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魔鬼数学:大数据时代与数学思维的对决

魔鬼数学:大数据时代与数学思维的对决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克里斯特对这个重要观点并不了解,不过具有数学思维的研究人员却非常清楚。虽然西克里斯特的研究得到了评论者的普遍尊重,但是也有人表示反对。这足以表明霍特林的智力水平与他的喜好。霍特林全身心地投入研究,他认为西克里斯特与自己有相似之处,因此撰文对他的研究表示赞同,“直接收集数据的工作量肯定非常大”。霍特林对西克里斯特的批评并不严厉但是语气坚定,遗憾的成分明显多于气恼。

魔鬼数学:大数据时代与数学思维的对决

西克里斯特对这个重要观点并不了解,不过具有数学思维的研究人员却非常清楚。虽然西克里斯特的研究得到了评论者的普遍尊重,但是也有人表示反对。他从统计学角度批评了西克里斯特的研究,而且抨击得非常有道理,这个人就是《美国统计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 Statistical Association)的哈罗德·霍特林(Harold Hotelling)。霍特林是明尼苏达人,他的父亲是一位干草经销商。他上大学期间学的是新闻学专业,但却发现自己在数学方面颇具天赋。(如果弗朗西斯·高尔顿当初研究美国名人的遗传情况,那么他会非常惊喜地发现,尽管霍特林出身卑微,但是他的先辈中有一位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的官员和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与亚伯拉罕·瓦尔德一样,霍特林在普林斯顿大学就读期间学的是理论数学,博士论文写的是代数拓扑学方面的内容。如果他继续研究理论数学,就有可能担任纽约战时统计研究小组的领导人。1933年,在西克里斯特的著作出版时,霍特林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位年轻老师,但他已经在理论统计学,特别是与经济问题有关的统计学领域,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据说,他喜欢在头脑中玩“地产大亨”游戏,他能记住游戏的棋盘以及各种随机牌与社区福利牌出现的频率,这个游戏对他来说就是生成随机数字和心算等非常简单的活动。这足以表明霍特林的智力水平与他的喜好。

霍特林全身心地投入研究,他认为西克里斯特与自己有相似之处,因此撰文对他的研究表示赞同,“直接收集数据的工作量肯定非常大”。

但接下来却是对西克里斯特的批评。霍特林指出,只要研究的变量同时受到稳定因素和随机性的影响,那么平庸状态的胜利就或多或少是一种必然结果。西克里斯特列举的数百个图表,“除了能证明他所研究的各种比率表现出徘徊的趋势以外,没有任何其他价值”;他的彻底调查的结果“总的说来显而易见,根本不需要引用大量数据加以证明”。霍特林仅列举了一个关键性的观察结果,就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西克里斯特认为回归平庸状态是长期竞争的结果,1916年的优质商店到了1922年仅勉强居于中上游水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竞争。但是,如果研究对象是1922年业绩最优秀的那些商店,我们又会得出什么结果呢?根据高尔顿的分析,这些商店取得良好业绩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经营有方,也可能是运气不错。如果回溯至1916年,这些公司在1922年采用的优秀管理方法应该具有同样的效果,但是它们的运气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1916年,这些公司中的绝大多数业绩应该趋近于平庸。换言之,按照西克里斯特的观点,回归平均值是竞争的必然结果,无论时间向前还是向后推移,都会产生相同的影响。(www.xing528.com)

霍特林对西克里斯特的批评并不严厉但是语气坚定,遗憾的成分明显多于气恼。他认为西克里斯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同行,而且他试图以最温和的方式告诉后者:他的这10年时间算是白白浪费了。但是,西克里斯特并没有领会霍特林的意图,他在随后的一期《美国统计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回应霍特林对他的批评。西克里斯特认为霍林特的评论中有几处理解错误,而且,即使没有这些错误,后者的评论也明显偏离了重点。西克里斯特再次强调回归平庸状态不仅是统计学上的一个笼统原则,而且是根据“受竞争压力调控措施共同影响的数据”得出的具体结果。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霍特林也不再客气了,他直截了当地指出:“正确解读这本书,就会发现西克里斯特的主题基本没有任何价值……耗费大量时间与金钱,比较多个行业中企业的利润开支比,仅仅是为了‘证明’这样一个结果,这种行为就好比为了证明乘法表,先把大象排成方阵,再换其他多种动物做同样的实验。这种做法虽然有娱乐价值,也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但是并不会对动物界或者数学界有所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