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腹式呼吸法:全面调节呼吸器官的运动机能

腹式呼吸法:全面调节呼吸器官的运动机能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是用腹部控制呼吸的方法,主要依靠横膈膜下降,利用腹部肌肉控制呼吸,呼吸时胸部和肩部并无明显变化,只用腹部凹凸收缩的方式完成呼吸。胸腹式呼吸法全面调节呼吸器官的运动机能,各个呼吸器官协调配合,能够发挥人体呼吸器官的生理优势与潜能,为歌唱发音提供最佳的动力支持。

腹式呼吸法:全面调节呼吸器官的运动机能

一、呼吸的重要性

每个人对呼吸都不陌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呼吸为我们提供氧气来维持我们的生命,也为我们说话提供动力。

歌唱艺术中的呼吸与我们的自然呼吸在原理上是一样的。但歌唱艺术中的呼吸比自然呼吸复杂得多,它要受歌唱者有意识的控制,无意识的自然呼吸经过训练变为有意识的歌唱呼吸。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一个歌唱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的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我国古代声乐理论认为,“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为声之本,气乃声之帅”。动听的声音必须以适度的气息作为原动力。歌唱者为了表现歌曲的音乐情感,随着音乐与旋律的进行保持乐句和声音的时值长短,有意控制呼吸的频率、呼吸气体的流量。根据歌曲中情感的需要,有意控制声音的强度,这样的技术处理要在良好的呼吸情况下完成。除此之外,一切声音表现技巧都与呼吸有着密切的关系,呼吸影响着歌唱中喉咙打开的状态、喉头的稳定、声音的共鸣质量以及情感的表达等一系列歌唱技术技巧。

大量的歌唱艺术实践证明,优秀的歌唱家之所以有高超的发声技巧与演唱修养,根源就在于他们掌握了科学的呼吸方法,具有较高的呼吸控制能力。在歌唱学习之初,要明确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呼吸与歌唱发声的关系以及呼吸与演唱者情感表达的关系,重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正确的呼吸观念。

二、呼吸的几种类型

一般来说,歌唱的呼吸方法有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它们是根据人类各呼吸器官的机能总结归纳出来的,从本质上说没有区别,只是在呼吸过程中吸气、呼气的主要器官,以及对气息控制部位的运用有所不同。

(一)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是指依靠胸腔控制的呼吸方法,与自然呼吸比较相近。吸气时,胸部扩张,肩膀提起;呼气时,胸部收缩,肩膀落下。腹部和腰部几乎没有力量,小腹几乎没有运动。整个过程没有横膈膜腹肌的参与,呼吸容量小,气息浅,因此容易造成喉部及发音器官的紧张,产生僵硬、缺乏弹性的声音。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很难唱出优美、有感染力的歌声,也不能对气息进行灵敏的控制。不少中外著名歌唱家称此种呼吸为“精疲力竭式的呼吸”“消极性的呼吸”。但胸式呼吸也有其优点,它会使声音更灵巧,相对容易找到声音的高位置;在流行歌曲演唱中,为了达到某种演唱效果也会采用这种呼吸方法。但它在正规声乐学习中是不提倡的。

(二)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是用腹部控制呼吸的方法,主要依靠横膈膜下降,利用腹部肌肉控制呼吸,呼吸时胸部和肩部并无明显变化,只用腹部凹凸收缩的方式完成呼吸。这种呼吸方法的优点是气息较深,声音有力;但由于吸气,腹部胀满,横膈膜过分下沉,上胸没有得到解放,声音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呼吸反应迟钝、呆滞,缺乏流动感。

(三)胸腹式呼吸法

胸腹式呼吸法是运用胸腔、横膈膜与腹部及腰部肌肉共同协作控制呼吸的方法。它既有胸式呼吸法的灵活方便,又有腹式呼吸法的深度与控制。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腰部、腹部周围张开,这样气息储量得到增大,胸腔与腹腔有机地联系起来,能够加强控制气息的能力,也能使演唱者更容易体会到呼吸的支点,利于高、中、低不同声区的平衡统一。胸腹式呼吸法全面调节呼吸器官的运动机能,各个呼吸器官协调配合,能够发挥人体呼吸器官的生理优势与潜能,为歌唱发音提供最佳的动力支持。这种呼吸方法是目前公认的一种科学的、合乎生理规律的歌唱呼吸方法。

