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与狼的恩怨:狼的故事及人类征服自然的障碍

人与狼的恩怨:狼的故事及人类征服自然的障碍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当人类进入农耕与畜牧社会后,人和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从人类的角度来说,狼已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大障碍。朝花夕拾人与狼的恩怨终究可归于一个原因——利益。5 《与狼共度》解读狼性、人性早在1946年,莫厄特被加拿大政府派遣到北极地区去采集对狼实施制裁的证据。在《与狼共度》的俄文版在前苏联问世后,官方立刻作出反应,下了严禁屠杀“恶”狼的命令。

人与狼的恩怨:狼的故事及人类征服自然的障碍

人与狼似乎注定要交会在一起,在大约15000年前就有过第一次碰面;人类或许就是从成群狩猎的狼群中学到了团结的意义。

与狼关系密切的美国印第安人,有这样一个关于人与狼之间的古老传说一直在流传着: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发现其它动物都有同伴为伍,惟独自己孤苦伶仃,于是他向造物主寻问自己落单的缘由,造物主回答:“那么就赐予你能与你一同行走、说话和嬉戏的生物吧!”于是,神赐予了人类以狼,并对他们说:“你们彼此成了兄弟,应该相互扶持。”人类和狼遵照指示行事后,造物主又叮嘱他们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各走各的路,但双方的遭遇也许大同小异。”于是,人类和狼便各自启程,并以各自的生活方式,活到了现在。

这个古老的传说揭示了人与狼之间的亲密关系。人与狼似乎注定要交会在一起,在大约15000年前就有过第一次碰面;人类或许就是从成群狩猎的狼群中学到了团结的意义。

然而,当人类进入农耕与畜牧社会后,人和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人类需要越来越宽广的土地,原先属于狼的地盘便成为人类争夺的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狼已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大障碍

狼居于不利的地位,丧失狩猎地盘之后,只好偷袭人类的家畜。于是,人类开始猎杀狼,狩猎、陷阱、毒药……

狼的恶运从此开始。以美国为例,悬赏捕杀野狼的做法,一直持续到1935年。畜牧业者用含有马钱子碱的生肉诱捕狼;以致除了明尼苏达北部及阿拉斯加等仍保有自然景观的地区外,其它地方的狼均完全绝迹。

其实,狼是为了生存而捕杀猎物,也只是一种生态行为的体现。而且,狼的狩猎活动对生态也有贡献,可以将不良个体淘汰掉,以健康基因繁衍更优良的后代。

朝花夕拾

人与狼的恩怨终究可归于一个原因——利益。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猎杀狼,而狼袭击家畜更是为了生存。我们无法让谁放弃自己的利益,但需要提醒的是:狼也是生物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过度的捕杀狼,到头来,我们必将追悔莫及。

5 《与狼共度》解读

狼性、人性

早在1946年,莫厄特被加拿大政府派遣到北极地区去采集对狼实施制裁的证据。原因是那边驯鹿数量剧减。莫厄特就这样出发去了北极地区,在那里和狼群生活了一年,在一年的观察和考证中,见闻了许多关于狼的故事,一切的一切又好像出乎其意料之外。

1963年,法列·莫厄特写的《与狼共度》一书问世,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狼的另一面。

下面例举莫厄特在那一年里所目睹的事实:(www.xing528.com)

一次,莫厄特架起望远镜对准狼窝,等待着两条成年狼的出现。但是,从上午观察到下午,仍然一无所获。当他灰心丧气地转过身时,却发现,那两条狼就在他的身后,不出20米远的地方,直端端地冲着他坐着,看上去轻松舒坦,愉快安闲。本性凶残的狼为什么不在莫厄特毫无准备的时候攻击他呢?

为了可以更好的观察到狼,莫厄特把自己的营地建在了狼的领地之内。当觅食归来的狼发现时,表现出来的是迷茫,犹豫和不知所措。它只是直愣愣地盯着莫厄特和他的帐篷,目光是那样地深长。结果是莫厄特发出了抗议的声音。它这才站起来,生气地、有条不紊地沿着莫厄特的帐篷做上标记,然后,改道而行。本性贪婪的狼为什么这么忍气吞声地就割让掉自己的领土呢?

