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声乐演唱艺术思维分析

声乐演唱艺术思维分析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思维有着不同的分类,就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思维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声乐演唱艺术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声乐演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声乐演唱艺术非常注重声音形象的塑造。其次,要对歌曲演唱进行技术分析。

声乐演唱艺术思维分析

依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思维有着不同的分类,就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思维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声乐演唱艺术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声乐演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形象思维也就是对歌曲的认识要通过具体可感的生活形象表现出来。

1.声乐演唱艺术形象思维的具体内容

在演唱一首歌曲时,演唱者既要塑造歌唱对象的形象,又要根据歌唱对象去塑造声音形象、语言形象,最后在脑海中还是要形成一个歌词内容的、统一的具体形象,具体而言,声乐演唱主要涉及的形象思维有声音形象、歌词形象、人物形象等。

(1)声音形象

在生活中,声音是一个人最主要的特征。通过听声音,基本上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性别、年龄、性格等。所谓声音形象,是指通过听声音特征判断出人物的基本特征。简单来说,声音形象也就是通过声音反映歌曲中的形象。演唱艺术是人的声音艺术,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主要是通过声音形象呈现出来的。因此,声乐演唱艺术非常注重声音形象的塑造。

大多数歌曲中都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与其对应的声音形象,如老司机、老工人、老教授等都是老头儿的声音形象,这一类声音的音区较低,声音浑厚、音色较暗,比较适合男低音和男中音演唱。年轻姑娘对应着女高音的声音形象,年轻小伙子对应着男高音的声音形象,勇士英雄、男子汉等则对应着男中音的声音形象。

在演唱中,演唱者应根据歌曲中人物形象的特征采用不同的声音,尽力使自己的声音适应歌曲形象,而不是让歌曲形象去适应自己的声音,避免声音形象与歌曲形象之间相互矛盾。如果女高音用抒情性声音演唱《黄河怨》《英雄赞歌》,声音和歌曲的形象肯定是不相适应的。

演唱者要尽量选择一些与自己的声音相符合的歌曲形象或歌剧角色,使声音形象更好地服务于歌曲形象或歌剧角色。另外,演唱者也要根据歌曲的形象或歌剧的角色变化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适应于作品中的形象。

(2)歌词形象

言语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言语表达基本上能够传达出人们的所有感受,作曲家和声乐演唱者在进行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要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这些思维建立在对歌词的分析和感受上,即使是没有歌词的乐曲也要通过语言表象才能够进行创作。

在声乐演唱艺术中,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演唱,音乐和语言之间都具有一种极其密切的联系。声乐作品的歌词不只是限于语言本身,而且还体现了一定的艺术形象。歌词赋予了声乐作品更加深刻的意义,也就是说,声乐演唱不仅可以用声音形象去影响听众,而且还可以用语言形象去影响听众。

歌词是具有音乐性的,其音调是音乐音调的基础,曲作者在为歌词谱曲时,首先要考虑到字的声韵、节奏等。另外,歌词还能对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塑造,其不仅能描绘人物形象、景物形象,还能够对现实事件以及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反映。例如,《黄河怨》的歌词既有总体人物形象,也有许多具体形象。

狂风啊,你不要呼喊!(狂风形象)

乌云啊,你不要躲闪!(乌云形象)

黄河的水啊,你不要呜咽!(黄河形象)

丈夫啊,在天边!地下啊,再团圆!(出现丈夫形象)

歌词是声乐演唱者的形象思维的描述工具之一,即使是在理性阶段,抽象思维也要依据具体的形象。社会生活实践中充满了各种各样具体的形象,这些形象必然会在人的头脑中有所反应,因此,在声乐演唱中,歌词形象是演唱者必不可少的再创作的重要因素。同时,歌词形象也是表现歌曲情感的有力手段,通过语言形象与曲调音响形象的结合,能够生动地传达出歌曲的思想情感。

(3)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声乐演唱艺术形象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作品通过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来描写人物形象,展现出人物的外貌、性格以及精神世界。例如,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佚名译词)的人物描绘。

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腰身像绵柳,她的小嘴很多情,眼睛能使你发抖。

此外,声乐作品也对自然景物形象进行描绘。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大背景,歌曲塑造的人物形象也离不开环境。在作品中,环境形象不是孤立的,往往与人物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例如,《草原之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都是通过对自然形象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声乐演唱者在演唱时首先要去感受词曲作家的创作思路,不管歌曲中出现的具体形象是人还是景,都能够准确把握作品传达出的情绪和情感。

2.声乐演唱艺术形象的特征

塑造艺术形象要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完整性的特征。

(1)真实性

真实性是艺术形象的生命,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一首歌曲时,一定要追求真实的歌曲形象,结合实际生活,以真情实感打动听众。

(2)代表性(www.xing528.com)

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要具有代表性,只有典型的、普遍的形象才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3)完整性

声乐演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艺术形象的完整性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虽然人物形象的性格有变化有发展,但演唱者也要注意层次分明,逐步趋向,表现出动态变化性。演唱者要把整体形象贯穿于演唱的始终,保持形象的完整性。

(二)声乐演唱艺术的创作思维

声乐演唱过程是演唱者对作品的再创作过程,演唱者将无声的歌词转变为生动的情感,将无声的音符旋律转变为运动的音响,进而塑造出具体的艺术形象。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的审美态度、情感体验等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一首歌曲时,在理解原创作的基础上,往往会融入自身不同的感受,赋予作品以新的意义。一个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想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就要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新颖的思维方法对作品进行全新的“解释”。对作品进行“再创作”,演唱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可以说,知识积累得越多,灵感就会越活跃、越丰富,思维就会越清晰。其次,要对歌曲演唱进行技术分析。具体而言,就是演唱者要运用一定的演唱技巧将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出来,使人们听到后,就会了解歌曲的主题内容和思想感情。最后,注意培养自己的音乐思维能力,即说,要从演唱的角度去思考,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各种形象转化为总体艺术形象。