三、歌唱呼吸的形态

(一)吸气与呼气

吸气时,口、鼻同时快速吸入,两肋向外侧扩张,胸部自然挺起,增加肺部和胸部的气息容量;横膈膜下沉,气息充满肺部,这不但能进一步增大肺部的气息容量,还使得气息吸得更深,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背部要挺立,脊柱两侧向下和向左右扩张,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藏在那里。呼气时,横膈膜和小腹的配合尤为关键,两肋张开,横膈膜下降,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小腹肌肉收缩,将气息压缩送出,整个过程中喉部都应保持放松状态。

呼吸时的所有动作要在一瞬间同步完成,切不可先吸气再找身体的状态。初学歌唱的人吸气容易做得僵硬,甚至造成肌肉紧张、憋气等,气息与声音脱节。应该在自然状态下完成吸气的整个动作。吸气时不能耸肩、塌胸,否则会导致吸气浅、气量少,容易造成喉部肌肉紧张,且影响呼气的流动性

(二)气息的控制(www.xing528.com)

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在唱的过程中,要一直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不能僵硬,整个身体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是横膈膜、两肋,控制着气息有弹性地呼出。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说:“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吸气后,吸气肌肉群还继续工作,不能放松,继续保持吸气状态,使呼与吸形成对抗,这个对抗就是我们常说的呼吸的支持。”歌唱时要在吸气的基础上发声,将呼与吸形成的对抗始终用于演唱乐句,在乐句演唱完时才能放松,然后接着吸气。一个乐句一个乐句这样继续下去,直至一首歌曲唱完。

腰部、两肋紧张的扩张与气息形成对抗,即推动气息,控制流动。气息不能一泻而出,失去控制的呼气会造成漏气,导致声音不连贯,失去弹性和力度。

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歌唱声音的音色、音量、音域、音准等。在初学声乐时就应该通过专门的呼吸训练建立良好的呼吸状态,把气息有控制地、均匀地、平稳地呼出,为唱出丰满圆润、刚柔相济的声音打好基础。

四、呼吸练习

为了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在初学歌唱时就要十分重视呼吸的训练。一般来说,歌唱的呼吸训练可分为无声练习和有声练习。

(一)无声练习

(1)慢吸慢呼。这是在呼吸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均匀平稳地进行,就像闻花香时一样吸气,这样能使我们将气息吸的较深。需要注意的是,吸气不能过多,不能抬肩。呼气时同样要慢慢均匀地呼出,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歌唱者吹气时感觉就像在吹远处的蜡烛,既要能吹动火苗,又不能吹灭它,还要持久均匀,做到这一点就能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膈膜的保持状态,可锻炼膈肌的控制力。

(2)快吸慢呼。快吸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急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这种呼吸方法,有时在音乐进行中并没有足够的换气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快吸慢呼的作用。这个练习可锻炼膈肌的控制力。

(3)快吸快呼。按照上面的方法快吸后,用两肋和横膈膜去控制,并快速呼出。这个练习可锻炼两肋和横膈膜的弹力。

(二)有声练习

在无声呼吸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将元音和各种音阶结合起来做发声练习,这种练习的目的仍是使歌唱者体会发声时正确的呼吸部位和方法。有声练习比无声练习更进一步,也更接近歌曲演唱,同时也更复杂。

(1)顿音练习。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顿音之间的休止,每个音断开来唱。这类练习着重锻炼膈肌的弹性和气息的灵活性。

(2)连音练习。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声音的连贯和呼吸状态在发声时的保持。这类练习着重锻炼膈肌的控制力和气息的保持。

(3)打嘟噜练习。打嘟噜练习是在双唇放松的情况下,用气息推动双唇颤动发出“嘟……”声。这种练习容易使人体会到呼吸对抗产生支持点的感觉。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初学者不太容易发出“嘟”音,原因是双唇肌肉紧张。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放松下巴,使气息均匀地推动。这个练习对于锻炼膈肌的控制力很有效。

五、练习呼吸的曲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