接受差异。这对自我审查研究颇具启发意义,可以用之描述从业者在诉诸自我审查时对外在控制的不同转化、接受程度。李金铨在研究香港媒介及从业者的自我审查时,就运用了凯尔曼的这一模型,并得出了“香港新闻界的自我审查基本上是一种屈从行为”[28]的结论。(www.xing528.com)

2.自我审查表现形式的差异

在中国内地语境中,新闻从业者在自我审查时,顺从、认同、内化三种情况在当前报纸生产中都存在。

这包括两种情况,对于不同的从业者个体而言,自我审查是顺从、认同、内化中的某一种,这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对于同一个从业者个体而言,顺从、认同直至内化,会随着新闻实践过程中的“惯习”作用以及各种现实利益博弈,逐渐由低到高转化,从最初的顺从慢慢发展至认同,这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变化过程。

事实上,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新闻从业者的自我审查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革”前期,马列主义成为社会主导价值观,社会主义也被建构为新闻工作的职业伦理,被新中国的新闻从业者心悦诚服地接受。那时,新闻从业者自豪地实践着无比崇高的“喉舌”功能,自觉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指示与要求,自觉实践着自我审查却丝毫意识不到其存在。那时的自我审查占据主导的是凯尔曼意义上的“内化”,即彻底信服并为之奋斗。这种情形在老一辈的从业者身上普遍存在。

199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影响甚巨,再加上现实利益诉诸主体的日益多元化等,都带来了新闻从业者价值判断的多元化。在新闻专业主义、政治宣传喉舌以及市场经济张力拉扯之下,新闻从业者对外在控制影响的态度不似从前那么单一,发生了分化与分流,自我审查中顺从、认同、内化三种状态并存。

当然,精确量化地确定三者的比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通过作者的深度访谈,大概印象是,“内化”意义上的自我审查比较少见,主要是在一些年龄较大、居于领导层的从业者身上体现出来;最常见的是“认同”,在党报、都市报体系中都大量存在;而对于比较新锐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报纸而言,尤其是一些处于一线的记者、专事深度报道的新闻从业者而言,可能是由于其新闻操作较多涉及负面、敏感新闻,他们对自身或媒介组织的自我审查有最深的体会,很多情况下,“顺从”成分很高[29]

因此,当顺从、认同、内化三种状态混杂在自我审查中时,必然会出现种种相互矛盾的情况:一方面,从业者自觉实践外在控制的要求时,或有所权衡、考虑、保留,或不假思索地全盘照搬;另一方面,面对同样的外在压力,不同的媒介组织、不同的从业者采取的自我审查的程度不同,反映在新闻报道中,自我审查的表现形式众多,如不予报道或者迫于压力致使报道未能见报,或者淡化、转换主题,转变新闻重点,甚至扭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