音乐思维贯穿声乐演唱的始终。在进行演唱再创作时,音乐思维会激起演唱者心理上的表现欲望。演唱者只有运用音乐思维对歌曲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对歌曲的情感表现进行处理,才会有演唱的“再创作”。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演唱过程主要是在歌曲中蕴含的感情因素以及歌唱者生活经验中类似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再创造。演唱者心灵的外在体现,即歌唱者通过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深情厚谊,使听众得到美的享受。因此,演唱者在对歌曲内容进行表现时,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活动。

(三)声乐演唱艺术的审美思维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欣赏。声乐演唱中渗透着演唱者的审美感受。声乐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将自己的审美感受和情绪情感通过歌声传达给观众,观众也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体验。因此,演唱者必须具有进步的审美观以及强烈的审美意识。对声乐演唱艺术审美思维的认识主要可从歌声的审美、情感的审美、音乐感觉的审美、形象的审美入手。

1.歌声的审美

一些声乐演唱者由于声音具有沙哑、发虚、漏气等特点而缺乏美感,也不具有任何感染力。在初学声乐时,应指导初学者建立和形成声音的审美感受,也就是声音美感。声音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声音的情感内涵方面,也就是说,如果演唱者能够将歌曲蕴含的情感渗透到歌声中去,那么歌声就具有了美感,而且感情越深,歌声的美感就越明显。可见,声音美感不是建立在生理上的,而是建立在心理上的。

对声乐演唱的审美,不仅要追求听觉上的美的感受,而且还要通过想象和联想寻找内心视觉的美的感觉。另外,还可以调动味觉、触觉等对声音进行审美体会。例如,“她的声音很甜美”,是味觉器官对声音的审美感受;“她的声音很柔和、细腻、具有弹性”,是触觉器官对歌声的审美感觉。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审美感受,都是对声音进行的审美评价。虽然审美活动来自不同的感知觉器官,但在心理上具有一种共通性。例如,视觉上看到的白颜色与听觉上听到的纯净的声音时,都会让人产生淡雅、纯洁的情感体验;触觉上摸到的细软的物品与听觉上听到的柔和的歌声具有同样的美感。

波音技巧是对声音审美的另一个因素。如果没有波音,歌声就失去了生命。一些声乐初学者的声音往往非常僵直,听起来很刺耳。从声乐演唱艺术角度来讲,没有波音的声音几乎称不上乐音,声音也就不具有美感。一个良好的波音建立在正确的发声基础上,实践表明,波音是可以通过训练形成的。

此外,还要对声音的音色进行审美。声音的音色反映了演唱者心理上的审美思维。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音色,就无法对歌曲的情感内涵进行生动的表现,因此,声乐演唱者必须形成音色的审美观念,进而不断获得优美动听的音色。

2.情感的审美

对情感的审美是声乐演唱审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情感审美是一种心理反应,具体包括声音技巧和情感表现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即说,在演唱中要兼顾声音和情感,做到声情并茂。

情感是声乐演唱艺术的核心,艺术的魅力主要在于对情感的表现,换句话说,声乐演唱者如果没有对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无法表现美的感情,就不能称之为艺术。演唱者不仅要表达出作品中的感情,而且要使听众能够得到美的情感的感受,只有这样,演唱才能具有美的感染力。具体而言,情感审美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情感审美表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生活在社会之中,人的思想感情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的规范和约束。生活是艺术的来源,成功的声乐演唱艺术应着眼于社会现实,演唱者的情感审美必须和社会价值观念相符合,与人民大众的审美追求相符合,引起听众的共鸣,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情感表达要真实、深切。在演唱中,演唱者一定要具有真情实感,反对虚情假意、装腔作势。同时,还要表现出作品中人物的信念,以及人物内在的真实感情。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既要有我,又要无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真情实感是一种艺术上的真实,是以生活中的情感为基础进行的艺术创作,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第三,情感审美是心灵的直接语言。声乐演唱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主要在于它富有感人的力量。例如,优美动人的歌声会让人感到愉快;悲哀痛苦的歌声会让人感到忧愁等。只有当演唱者对于听众的审美感受有一定的认知,他的演唱才可能会对听众产生一定的影响。

3.音乐感觉的审美

在声乐演唱者的表演中,音乐感觉的美感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方面。演唱艺术的审美情绪情感是通过演唱者的心理感觉获得的,如果对声乐演唱不会产生任何心理感受,那么也就无法感受到演唱内容所表现的美。演唱家都具有对音乐审美的感觉,其不仅能把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而且能够打动听众的心,引起听众的共鸣。

音乐感觉的美感是一种抽象的心理感觉,只能意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演唱者来说,这种心理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演唱的效果。因此,任何一个演唱者不仅要准确地把握住它,而且还要让听众感觉到它。

4.形象的审美

演唱者塑造艺术形象,要对歌曲形象有强烈的审美感受。毋庸置疑,歌曲主要表现的中心是人,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只有将“情”与“理”进行密切结合,才称得上是美的艺术形象。对于演唱的形象审美要突出形象的个性、突出形象的典型性、突出形象的独特性、突出形象的美感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