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中庸:第七章揭示正心修身的重要性

大学·中庸:第七章揭示正心修身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上面一段是传文的第七章,是解释“正心修身”的。上一章已经讲述了“诚意”的问题了,这一章便是“正心修身”了。本章提出的“正心修身”论,本身就是以“治国、齐家”为目标的,因此就必须以“修身”为出发点,从而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要达成一致。只有心正才能修身,“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

大学·中庸:第七章揭示正心修身的重要性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1],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2],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3],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4],则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视而不听,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1]忿懥(zhì):发怒,愤怒。

[2]恐惧:恐慌害怕。

[3]好乐:喜好欢乐。

[4]忧患:忧虑祸患。

【译文】

所谓修养自身品德,首先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自身有所愤怒,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有所畏惧,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有所逸乐,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有所忧患,内心就不能端正。(www.xing528.com)

心思不能集中,看东西就像看不见,听声音就像听不见,吃东西也不知道滋味。这就是说:修养自身品德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

朱熹提示】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译文】

上面一段是传文的第七章,是解释“正心修身”的。

【赏析】

经文说:“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上一章已经讲述了“诚意”的问题了,这一章便是“正心修身”了。“正心”是“修身”的前提。“修身”之所以先要“正心”,这是因为假若心术不端正,必然会做出许多邪僻的行为;假若心态不端正,内心存有诸如愤懑之情、恐惧之情、喜爱之情、忧虑之情等等偏颇的感情,则行为就不能恰如其分;或者有所分心,则注意力就难于集中,行为也不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总之,任何私心杂念、喜怒哀乐及过分的喜好,都会影响自我道德修养。

本章提出的“正心修身”论,本身就是以“治国、齐家”为目标的,因此就必须以“修身”为出发点,从而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要达成一致。而正心是修身的基础,故而正心的作用不可小觑,故而我们必须摒除任何私心,排除任何会影响我们思想纯正的杂念。

正心修养是儒家道德理论的一套完整体系。只有心正才能修身,“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