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声位置在声乐演唱中的关键

发声位置在声乐演唱中的关键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歌唱中的“靠前”“靠后”之争关于发声位置中外歌唱家都有不同的观点,主要分歧在位置的靠前与靠后。如果不是绝对化、极端化问题,或不是把“靠前”或“靠后”看成发声所要达到的目标,而是仅把它们当作调整声音平衡的一种手段,那么“靠前”“靠后”,就会相辅相成,各尽其妙。声乐界“靠前”和“靠后”两种学派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有正确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对发声位置的“靠前”和“靠后”,应该

发声位置在声乐演唱中的关键

什么是歌唱的声音位置?从听觉上来判断是歌唱者声音所到达的整体或部分共鸣腔体的地方,并在此形成明显的共鸣焦点,这个焦点是歌唱声音位置的集中体现。歌唱的声音位置是客观存在的,一些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的歌手和初学者发声位置单一,只具有一种声音位置。一般而言歌唱的声音位置大致有4个:靠前、靠后、高、低。

高位置是歌唱者共同追求的理想的发声位置,提倡声音要“高位置,低气息”,但当唱到一定高度时应注意声音的“低气息”,气息要深,不要浮,要尽可能地保持低的歌唱状态,防止声音吊在上面,随着音高的逐渐上升,歌唱者要多想声音的“低位置”,除了低气息还应注意发声的低位置,声音感觉从声带下面嗓子眼或喉咙下面唱起,可有效地防止、克服声音吊、紧的问题,便于获得轻松通畅的高位置。

(一)歌唱中的“靠前”“靠后”之争

关于发声位置中外歌唱家都有不同的观点,主要分歧在位置的靠前与靠后。

声音位置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每个歌唱者歌唱的各个乐器部件有细微的差别,如有的人天生说话、歌唱声音明亮靠前,音量大,位置高;有的人天生说话、唱歌声音暗淡靠后,音量小,位置低,当然歌唱的方法也起着重要的决定因素。我们在听别人唱歌时会从他们声音的乐感、音色、音量、表现力、情感、气息、流畅、位置等方面来评价。在教学中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发声位置太低、太靠后或过分靠前等问题。

对于总的声音感觉,靠前唱法提倡发声位置靠前,强调把每个字、每个音投射到硬腭、鼻腔、前额,唱出面罩的头腔共鸣,要求喉位下移打开的同时母音前置,高位安放。演唱时感觉在鼻梁、眉心、面部有轻微明显的振动,声音音色明亮、坚实、集中,富有光彩。

靠后唱法主张声音音色柔和圆润,浑厚饱满,偏暗,声音松弛,深沉内在,喉位较低,整个咽腔具有管状竖立垂直感觉,强调后咽壁的共鸣调节作用。将每个母音后置在咽部完成不同字、不同母音、不同声音的转换,将声音“吞饮进去”“吸着唱”,把声音拉到后咽壁,在防止声音散、开、白、吊、浅、尖锐等方面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口腔后部与整个咽腔打开的空间感比靠前方法更大,口型嘴唇以上下竖着打开为主,气息控制深沉,横膈膜向下推压外扩,下腹部有明显的支持力量。

声乐教学中的各种方法,学生在理解和练习时都要准确,要把握好度,否则就会理解过了,做过了就走向事情的反面。声音“靠前”和“靠后”孰是孰非?从理论上来看,二者似乎是两个极端,不可统一。主张“靠前”者,一听见要声音“靠后”就以为是要使声音变得暗、闷、空洞;主张“靠后”者,一听见声音要“靠前”就以为是要发出“白”或“开”的声音。如果不是绝对化、极端化问题,或不是把“靠前”或“靠后”看成发声所要达到的目标,而是仅把它们当作调整声音平衡的一种手段,那么“靠前”“靠后”,就会相辅相成,各尽其妙。

不同的歌词发声的位置也不同,不同的审美习惯对声部位置靠前或靠后的认识也不一样。

声乐界“靠前”和“靠后”两种学派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有正确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靠前学派要求不论什么母音,音的高低,全部投向胳膊、眉心,如“i”母音是母音中发声位置最靠前、最靠上的母音,如果还强调靠前,就会造成口腔开度小,喉咙上吊,出现声音紧、挤、尖锐、扁、白,最好的方法应该是保持靠前状态的同时向后打开唱;靠后学派否定鼻腔、各窦腔共鸣,认为头部里是大脑、小脑,不会产生声音,过分强调咽部调节声音的能力和作用,如“u”母音已经很靠后了,只有向前、向上唱才能获得又柔又亮、色彩丰富的“u”母音。不论什么字、什么母音都向后靠,不注意向前投射,声音就会“窝”在喉咙里出不来,发声费力,声音发闷,缺乏色彩。

