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坏学生宰予:孔子与思辨之问

坏学生宰予:孔子与思辨之问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懒惰的毛病。宰予的问题,是《论语》中最具思辨色彩的一问。孔子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宰予,似乎等于宣布宰予不可救药。因为宰予特别聪慧,处理事情非常得体。宰予代表孔子拒绝了这一礼物,受到孔子的称赞。可见,在孔子的眼中,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朵美丽的花,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弟子觉悟得早,像颜回;有的弟子觉悟得晚,像宰予这样的,要更多精心培育,并等待他花开的一刻。

坏学生宰予:孔子与思辨之问

孔子周游列国,随时收徒,走到哪里哪里就是课堂。他在中国创立起第一座杏坛,普及教育、普及文化,这是孔子一生最为重大、最为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举。

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什么学生都可能遇到,有一些学生,特别让人头疼,他们永远有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来问你,似乎就是为了让你难过而存在的。孔子遇到这样的学生怎么办呢?

直接批评。他对这样类型的一个学生有著名的千古一骂,就是“朽木不可雕也!”他骂的就是曾在大白天睡觉、旷课的宰予。宰予,字子我,所以《论语》中有时又叫他宰我。《论语·公冶长》记载: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孔子的弟子宰予善于言辞、聪明伶俐。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懒惰的毛病。一天,孔子发现宰予大白天在房里睡大觉,他生气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一定与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就从宰予起,我改变了态度。”

古时人们普遍认为应当按照太阳的起落来调整自己的作息,做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孔子认为白天时光短暂,应该努力奋发学习才对。这宰予大白天睡觉,就是懒惰和愚昧的表现。但是,一向温柔敦厚的夫子,突然变成“腹黑毒舌”,说了许多狠话,令人不解。不就是睡了个觉吗,至于如此发飙,骂宰予“朽木不可雕”吗?当时孔子不会被其他什么事气糊涂了吧?

其实,孔子对宰予的不满,郁积了很久。孔门之中,宰予是唯一敢在思想上挑战夫子的弟子。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少有的曾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孔子重视孝道,认为父母去世后,子女应服丧三年。宰我却指出孔子“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论语·阳货》)宰予对孔子说:“一个人的父母死了,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了吗?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义必定会毁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败坏。一年间,陈旧的谷子吃完了,新的谷子又成熟了,守丧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说:“只守丧一年,你内心安不安呢?”宰予回答说:“心安。”孔子说:“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即使吃美味的食品,也感觉不到甜美,听到动听的音乐也感觉不到高兴,所以君子才不这样做呀。”宰予退了出去,孔子说:“宰予不是个仁人君子啊!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脱离母亲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礼仪啊。”(www.xing528.com)

宰予是个非常聪明但不够勤奋,而且有主见的“异类”学生,常与孔子讨论问题,很有独到的见解,也多次受到孔子的严厉责备。宰予特别爱提一些尖锐古怪的问题为难老师,问题本身往往也十分有趣。《论语·雍也》记录了他问孔子:“一位有仁德的君子,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井里掉下一个人,他会不会跳下去救呢?”他想考考老师。宰予的问题隐含着两难推理:如果孔子给予肯定的回答,那么这个所谓“仁者”就是一介莽夫,是傻子,因为你跳到井里去救人的话,自己也会被淹死;如果孔子予以否定的回答,那么他平日里宣扬的“仁者爱人”也就成了一句空谈,孔子就是伪君子。这样的两难问题,孔子会怎么回答呢?面对这种恶搞,对于提这样刁难问题的学生,孔子会怎么对待呢?

宰予的问题,是《论语》中最具思辨色彩的一问。面对爱耍小聪明的宰予的刁难,孔子不急不怒、平心静气地进行了驳斥。孔子首先指出宰予这是在愚弄人,提的问题不好,说:“何为其然也?”——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呢?“仁人君子”并非笨蛋,随意让人欺骗侮辱的。可以想想别的办法救嘛,不一定非要跳井呀!君子可以被别人欺骗,但不能自己犯傻呀!“为什么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井里跳呢?君子是有智慧的人,他应该前往井边,在井上设法救人,而不是不顾后果地纵身一跳。”

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宰予的问题。他没有往“井”里跳,而是从井边绕了过去。

孔子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宰予,似乎等于宣布宰予不可救药。圣人的话,那是至理名言,从此可以说给宰予定了性,宰予就是一段朽木,一截粪土之墙了,几千年来也得不到平反,想想也真是冤。其实,孔老师从不把人看死。由于宰予能言善辩,孔子周游列国时,常派他打前站。因为宰予特别聪慧,处理事情非常得体。有一次,宰予作为使臣出使楚国时,楚昭王要送给孔子一辆华丽的车子。宰予代表孔子拒绝了这一礼物,受到孔子的称赞。周游列国回来后,孔子评价随从弟子,夸奖宰予的长处和子贡一样,在“语言”一科,宰予排名还在子贡之前。

孔门之中,像宰予这样的异端,绝无仅有。孔子虽然不喜欢他,却从没有要将他逐出孔门之意。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孔门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论语》时,真实、详细地记录了宰予对孔子的一次次诘难和孔夫子对他日益增加的不满。而没有像后人那样,努力将不喜欢的人和事从历史中抹去。

宰予的能言善辩在孔门弟子中是非常著名的,对于这种“另类”弟子,孔子居然能够长期容忍,并最终把他塑造成一个以“言语”著称的“贤人”,为孔门“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其容人雅量,让人叹服。可见,在孔子的眼中,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朵美丽的花,只不过花期不同,有的弟子觉悟得早,像颜回;有的弟子觉悟得晚,像宰予这样的,要更多精心培育,并等待他花开的一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