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歌唱气息位置:探讨声乐演唱中的关键支点

歌唱气息位置:探讨声乐演唱中的关键支点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歌唱时,由膈肌和肋肌的收缩运动而产生的气压和由声门阻气作用而产生的声门下气压都对这一中心点施加压力,从而形成歌唱的气息支点。这一中心位置一般不受膈肌或肋肌位置的影响,无论歌唱气息的饱满程度如何,都可保证对这一气息的中心点的支持,这就是理想的歌唱气息位置所在。

歌唱气息位置:探讨声乐演唱中的关键支点

对歌唱气息位置的认识应分为声门下位置和声门上位置两部分进行,位于声门下的气息运动主要是起到推动声带振动的作用,对歌唱基音的形成产生关键影响;位于声门上的气息运动主要是起到推动空气柱振动的作用,对歌唱泛音的形成产生关键影响。

(一)门下的气息位置

对声门下气息位置的把握,应从气息的出发点和气息的作用点两方面进行。歌唱气息的出发点究竟应在何处?从理论上讲,歌唱气息的出发点应是从膈肌的底部开始,因为膈肌的呼吸系统的主要运动器官,在一定意义上讲,对膈肌运动的调控也是对歌唱呼吸的调控。但又由于膈肌位置在歌唱中是不固定的,因此气息的位置问题就被提了出来。如果歌唱气息的出发点以膈肌为依托的话,那么,歌唱的气息位置是否也会随着膈肌位置的移动而移动呢?

在歌唱实践中我们知道,歌唱气息的位置应是相对稳定的,如果在歌唱中当膈肌下降时气息位置就随之降低,而当膈肌上升时气息位置又随之,上升的话,其歌唱发声状态必然会受到气息位置波动的影响,声音的稳定性受到破坏。因此,声门下的气息位置并不能简单地设定在膈肌基础之上。为了避免直接受膈肌位置的影响,声门下的气息位置应设定在呼吸气源的中心位置,即以肺为中心。

为了操作的方便,我们可将这一呼吸气源的中心位置理解为气息运动的中心力点。由于肺是不能自主运动的,因此这一中心力点实际上是依靠膈肌和肋肌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www.xing528.com)

在歌唱时,由膈肌和肋肌的收缩运动而产生的气压和由声门阻气作用而产生的声门下气压都对这一中心点施加压力,从而形成歌唱的气息支点。这一中心位置一般不受膈肌或肋肌位置的影响,无论歌唱气息的饱满程度如何,都可保证对这一气息的中心点的支持,这就是理想的歌唱气息位置所在。

关于上述歌唱气息的具体形成位置,我们可借鉴某种需要用力屏气的运动方式得到体会,如做仰卧起坐等身体自然运动时所形成的屏气点。也有人主张用搬钢琴举重等动作来体会歌唱的气息力点,但此类负重运动方式与歌唱的自然运动方式相悖,应慎用。

(二)声门上的气息位置

歌唱的声门上气息位置比较复杂,所谓气息的位置,即为气息运动留有一定的停留回旋之处。具体地讲,发声器官中的各个共鸣腔体都可形成不同的气息位置,如当气流经过某一共鸣腔时,该共鸣腔即可根据歌唱的实际需要收缩成一定的规格,形成可供气息回旋的狭隘腔,此即为气息在共鸣腔中的形成位置,而由各共鸣腔的协调作用所形成的综合气息位置即为歌唱的气息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