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焦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那在西方音乐史

焦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那在西方音乐史

时间:2023-1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罗马杰出的复调音乐作曲家焦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那用他独特的创作方式适应罗马教廷的要求,写了既体现纯粹教堂风格又具有高度复调技巧的宗教音乐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他生在罗马附近的帕莱斯特里那,故以地名为姓。德国布赖特科普夫与黑泰尔公司于1862年至1907年出版帕莱斯特里那全集共33卷。

焦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那在西方音乐史

罗马杰出的复调音乐作曲家焦瓦尼·皮耶路易吉·达·帕莱斯特里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约1525~1594)用他独特的创作方式适应罗马教廷的要求,写了既体现纯粹教堂风格又具有高度复调技巧的宗教音乐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他生在罗马附近的帕莱斯特里那,故以地名为姓。他先后担任过唱诗班歌手、指导和管风琴师,1555年奉命参加教皇唱诗班,教皇保罗四世在位时发现他已婚后即将他辞退。他走后,因为没有骨干,这个唱诗班一蹶不振。罗马教廷不得不将他请回来,任圣约翰·拉特兰大教堂(St.John Lateran)的音乐总监,接替拉索的职务。1571年起任朱利亚圣堂(Cappella Giulia)音乐总监,直到逝世。1580年,妻子逝世,他出家为神父,3个月后又与一富孀结婚,一生没有脱离世俗生活

他是真正的意大利人的性格,富有世俗生活的激情和艺术的想象,对人声演唱表现有特别敏锐的感受,他说“按照季节而常年演唱的东西应该凭借优美人声的效力成为悦耳的作品,我认为没有什么比这更合乎我的愿望了”。相传在特兰托公会议期间,正当红衣主教们为是否取缔教会复调音乐而争论不休时,教皇庇护四世(PiusⅣ,1539~1565在位)将他写的《马切洛斯教皇弥撒曲》(Missa Papae Marcelli,12个声部)交与会者共同审定,终于用实例说服一部分红衣主教放弃他们废弃复调音乐的极端主张。(www.xing528.com)

帕莱斯特里那的作品以表情庄重、技艺精湛、气势贯通而著称,他汲取佛兰德乐派、威尼斯乐派的技法,不论是复调对位、旋律、节奏、主调和声以及不协和音的运用都讲究优美匀称。同拉索一样,他用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原指教堂风格)方式,采取主调和声与复调对位相结合的手法,使曲调与歌词都表现得相当清晰,充分发挥出人声特殊的效果。作品体裁形式有:四至八声部的弥撒曲,四至八声部和十二声部的经文歌;还有《圣母悼歌》(Stabat Mater,字意:圣母站着)为唱诗班分声部对唱形式,歌词为拉丁文赞美诗,共十段,英国作曲家和若斯坎最早用复调对位手法来处理;连祷歌(Litany)为圣咏形式,由神父领唱,众人用诗句应答的一套向上帝、圣母、圣徒的祈祷演唱;以及耶利米哀歌(Lamentations)、圣母颂歌(Magnificat)、诗篇歌(Psalm)和宗教性或世俗性的牧歌。在这些作品中,既保持复调对位法各声部旋律的连贯发展,又合理地处理各声部横向和弦结构的连接,亦有类似现代和声的意义,他在一些弥撒曲里运用主题式的声部装饰性的变奏手法,在当时是独创的。他是罗马的复调音乐大师,罗马乐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德国布赖特科普夫与黑泰尔公司(Breitkopf und Härtel,1719年创办于莱比锡)于1862年至1907年出版帕莱斯特里那全集共33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