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纸编辑部内自我审查研究:揭示真实信息的偷渡

报纸编辑部内自我审查研究:揭示真实信息的偷渡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如,新闻以并列五个段落的排比强调了万州区政府的积极措施,其中包括凌晨4点慰问公安民警、武警和消防官兵、民兵应急队员,却唯独没有过问受伤住院的“扁担”。因此,这种一边删改、一边隐藏,处理方法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正是该报从业者自我审查采取的曲折的表达方式:在总体上构建官方立场的框架下,“偷渡”真实信息,曲折传达出部分真实信息。

报纸编辑部内自我审查研究:揭示真实信息的偷渡

该报见报新闻稿中总体上对记者初稿改动巨大,但是记者初稿的其他部分内容,尤其是一些从侧面显示矛盾冲突、彰显人文关怀的细节得以保留,这些细节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部分事实。

1.真实细节的保留

如果仔细阅读新闻稿,就会发现,很多保留的细节部分,与编辑修改后的总原则和大方向似乎有所冲突,与其修改的总体立场、姿态相悖,这当然不是考虑不周,而应被视作自我审查的一种独特的处理方法,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体现。

首先是两张照片的选取,其中一张描绘了万州区政府办公大楼前聚集的人群,另一张是受伤的“扁担”在医院展示伤痕的照片。这些极具冲击力的新闻照片既反映了事件全貌和激烈程度,也带领大家将目光转向了被忽视的受伤的“扁担”。

其次很多保留的细节也依然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警民对立。如过路的警察来处理事故时,开的不是警车。因此,当被打的“扁担”余纪奎也被要求坐到车上到邻近的白岩路派出所接受处理时,围观群众却堵住去路,不让余纪奎上车。稿件中写道,“天下公务人员是一家,怕他坐到车上吃亏,况且这不是一辆警车,万一把他拉到什么地方搞死他也没人知道”,记者用群众赤裸裸的语言揭示了干群对立、群众对某些政府工作人员的极端不信任。

再如,新闻以并列五个段落的排比强调了万州区政府的积极措施,其中包括凌晨4点慰问公安民警、武警和消防官兵、民兵应急队员,却唯独没有过问受伤住院的“扁担”。这个强烈的对比,记者仍嫌意犹未尽,又在后文通过专家点评再次传达。

不仅如此,在最后一部分“最新进展”中,记者强调了“扁担”仍在一家偏僻的小医院住院,伤情仍很严重,并且“自从他住进这家医院后,不准外边人来探视他,更不准他下楼。家里的猪没人照料,恐怕都快饿死了,现在他急着想回家,‘伤治不治都无所谓了’”。

冷静的描述,辛辣的讽刺,彰显了记者强烈的人文关怀,更在实质上直接表明了官方公共沟通的失败——官民对立。

这是从业者自我审查的一种散漫策略,也借此部分揭示了事实原貌。(www.xing528.com)

2.“瞒天过海”的散漫策略

见报新闻保留的真实细节,看似与编辑大刀阔斧的删改自相矛盾,导读、原因都站在政府立场说话;可是字里行间、细枝末节之处,却又暗藏、暗示了“玄机”。

当然,通读全文,你可以认为这种保留并非编辑有意为之,而是这些矛盾细节是整个新闻事件不可剥离的重要构成部分,完全删尽则文章结构不完整,事件发展过程也会有严重的断裂感。

但是从编辑对事件原因部分的改写,我们实际上知道编辑可以用转述的方法替代掉这些直接引语,代之以抽象、泛化的套话,再次将民间话语偷换成官方话语,但是编辑们却没有这么做,这种保留多少显得有些匪夷所思。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否确实是有意为之?

曾在万州报道期间就在该报实习的童静蓉从参与观察的角度证实: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意为之。因此,这种一边删改、一边隐藏,处理方法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正是该报从业者自我审查采取的曲折的表达方式:在总体上构建官方立场的框架下,“偷渡”真实信息,曲折传达出部分真实信息。

童静蓉认为,这即是社会学家James Scott所说的“隐蔽脚本的公开化”——将一些存在权力关系张力的内容,以某种策略进行包装,悄然混入报纸的日常报道中。读者必须仔细阅读,才能从那些深入“公开读本”(public transcripts)内部、原本属于“隐蔽脚本”(hidden transcripts)的内容中,去解读、阐释、理解社会下层组织稍纵即逝的政治意识。

这一点体现在该报的新闻报道中即是,一方面,大方向上、新闻标题导读等显眼之处,确保“舆论导向正确”,以规避舆论风险;另一方面,不放弃专业主义追求,于字里行间看似漫不经心地“抖出”几句游离中心的真实信息,从而将从业者真实的倾向暗藏在这些看似散乱的描述中。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传媒在政治话语的竞赛中扮演了源头(source)和场域(sites)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启动或呼应了大众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又在框架竞赛中划分出合乎规范的政治势力和挑战者的话语界限。这就是说,作为新闻,它一方面不得不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有所反映,对矛盾不可视而不见,从某种程度上必须反映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的冲突;但是,另一方面,作为在特定制度、环境中生存发展的媒介组织,又不得不避免在这些纷扰甚至可能对立的话语中“站错队”,而必须依据官方舆论导向的提示,为这些话语贴上“正确”与“反动”的标签,以表明立场,维护现存社会秩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