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混声唱法:声乐演唱中气息的关键

混声唱法:声乐演唱中气息的关键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混声唱法是以气息为支撑点的。因而,朗读这一训练方式是获得正确混声唱法所不可缺少的。

混声唱法:声乐演唱中气息的关键

(一)关于混声唱法的理解

在中外声乐领域中,各种学派、各种唱法和唱种,在歌唱发声中所采用的混声唱法就是将人们声音的两种机能(真声和假声)自然、稳定、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歌唱整体。

沈湘教授在《声乐教学艺术》中指出:好的声音就是真假声音的比例合适,以真假声的比例来决定唱法的不同。也就是说唱任何一个音都是混声效果,低音要具有假声的成分,高音要具有浓厚的真声色彩。因而,把这两种不同的声音状态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使用,是发声的一种特殊技巧,是对声带发声机能状态按规律的具体实践,它要求避免发低音时全用真声、发高音时全用假声。随着音高的不同,真假声的比例有所不同。越是唱中、低音区时,真声与口腔、胸腔共鸣的因素也就越多,假声的成分也就越少,声音也就变得越来越结实与饱满。而越是唱高音区时,假声与头腔共鸣的因素也就越多,真声的成分也就越少,声音也就变得越来越柔和,越来越轻盈。

李维渤教授在《发声训练中的四个“R”》一文中谈论混合声区这个问题时,把头声区比作水,把胸声区比作土,把土和水搅拌成的泥比喻为混声唱法。他还认为在放少量土的试管中注入水,这时水和土的区分是非常明显的,由于水和土截然不同,因此用这种嗓子调节歌唱时必然会出现“坎儿”,这种状态被称为“静态调节”。为了克服这种“静态”,就要把水和土加以充分搅拌,使之成为泥。如果把这种现象运用到歌唱当中,就会使整个声区上下自如地运转,最终做到声音的整体协调,这就是混声的原理。

(二)混声唱法的优越性

歌唱时好的声音来自丰富多变的声音色彩。而混声唱法恰恰能为这种良好声音的获得提供一定的前提基础。它不但能够产生较好的混合共鸣的歌唱艺术效果,获得良好的声音位置与统一的音色,还能使声音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并在保持明亮的共鸣音的情况下,带动暗的共鸣音,以丰富声音的密度和光彩,获得浑厚自然、舒展流畅的音色效果。其优越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1.能够做到声区的统一

由于混声唱法是真假声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演唱方法,能够兼顾低声区、中声区和高声区三种不同声区的演唱特点,所以它能很好而且自然地将三个不同的声区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演唱每一个声区时,都需要以真声为基础,使低声区、中声区和高声区三个声区的音色统一成一种音色,而不要使每个声区彼此孤立开来。同时,在气息的正确控制与支持下,还可以得到既关闭又明亮、靠前的声音状态,使声音更具魅力与穿透力。

2.能够使各共鸣腔体统一协调

由于混声唱法既是将胸声区与头声区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将真声与假声这两种不同声音状态的混合运用,所以在演唱过程中,既有头腔共鸣(假声)的参与,又有胸腔与口腔共鸣(真声)的密切配合。从而最终达到了身体各个共鸣腔整体统一的声音效果。

3.能够使音色获得统一

由于混声唱法是综合地运用了真假声这两种不同的声音状态机能,并把不同声区统一为一个整体。因此,在演唱时音色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一个整体统一的音色当中并保持不变,从而使声音更加的甜美、色彩动人。

4.能够获得好的声音位置

由于混声唱法混有假声的成分,这样就很容易使得头腔共鸣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就为高位置声音的获得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又由于有了高位置的声音,所以演唱的音域也就相应地得到了扩展。总之,在演唱过程中,由于混合唱法的综合运用,既能使演唱者获得高位置的声音,又能使其音域范围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从而为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的演唱提供了更大的可能。(www.xing528.com)

(三)良好混声效果的获得

若想获得良好的混声效果呢,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1.建立正确的混声概念

正确的混声概念应该是自然的、流畅的,而绝不是人为的、故意做出来的。在演唱中要注意:唱低音时,不要刻意地往下压低喉头,过于强调胸声;唱中音时,不要为了追求音量而去盲目地硬撑口腔、喉腔;唱高音时,也不要为了追求高音而过于挤压喉咙,“挤”“卡”“绕”的声音都是不对的。

无论是男女高音、中音、低音,不仅在高音区、中音区要有混声,在唱低音区时也同样要混声。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唱者,无论其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要始终地坚持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混声概念。

2.进行科学的混合共鸣练习

混声唱法要求将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共鸣腔。混合共鸣是指胸腔、口腔、鼻腔、头腔等共鸣腔体混合在一起的总称。其中,头腔的训练较为困难。这里可以采用以真声为基础,高音区域逐渐加入假声的练习方法。

需说明的是,初学者在刚开始接触假声时,会感觉到自己的音量较为微弱,而且与真声有明显的界线。而这些都是暂时的、正常的,是有一定相持阶段的。随着演唱者对气息的运用、喉咙的打开等各种技能的逐步熟练掌握,原先微小不自然的假声会渐渐圆润饱满起来,直至与真声融会贯通,形成完美的混声。

3.掌握好歌唱时的呼吸

歌唱呼吸的好坏是混声唱法的关键,它直接关系着歌唱者的声音音色等一系列的问题。混声唱法是以气息为支撑点的。在演唱过程中,不论声音是高是低,它都是以气息的保持和控制为基础的。这就好像盖房子一样,地基挖得越深,楼才能盖得越高,才能更加持久、牢固。

4.进行带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带有感情地进行常规朗读,一方面可以很容易体会到歌词的内容含义,另一方面可以在保持喉头稳定的基础上,利用气息的支持,进行小声地朗读,还能很自然地获得高位置的声音,尤其是进入到高音区域时,朗读就更加需要情感的丰富与激昂,而在此时,演唱者就会更加深入地体会将声音和字抛出时头腔所处的声音位置与感觉。因而,朗读这一训练方式是获得正确混声唱法所不可缺少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