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艺术研究:针对个性的重要性

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艺术研究:针对个性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针对个性概述针对个性的训练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就在乎“个性”,即“存异”。(二)演唱个性的培养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某个统一的、科学的发声技巧和方法为中心,而忽略了演唱者个性的开发。这个熟悉是要求全面的,即要熟悉学生的发声器官的特点、个性特征、理解能力等,即充分认识学生的“乐器”。

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艺术研究:针对个性的重要性

(一)针对个性概述

针对个性的训练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知道,艺术虽然有科学性,但在求同的同时更重视其个性发展。艺术的生命与灵魂就在乎“个性”,即“存异”。作为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方法论上也是以“存异”(彰显个性)为其核心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存异”的教学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太过于强调唱法技巧的传授,在教学中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技巧的训练上,这种简单而僵硬的教学模式,从而致使了目前声乐教学陷入尴尬的窘境。

演唱个性化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永恒的主题。演唱者由于不同的个体声音差异,以及对作品的内容思想、思维情感及风格特点的不同理解,在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承受范围内转变自己的声音音色来进行表现,由此产生的一种别有风味的演唱特色,称之为演唱个性。

一般来说,演唱个性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演唱者的个性嗓音,这并非指单纯从生理角度来讲的嗓音,而是一种被演唱者的情感所渲染了的声音。其二,是演唱者通过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代背景、角色的处境等进行深刻的领悟后,将自我的情感、思想融入作品的表现之中,所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声音。艺术的生命在于彰显个性,丧失了个性艺术就如同失去了吸引力。许多杰出的歌唱家,他们都会在自己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和演唱风格,成为声乐界中不倒的“常青树”。

正如前文所提到,京剧程派、梅派唱腔,无一不是的个性取胜,流传千古。而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专业演员,唱了一辈子,都不为人所熟知,这除了由于他们的演唱方法和技巧不够娴熟以外,还与他们没有突出的艺术个性有着很大的关联。

(二)演唱个性的培养

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某个统一的、科学的发声技巧和方法为中心,而忽略了演唱者个性的开发。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基础与个性并举,“两手抓,都要硬”,使所有的人都能在共性的基础上,挖掘出自己的个性,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种特点,即使我们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顶级的歌唱家,但是我们却可能培养出更多层次的演唱者来适合不同层次的艺术需求,就不会给观众留下“一成不变”的印象了。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演唱个性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进行个性训练时一定要遵循老师对学生了如指掌,它是民族声乐教学个性训练的基础。这个熟悉是要求全面的,即要熟悉学生的发声器官的特点、个性特征、理解能力等,即充分认识学生的“乐器”。沈湘先生曾说过:“歌唱者在学习演唱的方法时,首先要熟悉一下自己使用的‘乐器’,即嗓音。如果歌唱者对自身的‘乐器’一无所知,就很难用唱法去调整歌唱的发声状态。”人的声音是由气体冲击声带,通过声带振动而产生的。歌唱者通过训练,能有效利用呼吸道中的空腔(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将声带发出的微弱基音在打开腔体的共振下形成了歌唱时响亮动听的声音。

由于每个人的嗓音、腔体大相径庭,因而所发出的声音在音色、音质上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必须从学生发声器官的特征人手来确定训练方案,肺活量小的可以指导他们正确地运用偷气、抢气,让他们平时多加强体育锻炼增大肺活量;对于声带长而厚的学生,应正确指导他们往中低声部上训练,反之则指导他们向高声部训练;对于自然腔体好的,防止他们过度放松而使声音懈怠,反之则指导他们利用肌肉的协调来尽可能地增大有限腔体。在这一过程,教师应注意不要提出学生发声器官不能承受的内容要求,但也不能降低标准,要使他们的发声器官发挥其应有的、尽可能地效能。同时,在演唱时声音也会因个体的心理因素、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个人的表现能力等原因而有所不同。作为教师,率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乐器”,知其长短,定其优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身“乐器”的特征,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己。

但在传统式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常会步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嗓门大是学美声的好料子,而声音甜美则是学民歌的好料子,定性引导学生去追求某一种唱法。还有一些教师则要求学生一味地模仿他们的声音,一句歌词带唱,细节甚至要求到某个感情处理某个音色都要像,到最后学生唱歌时只要一开口就知道是谁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极易扼杀学生的一些艺术天分。事实上,每个人的嗓音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只能学某种唱法或者技巧,一味要求学生去模仿大师的风格,而是要想办法通过训练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自然通畅、有气息支撑、婉转动听或蕴含力量,从而形成每个学生自己独特的发声体系和演唱风格。(www.xing528.com)

了解学生,还应当熟悉学生的声乐和音乐基础,尤其是在高等院校里,人学新生基础差距比较大,有些学生受过正规声乐训练,音乐素养较佳;有些学生受过正规声乐训练但不系统,需进一步提升;还有些学生音乐素养较差,又走了歪路,致使出现许多毛病。对这些情况要分别对待,在课程的安排上使其系统起来,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要求他们严格遵循教师制订出不同的训练方案,进行正确的训练,防止他们重蹈覆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彰显学生的个性。

