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中山的思想与政治活动演进

孙中山的思想与政治活动演进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思想和政治上的领导人物中,孙中山的优点是,他的思想和政治活动是随着历史潮流的变动而变动的。孙中山遗嘱中的这几句话概括说明了国共合作后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所举四项文件中,前两项是孙中山在国共合作以前写的,是全资产阶级思想;后两项是他在国共合作以后写的,是半无产阶级思想。《遗嘱》中所说的两项主张,是孙中山准备向段祺瑞提出的。

孙中山的思想与政治活动演进

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思想和政治上的领导人物中,孙中山的优点是,他的思想和政治活动是随着历史潮流的变动而变动的。在这一点上,他和康有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康有为说过,他的学术和政治思想在三十岁以前就完全定了,以后不能改变,也不求改变。所以,他从早年的先进人物变成晚年的顽固派。人们觉得奇怪,康有为为什么变了呢?其实康有为并没有变,而是时代变了。

章炳麟也多少有类似的情况。他早年在日本东京主持《民报》,宣传革命,也是一时的先进人物。晚年退居苏州,传授传统的国学,对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学术思想的问题失去了发言权,大概他也不想发言了。人们觉得奇怪,章炳麟怎么变了呢?其实他并没有变,而是时代变了。

孙中山不是这样,他早年是维新派的追随者,其思想是半封建的;中年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其思想是全资产阶级;晚年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路人,其思想是半无产阶级的。其所以有这些转变,是因为他对于中国的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他解决问题的对策越来越革命化。他的认识是从他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所以他的转变也不是看风使舵、随波逐流。他的政治遗嘱说明了这一点。

《遗嘱》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选集》下卷,第921页)(www.xing528.com)

这篇遗嘱,虽只有一百多字,但是一篇大文。它概括了孙中山一生革命斗争的过去,指示了国民党同志们未来斗争的方向。他首先指出,国民革命的目标是争取中国的自由平等。怎样争取呢?他从四十年的经验中“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两句话说明他的“深知”是从他四十年的革命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只有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才是深知。他积累了四十年的经验才得出这个“深知”,这不仅说明他现在有了新的认识,也含蓄地承认了他过去的错误。他过去第一个错误是没有唤起民众,只联合地主阶级不当权派,以推翻满族皇帝的统治。推翻以后,就自以为是革命成功了。等到袁世凯背叛了联盟,恢复帝制,孙中山没有民众的支持就没有办法了。第二个错误是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帝国主义抱有幻想,错误地认为它们是支持中国革命的。其实它们就是使中国变为殖民地的殖民主义者,要向它们要求中国的自由平等,岂不是与虎谋皮,它们就是不“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中国的国民革命是要“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遗嘱中的这几句话概括说明了国共合作后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遗嘱》接着说:“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在所举四项文件中,前两项是孙中山在国共合作以前写的,是全资产阶级思想;后两项是他在国共合作以后写的,是半无产阶级思想。

《遗嘱》最后说:“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当时,北京政府的当权者段祺瑞邀请孙中山来北京共商国是。《遗嘱》中所说的两项主张,是孙中山准备向段祺瑞提出的。可是他一到北京就病了,终于不起。正如大诗人杜甫诸葛亮两句诗所说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