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试教案设计实用指南

面试教案设计实用指南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时教案通常简称为“教案”,它既是课堂教学之前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也是教学设计的最后成果之一,它简要概括地反映出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写教案前要做好学情的调查与分析。☉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考生首先应该在这些方面做足准备,其次才是提高自己教案的创新性。

面试教案设计实用指南

课时教案通常简称为“教案”,它既是课堂教学之前具体的教学设计方案,也是教学设计的最后成果之一,它简要概括地反映出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说明这堂课的目的和要求;二是拟定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的教学计划

(一)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情(学生的兴趣、状态、发展规律等)来确定教学方案,最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以学”即“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定教”是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

1.“以学定教”的要求

☉“以学定教”要求一切从学生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

☉“以学定教”强调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而不是先行做出“想要他们做什么”的规范。

2.“以学定教”的具体实施

☉在备课时做好学情分析。

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状况、接收能力、知识储备、学习兴趣等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三维目标的确定。因此,在写教案前要做好学情的调查与分析。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1.讲授式

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要选择合适的讲授内容;

二是讲授要富于启发性和趣味性,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

三是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2.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因材施教;最佳时机是学生的思维处于想弄懂而未得、想说出而不能之时;核心在于开启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3.探究式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达成,又要充分考虑每次探究的侧重点。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一次探究活动可以侧重某些探究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所有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不仅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探究任务,而且能使所侧重的探究过程更加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5.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具有互动性和交往性。

【备考提示】

在面试中,由于考生多为缺乏教学经验的新手,所以在教案创新性方面水平差别不大,优秀教案的拿分点主要在于教案卷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清楚,还有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完整合理。所以考生首先应该在这些方面做足准备,其次才是提高自己教案的创新性。

在教案编写完毕之后,如果教师还觉得对即将要上的课没有十足的把握,那么最好在上课前按照教案进行试讲

(三)教案的格式

关于教案的具体格式,各地要求不尽相同,可以借阅有关教师的教案,以供学习时参考。下面介绍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案。

教案的基本格式

【示例】

课题:相似的图形

课时:1课时

课型:讲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形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等教学活动,体会生活中的相似,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欣赏、创作,进一步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时感受数学的美。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感受、理解相似形。

(三)教学难点

对形状相同的理解。

(四)教学关键

创设情境,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从家乡的自然景观谈起,在自然亲切的交谈中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两张不同大小的雾凇图片。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图片,自然进入相似图形的世界。(www.xing528.com)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很熟悉的话题引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感知归纳

☉教师活动:列举出大量生活中的实例,借助多媒体设备一一加以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相似图形。

☉学生活动:观察相似图形,感知相似形的本质,自己归纳出相似形的概念。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相似图形的本质特征,从而从实际模型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

3.解释应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相似图形,探索相似形的特征。

·正向辨析;

·逆向辨析;

·综合辨析。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思考、交流,进一步体会相似形。

☉设计意图:实现概念教学的第一重目标。理解概念,形成正确的心理特征。此环节的设置通过正、反及综合辨析,从多个角度认识了相似形。

观察下列图形,指出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相似形?

·放大镜下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是相似形吗?

·你照过镜子吗?镜子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你看到过哈哈镜吗?哈哈镜中的形象与你本人相似吗?

·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相似形吗?

·所有的圆都是相似形吗?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相似形吗?

·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相似形吗?

·所有的长方形都是相似形吗?

4.应用拓展

☉教师活动:

·试一试:在指定的网格上将图形放大;

·做一做:将指定的图形放大;

·学以致用。

☉学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如图,左边格点图中有一个四边形,请在右边的格点图中画出一个与该四边形相似的图形,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好。

·如何将下面的图形放大?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又快又好。

☉设计意图:实现概念教学的第二重目标。应用概念做事,用概念的本质特征指导学生的行为。

5.小结反思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反思,概括提高。

·相似形的含义:具有相同形状的图形。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交流提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谈感受,不搞“一言堂”,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6.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

·搜集具有相似形图案的实物。

·利用相似形的有关知识设计一幅图画。

☉设计意图:此作业是创新性学习的延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六)教案设计反思

1.力争改变概念教学的旧模式

备课之初,首先要考虑应当改变哪些落后的、无用的东西,体现哪些有价值的新理念。作为概念教学,新课标提出: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概念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列举了大量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实例,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再创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经历了“相似的图形”的概念形成与应用过程,改变了原有的“教师给出定义,学生机械记忆模仿”的旧模式。

2.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主线

本节课各环节设计,无论是观察、欣赏还是创作,都是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能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去美化世界,处处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体现数学的人文性,真正体会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教师转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