其次,熟悉学生的性格特点也是个性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民族声乐学习者应该胸怀宽广,对生活积极向上。心胸狭隘、精神抑郁者往往思维也比较局限,缺乏开阔的畅所空间,不正常的精神状态还会影响身体各相关的发声器官在声乐训练中发挥出正常的效用,缺乏毅力;反之,有博大的胸襟,精神状态就会积极向上,同样歌唱状态也相应会是乐观的,对声音的表现就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所以,对于那些性格上存在弱点,情绪不乐观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其精神上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心胸广阔、思维明朗,以有利于辅助民族声乐的学习。

另外,民族声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形式,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启发是否能正确地理解,对作品的感情和内涵能否正确地领悟,二者都十分重要,缺乏对任何方面的正确理解都不能使歌唱者得到情感丰富的效果。因此,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了然于胸。例如,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一般进步较大,变化速度快,一经教师指导,便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到一定程度就要防止他们有自满情绪,止步不前,要及时提出难度更大的技巧训练。对初出茅庐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精细入微的观察测试,仔细辨别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不同,这样更有利于针对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差异进行个性训练。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通常表现出进步慢、变化小的特点,因而要对他们强加鼓励,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念。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来提升其理解能力,如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欣赏优秀声乐作品、鼓励学生观摩声乐演唱、给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以及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来助推他们提高自身的领悟能力。

立足于熟悉学生为根本,采取针对性较强的个性训练措施才能实现较好的训练目标,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因材施教。要知道,正确鉴定学生的声音类别是极其关键的。倘若不能准确地鉴定学生的声音类别,就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科学事实证明,人的嗓音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声音的类别可分为男高、男中、男低、女高、女中、女低6个类别,这是最基本的声部分类,其中,男高又分为戏剧性男高音和抒情性男高音,女高音又分为戏剧性、抒情性和花腔性女高音,另外也有男中偏低和次女高之分等更为细致的分类,甚至有的还具备有多种以上的全能声部等。由此看来,准确分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声乐技巧,对学生可持续进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最好不要急于对于初学民族声乐的学生进行声部的鉴定。对学生的声音类别要谨慎地分析、鉴别,最好让学生找资深的专家进行科学的鉴定。但是,在没有得出结论之前,应该在中声区打好基础,然后再向下或向上做拓展性训练,这样至少学生不会误入歧途。中声区是自然声区,比较易于掌握,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切实找到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后,再逐渐向高低声区进行拓展练习。总之,在声音的类别上不要急于下结论,谨记三思而后行,以免因错误的判断而采取与学生特点相悖的训练方法,致使教与学的严重脱节,最终出现严重的后果。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清楚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因此,在对于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中对呼吸应格外注意,呼吸也是歌唱训练时经常会出现问题的最多一项,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学的方法,要求吸气时吸得越巧越自然为佳,感觉气体如同流灌进去一样,然后均匀呼出,整体处于一个流动的过程。有的学生吸气过多,造成横膈膜失去应有的弹性,最终致使有气无声,整个呼吸器官丧失了应有的机能,歌唱者外观也不美观。教师要让他们体会打哈欠时的状态及掌握吸气量。对于吸气过浅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体会打喷嚏和咳嗽时的感觉来体会呼吸的支点,正确地将气息吸至腹上胸下横膈膜的位置,呼吸时掌握气息的轻重缓急。在日常的练习中,要选择多种练习曲对学生进行训练,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使之能在歌唱中呼吸运用的灵活自如。

在歌唱发声中的声区和共鸣运用紧密相连。这两个项目的训练难度较大,情况也较为复杂。这里列举以下几种经常采用的个性训练方法:共鸣腔体运用比较常见的毛病在于有的学生高声区的声音扁而白,毫无光泽,如同喊叫,这是由于咽腔通道堵塞,咽腔与鼻腔不能贯通,配合不协调而形成的。对于这种学生,教师要提醒学生下颌、舌根要放松,舌中部不要抬起,喉头保持稳定的自然状态,要确保气息的通畅。要给上气,不能干喊,要将声音溶入气里。另一些学生的中低声区的声音苍白无力,没有色彩。这是由于鼻咽腔的通道受阻,失去了上部的共鸣造成的。教师要提醒学生的软腭不要后缩,不要贴近咽腔后壁,防止鼻咽腔出现阻塞现象。胸腔共鸣好坏主要取决于气息运用正确得体。

总而言之,在共鸣腔体运用和声区的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仔细查找其原因,因人而异,有的放矢。要防止学生对某一共鸣腔体的有效运用,而不注意其他共鸣腔体的练习和运用。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共鸣技巧,也要选择多种练习曲,让学生按照歌曲的思想情绪的变化对共鸣器官加以调节,从而能得到顺畅、上下统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声音。

个性训练是有针对性的训练,要求是整体状态下的个别调整,允许某一学生在某一项较为薄弱的技能训练上有所侧重,但不能顾此失彼。就如同修理机器一样,个别零件修好后,还要将它们组装成完整的机器,这样才能有效地运行。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讨论和实践对学生演唱个性的培养,掌握和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以求实现最佳的培养人才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