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精神?-《数学新课标实践与探索》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精神?-《数学新课标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让学生参与”的教改实验,取得了一点效果。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参与”的本领。数学教学中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经之路。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参与精神?-《数学新课标实践与探索》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南郊中学钱彩萍

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全面打好基础,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育成为一种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体”的活动。本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让学生参与”的教改实验,取得了一点效果。

1、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

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学生热爱数学,才能有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古代心理学家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行之有效的办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诱导学生热爱数学。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与他们自已有关的问题。如带领学生下农村,上工厂进行实地教学,观察和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已动手丈量土地、河宽……在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会他们善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学中,选编一些趣味数学题交给学生讨论,引导学生钻研数学。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我从课外书籍中找了几十道数学趣味题,如猜年龄、猜星期、算生日、鸡兔同笼问题……交给学生参与讨论,寻找正确答案。还有不少学生把问题带回家,与家人,邻居之间讨论。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数学自身的魅力,使学生能投身到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去。

(3)揭示数学中的审美因素,促使学生欣赏数学。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爱美之心”尤为突出。因此寓美于教,以数学所固有的美去感染学生,陶冶审美情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我首先出示一个蝴蝶图案,通过观察,让学生找出图形美的奥妙,进而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使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种美的享受。接着再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的多种轴对称图形的实例,一堂数学课变了一堂欣赏课。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经常用设置悬念,引起好奇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布设知识冲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现和创造精神,让学生尝受成功者的乐趣;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促使学生进发智慧,激发探知欲望等。

总之,在教学中,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寓兴趣于教学之中,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波利亚的最佳动机原则是“为了有效地学习,应当对所学的材料感到兴趣并且在活动中找到乐趣。”这正是对我们教师教学的指导。

2、分层设置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体“参与”

由于同一班级的学生存在着知识、智力、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如果教师在同一时间按同一内容、同一起点、统一教法、统一目标要求去教这些学生,势必不能充分适应学生的特点照顾到方方面面,这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所以,在教学中,针对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的内容,紧扣大纲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把教学目标由低到高分成几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已的能力,选择通过能够跳一跳能达到的目标。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从而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www.xing528.com)

3、启发指导,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参与”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参与”的本领。

在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过程中,主要使学生学会五会:

(1)会读。许多学生没有阅读数学书的习惯,误以为学习数学只要记住公式、定理、做做练习就行,其实不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益,而且对学生将来获取知识,进一步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生阅读,要出示阅读提纲,提出阅读要求。通过阅读训练,学生学会了先粗读,后精读,以及咬文嚼字的读书方法,养成了阅读时勾划重点,做读书笔记,手脑并用的习惯。

(2)会想。学生在学习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特别要养成学生大胆猜想精神。波利亚曾说:“要成为一个好的数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在平时解题过程中,学生们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观察、分析、联想的方法,解决了不少难题。

科学的探索性的猜想,击破了“思维定势”的屏障,遇到问题时,学生们不再落入俗套,能够打破常规,走自已的路,三年中学生们发现了推论十八条,利用新方法证明课本中的定理更枚不胜举。

(3)会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开展群体议论,激励学生间争论,教师作相机引导,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争论中丰富和增长,也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训练。

(4)会练。数学教学中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经之路。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应用的技能,技巧,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不能搞题海战术,设置的练习题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设置一些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运用知识的练习、综合提高的练习、发展思维的练习等。通过练习,学生提高了解题能力。培养了解题兴趣,并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学会了“练习”。

(5)会归纳总结。归纳小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技能技巧进行重新梳理和再加工的过程。在上完一堂课,学完一单元、一章后教会学生或用提纲、或画表格、或以图示等方法加以概括总结,强调要点,找出规律,理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清晰的印象。指导学生写试卷分析小结、解题方法小结、辅助线添置规律小结等,这样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让学生参与”的数学模式,给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造成了一种比较理想的发展环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由于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所以学生养成了自已学习,自已思维和自已动手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