(二)“靠前”与“靠后”的协调统一(www.xing528.com)

获得面部,头部各共鸣腔体的共振,产生色彩丰富的高泛音,首先是打开喉咙,要想获得前后都有的歌唱位置,嘴唇、牙齿、舌尖都要积极配合,咬住字、咬住声音,口咽腔要根据字的声母、韵母不同做出及时的适当的发声位置调整,如“痛苦”两字发声位置相对比较靠后,上下嘴唇用力往里缩小,同时上下腾上下张开,两腮有向里收的感觉。在保留后面状态不变的前提下,尽量向前,声音才能拿出来,音色才能又暗又明,如“年华”发声位置相对靠前,在前面这些状态保留的情况下,把声音往后拉,感觉后脑处又开了个较大的共鸣空间,声音聚集后再向上走,射向前方。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往往有些学生有靠前的发声位置,就不去打开后面的共鸣腔体,缺乏后面的位置感,声音就不能到达后面的共鸣位置。有些学生把声音拉到后边,却丢掉了位置靠前的歌唱状态。正确的歌唱位置,感觉声音往后唱时,依然要保持靠前的歌唱状态。当声音向前唱时,也不能忘了将声音拉到后面,这样声音既前又后,前后打开常用“拉弓射箭”来体会。歌唱位置前与后是相对的,没有“后”就没有“前”,没有“前”就没有“后”。“靠后”可以说是第一阶段的具体过程,“靠前”是综合的目标和效果。这种“前”“后”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歌唱中,特别是“美声唱法”中是不容割裂开来的。

前与后表面上看起来是相互矛盾、无法调和的,实际上对歌唱者而言,它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只有前没有后不行,反之亦然。有的学生声音过分靠后,闷在喉咙里,音色暗淡、声音不坚实、虚、咬字吐字不积极;反过来有的学生为了声音靠前,逼紧喉咙,气息浮,声音吊、尖锐、过亮;有的学生对“靠前”“面罩”唱法理解片面,过分靠前,只注意局部不考虑整体,就出现了正确的靠前与错误的靠前。沈湘教授指出:“好的声音都有面罩……只有面罩还不够,还应当从头的后部、头顶部获得共鸣。应当从头的后部,应理解为后咽壁(喉咽、口咽、鼻咽)既要向前,也要向后,前后都有。”真正唱对的声音一定是前、后、高、低四个位置都有。“高位置”要有“低位置”“低气息”做基础。要使声音靠前获得“面罩”共鸣,必须打开后咽壁,得到共鸣后再向前投射。

声音的靠前、靠后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声音类型不同位置感觉就不同。如男女高音部和男女低音部发声的位置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女高音感觉在眉心、鼻梁后面,中低音感觉在人中、门牙后面。同一类型,不同声区歌唱的位置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对发声位置的“靠前”和“靠后”,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根据自己所属声部类型,和作品内容风格表达需要对声音前后位置进行适当调整。

(三)“拉弓射箭”式的歌唱方法

真正唱对、唱得好的声音一定是既靠前也靠后,前后都有,声音是又明又暗,要想唱出理想靠前的声音,必须把喉咙、后咽壁打开,将声音拉到后边来,也就是靠后,靠后的目的是使声音更有气息支持,浓缩、集中,沿着喉咽、口咽、鼻咽、声道上行,更用力向前、向上投射,获得口腔、鼻腔和各个窦腔的共鸣。声音前后打开的状态就像射箭运动一样,必须一手向前推弓背,一手向后拉弓弦上的箭,两手同时向相反的方向用力,前后用力大小平衡稳定,这样才会射得远。而在声乐训练中,把嘴唇、牙齿、舌尖当作向前推的“弓背”,积极配合咬住字、咬住声音,把软膊(上提)、后咽壁(绷紧)、会厌(直立)想象成向后拉的“箭”,把字和音拉到后面,感觉后咽壁又打开了一个较大的共鸣腔体。在气息支持下再射向前面靶心——眉心、鼻梁、硬腭。演唱实践经验证明,在向前唱感觉力量不会丢掉的前提下,越是把声音往后拉向后唱,声音越会向前向上,越容易获得靠前的共鸣。这样的声音既有后面圆润、浑厚,又有前面明亮、坚实的高泛音。

【注释】

[1]徐毅侠.声乐歌唱中的音色处理[J].剧影月报,2019,(05):79—80.

[2]王世英.高音的强力呼吸及高位置技术训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5):327—329.

[3]侯文杰.声乐教学基础性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