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大利亚与美国选举制度,优劣有几?

澳大利亚与美国选举制度,优劣有几?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澳大利亚的选举制度与波达计算法非常相似,选民在投票时并不是只填写他们最支持的候选人的姓名,而是按照支持度从高到低对所有候选人进行排序。假设在佛罗里达2000年大选中采用澳大利亚的选举制度,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可是根据澳大利亚选举规则,却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共和党人赖特共有3297张排名首位的选票,基斯共有2982张排名首位的选票,蒙特尔共有2554张排名首位的选票。

澳大利亚与美国选举制度,优劣有几?

澳大利亚的选举制度与波达计算法非常相似,选民在投票时并不是只填写他们最支持的候选人的姓名,而是按照支持度从高到低对所有候选人进行排序。

假设在佛罗里达2000年大选中采用澳大利亚的选举制度,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我们先计算各位候选人排在首位的票数,然后排除票数最少的候选人。按照这种方法,在佛罗里达2000年大选中,最先被排除的候选人就是纳德。接下来,我们来看小布什与戈尔之间的较量。

虽然我们排除了纳德,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投给他的选票也全部抛弃。(使用整头牛!)“实时复选法”(instant runoff)的确富有创造性,根据这个方法,我们先把纳德的名字从选票上划掉,然后重新计票。这样一来,戈尔就会以51%的选票排在首位:第一轮得到49%,再加上本来投给纳德的那些选票。小布什第一轮得到49%的选票,在这一轮票数没有变化。因此,戈尔成为赢家。

在前文中,我们从选择“戈尔,纳德,小布什”的选票中移走2%,加到“小布什,戈尔,纳德”的选票中,从而得到了略有不同的佛罗里达2000年选举的票数分布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戈尔仍然会在波达计算法中取得胜利。可是根据澳大利亚选举规则,却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纳德仍将在第一轮被淘汰,但是,由于51%的选票会使小布什排在戈尔前面,因此小布什会赢得大选。

实时复选法——澳大利亚人称之为“偏好投票法”(preferential voting)——明显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喜欢纳德的人无须担心自己的投票会对他们最不喜欢的候选人有利,纳德也可以放心地参选,无须担心自己的参选会让他最不喜欢的候选人占便宜。

实时复选法有150多年的历史,除了澳大利亚,爱尔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也都采用这种选举办法。数学一直比较糟糕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听说这种选举办法之后,宣称这是“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进步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佛蒙特州伯灵顿市市长竞选的情况。在全美范围内,只有伯灵顿一个市采用实时复选法。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们将会看到很多数字。

三个主要参选人是共和党人科特·赖特(Kurt Wright)、民主党人安迪·蒙特尔(Andy Montroll),以及时任市长、进步党左派的鲍勃·基斯(Bob Kiss)。(还有其他候选人参选,不过他们的影响力较小,在此就不讨论投给他们的选票了。)他们的得票情况如下:

(续)

从上表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种选举制度,有的人只填了自己的第一选择。

共和党人赖特共有3297张排名首位的选票,基斯共有2982张排名首位的选票,蒙特尔共有2554张排名首位的选票。如果我们去过伯灵顿,就会知道伯灵顿市民不希望共和党人担任市长。但是,如果采用美国传统的选举制度,由于两位更开明的候选人会各分走一部分不支持赖特的选票,赖特反而会取得胜利。

真实情况并非如此。民主党人蒙特尔排在首位的票数最少,因此他最先被淘汰。在第二轮中,基斯与赖特在第一轮中排在首位的选票数保持不变,但是,本来是“蒙特尔,基斯,赖特”的1332张选票现在变成了“基斯,赖特”,并被计入基斯名下。同样,本来是“蒙特尔,赖特,基斯”的767张选票则被计入赖特名下。最后,基斯的票数为4314张,而赖特的票数是4064张,因此,基斯再次当选伯灵顿市市长。(www.xing528.com)

这个计票方法似乎合情合理,不是吗?先别着急回答,我们换一种方法——两两对决法——计算一下。在蒙特尔与基斯之间有4067名选民支持蒙特尔,有3477名选民支持基斯。在蒙特尔与赖特之间,有4597人支持蒙特尔,有3668人支持赖特。

换言之,多数选民对中间派候选人蒙特尔的支持超过基斯,同时,多数选民对蒙特尔的支持超过赖特。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蒙特尔才是真正的赢家,但是他在第一轮即遭淘汰。从这个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实时复选法的一个缺点:对于中间派候选人而言,虽然大家都比较支持他,但是没有人把他排在第一位,因此,他很难赢得选举的胜利。

我们把上述分析总结如下:

传统的美国选举制度:赖特获胜

实时复选法:基斯获胜

两两对决法:蒙特尔获胜

你们是不是很困惑?还有更糟糕的呢。假设原本选票为“赖特,基斯,蒙特尔”的495人改变主意,把选票投给了基斯,同时把另外两名候选人的名字划掉。同时,本打算把选票投给赖特的选民中有300人也改变主意,把票投给了基斯。那么,赖特排在首位的选票就会减少795张,剩下2502张。这样一来,第一轮遭到淘汰的就不是蒙特尔,而是赖特了。接下来的选举就变成蒙特尔与基斯的对决,而且蒙特尔最终会以4067∶3777的票数获胜。

看出其中的玄机了吗?我们让基斯得到更多的选票,结果他没有获胜,反而惨遭失败。

如果此时大家有晕头转向的感觉,那也没关系。

不过,我们要牢记一点:我们至少有合理的理由,知道本来应该赢得选举的人到底是谁。应该是民主党人蒙特尔,因为这个家伙在两两对决时既赢了赖特又击败了基斯。也许,我们应该把波达计算法、实时复选法等全部抛到脑后,让大多数人都支持的候选人直接当选就可以了。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感觉我在故弄玄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