莫厄特亲眼见过一条狼一次吃下去23只老鼠;另外在不到一个小时内,捕食了7条体重达40磅的北方大梭鱼。这些不但满足了它自己的需要,还能带回去反哺幼狼。通过多次的追踪观察,莫厄特还发现,三五成群的狼合力追捕猎杀的都是老弱病残的驯鹿,而且还不是每次都能得手,因为它们速度和体力有限。为了得到科学的证据,莫厄特又对粪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48%的粪石中含有啮齿动物的遗骸。被认为是灭绝驯鹿的罪魁祸首的狼为什么它们的主食会是老鼠和北方大梭鱼呢?

为了使观察结果更准确,莫厄特安排了狼和爱斯基摩人土狗的一夜情。没想到,当这条土狗被关在门里时,那条狼竟然会整夜地在门外发出如泣如诉的哀号,直到莫厄特把它的情人放出去,狼、狗才双双甜甜蜜蜜地躲进遥远的山里。在度过了它们的蜜月之后,才各自回归自己的种群。此外,莫厄特还天天都可以看见,当雄狼出外觅食前,总是要和雌狼一起嬉戏一番,有时候,雌狼还要把公狼送出一程,才返回来看护幼狼。而且,在几条幼狼和雌狼打闹时,哪怕是折腾得雌狼痛苦万分,它也决不会发怒,只是忍了又忍,实在忍受不了的时候,也只能躲开而已。如此情意绵绵的狼却为何被人说成是狼心狗肺?

此外,莫厄特还从那些世代与狼相伴的爱斯基摩人那里得知许多关于狼的事情。

乌蒂克说,两条狼父母带着一窝幼狼居住在他家的营地旁。那一天,雌狼被白人开枪打死了。当乌蒂克准备把那几条狼的遗孤带回来,让自己的狗去喂养时,却发现,一条陌生的雄狼陪着这家的雄狼出现了,它们一起把几条幼崽叼到了那条陌生狼的窝门口,而那家的女主人又一条一条地把小崽们叼回自己的窝里去,把它们和自己的小崽们放在一起。从此这将近十条的小崽和那条丧偶的雄狼,就得到了一个不分彼此的温暖的新家。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怎么残酷无情的狼会这样同情弱者相互帮助呢?

莫厄特还从乌蒂克那得知,即使到了繁育年龄,绝大多数的狼仍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即使已经进入成年,开始了家庭生活,它们也要避免生育。因为它们还没有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领地,还不能打到足够的猎物喂饱自己和养育后代。它们甚至还能够根据年景调节自己的生育。由此可知,狼的数量是有限的,有限数量的狼决定狼食量的有限性,因而又何从说起偌大数量的驯鹿为狼所灭绝?

经过一年的调查,得出无数个问题的答案,甚至得知每个爱斯基摩人每年都可能杀掉一百多只驯鹿,如此再加上那些用直升机剿杀驯鹿的数量,那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几条狼联手围猎都未必能够次次得手一只驯鹿,一只驯鹿又可以供全家吃上好几天,况且狼的数量又是那么的有限。

但是一年之后的莫厄特必须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到底是给当局一个简单的复命,还是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前者无疑是违心的,但选择后者又将会遭到当局的怀疑和当地人的指责。经过痛苦的道德意识冲突之后,莫厄特发出了由衷的感叹:“狼使我认识了它们,也使我认识了自己。”他勇敢地选择了后者。在《与狼共度》的俄文版在前苏联问世后,官方立刻作出反应,下了严禁屠杀“恶”狼的命令。

莫厄特的《与狼共度》一书中特别体现了那种狼性被一天天地异化,而人和狼的关系也就一天天地恶性循环下去。他敢于直面狼的本性,揭示人类的弱点,而且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他的作品使越来越多的人从中认识了狼也认识了自己。

在《与狼共度》之中,“狼性与人性”的问题值得大家很好地去深思和反省。

朝花夕拾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冥顽不化的人,能看清事实的真相,真心悔过,便也如抖落裤角上的泥土般容易,心境自会清明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