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简析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简析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自我意识的分化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自我分化开始。此外,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独立意识得到迅速发展,他们希望经济、学习、思想各方面的独立。(三)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分化、矛盾所带来的痛苦,促使大学生寻求方法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统一后的自我意识是完整的、协调的,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这种统一,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成熟与完善,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协调。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简析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从自我分化开始。进入青年期,出现两个“我”:“主观我”和“客观我”。“主观我”和“客观我”的分化,大学生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自我意识分化,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关注内心世界,自我内心活动变得矛盾而复杂,自我内心体验丰富,由此带来种种情绪,如焦虑、不安、喜悦等。大学生希望有独立的空间,渴望沟通和被理解、被关怀,喜欢同与自己信赖和仰慕的人探讨人生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

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分化,产生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出现自我意识的种种冲突。

“主体我”是指处于观察地位的我(我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客体我”是指处于被观察的地位的我(如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大学生在自我观察、分析与评价时,发现二者会产生矛盾;理想我是在自己头脑中塑造的、自己所期望的自我形象,现实我是通过个人实践而形成的真实的自我形象。大学生易于将二者加以比较,发现不一致时,寻求积极统一,转为积极自我,但当理想我与现实我差距太大,经过努力仍无法接近目标时,会产生消极情绪,使现实我更加痛苦。(www.xing528.com)

此外,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独立意识得到迅速发展,他们希望经济学习、思想各方面的独立。但在心理上、经济上又依赖成年人,体现了独立意向和依附心理的冲突,大学生迫切需要友谊,渴望理解,寻求归属。但有时,他们又存在自我闭锁的趋向,把自己内心世界深藏起来,与人交往有意无意保持一定距离。正是这种矛盾冲突让不少大学生常产生孤独感

自我意识的矛盾使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了部分不适应,有时感到苦恼、痛苦不安,有时甚至影响到心理发展或心理健康。但这却是迈向成熟必需的一步,是个体逐步获得自我内在力量的必经之路。

(三)自我意识的统一

自我意识分化、矛盾所带来的痛苦,促使大学生寻求方法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统一后的自我意识是完整的、协调的,是积极和健康的统一。这种统一,有助于大学生个性的成熟与完善,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