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极拳筑基内功:简单见效的修炼方法

太极拳筑基内功:简单见效的修炼方法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极拳筑基内功,是一套以八式构成的简短见效的功法。这种功法既能锻炼意、气、劲、形协调统一的能力,又能各有偏重地锻炼太极拳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使修习太极拳者能够明显收到练习内功的效果。修习太极筑基内功功法,有助于学习和掌握太极拳的练法,以及提高太极拳的基本技能。左脚踏实,右脚收点于左脚内侧;同时做左云手式;以呼气配合。左脚跟落下着地,右脚跟提起同时向右横开一步用脚前掌着地;同时做左云手式;以呼气配合。

太极拳筑基内功:简单见效的修炼方法

太极拳筑基内功,是一套以八式构成的简短见效的功法。这种功法既能锻炼意、气、劲、形协调统一的能力,又能各有偏重地锻炼太极拳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使修习太极拳者能够明显收到练习内功的效果。

修习太极筑基内功功法,有助于学习和掌握太极拳的练法,以及提高太极拳的基本技能。练习时,可将下面的功法整套练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锻炼目的和特点,以及考虑时间、条件等因素,可选练其中某一式或某几式进行练习。

(一)浑元式

预备姿势与浑元桩相同。保持预备姿势静立2~3分钟。

(二)掤抱式

两脚保持桩式不变;运用意松沉肩、肘、腕三关节,两臂缓缓向外掤开;以吸气配合。

当两手中指尖开至约同肩宽间距时,仍用意松沉肩、肘、腕关节,两臂缓缓向内合抱;以呼气配合(图4-3-61)。如此重复掤抱各4次。

练习时,两臂高度始终不变,用意体会外掤时两手手指间似有胶粘住的不易拉开之感,合抱时两手手指间似有气球撑住不易靠近之感。

(三)提按式

以两手拇指领劲内旋前伸,手心向下,同时屈肘,稍塌腕;以吸气配合(图4-3-62)。

以五指尖着力缓缓下按;两胯膝随之稍向下屈蹲;以呼气配合(图4-3-63)。

以两手下按至与脐同高时,以两手拇指领劲外旋至手心向上,以五指尖着力缓缓上提;同时两胯膝随之稍向上伸撑;以吸气配合(图4-3-64)。

图4-3-61

图4-3-62

图4-3-63

图4-3-64

在手上提至与胸同高时,又变势下按,如此重复提按各4次。

练习时,两手下按要用意体会五指尖似按水面浮板之感;上提时,五指尖似有提拉橡皮筋之感。两腿屈蹲时,不能过蹲或出现腿部肌肤僵紧感;伸膝时,膝关节不要伸直。在屈伸过程中,始终保持上体正直,全身四平。

(四)展推式

两臂由胸前向两侧分开至接近180°时,手心仍向上;肩胸稍展;以呼气配合(图4-3-65)。

两手握拳,随屈肘使拳面朝向太阳穴;胸廓继续稍展;以呼气配合(图4-3-66)。

两手随小臂内旋同时变掌,掌心向两侧缓缓推开至肘关节接近伸直;以呼气配合(图4-3-67)。

两掌自然下落,收经腹前成仰掌上抬如图4-3-64动作,以吸气配合。

如此重复进行4次。

练习时,要用意手臂如在水中般展推之感;外推时要稍拔背。

图4-3-65

图4-3-66

图4-3-67

(五)托压式

两手拇指领劲外旋呈拇指朝上状;两臂水平内收至胸前,两手左内右外交叉,两臂稍向外掤呈环状;以吸气配合(图4-3-68)。(动作1)

左小臂内旋,左手向头前上方托起呈手心朝上状;右小臂同时内旋,右手向腹前下按落成手心朝下;眼随视左手拇指;以呼气配合(图4-3-69)。(动作2)

左手外旋向下、右手同时外旋向上,两手在胸前左外右内交叉;两臂稍外掤呈环状;以吸气配合(图4-3-70)。(动作3)

接着,同动作2,唯左右相反(图4-3-71)。

图4-3-68

图4-3-69

图4-3-70

图4-3-71

练习时,手托压动作要对称用力,似有上下两端用力拉长一物的感觉,并体会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六)推舟式

扣左步,身体同时向右转90°;同时两小臂内旋至手心向下前伸出;以呼气配合(图4-3-72)。

两腿屈膝,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脚,右脚前出半步,以脚跟着地成右坐步;两臂同时松沉回收,两手随之弧形落于腹前;以吸气配合(图4-3-73)。

左腿向前蹬伸,右腿同时屈膝成右弓步;两手同时弧形向前推按出,臂稍屈;以呼气配合(图4-3-74)。

图4-3-72

图4-3-73

图4-3-74

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脚,右脚尖翘起成坐步;两掌同时自然放平成俯掌;以吸气配合(图4-3-75)。

右脚尖尽量内扣,身体左转约130°;同时两臂向左平移;以呼气配合(图4-3-76)。

图4-3-75

图4-3-76

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尖翘起向左外旋,身体随之左转约50°成左坐步;两臂同时弧形收落于腹前;以吸气配合(图4-3-77)。

右腿蹬伸,左腿屈膝成左弓步;两手同时弧形向前推按,两臂稍屈;以呼气配合(图4-3-78)。

如此平移如推舟般动作各重复4次。

练习时,要匀速柔缓动作,身体重心随势平稳移动,体会两手弧形降落和推按动作似扶于体前一大球体般,顺球回转则手落;顺球前转则手推;或进一步体会己以坐步退让敌手前推之感,以弓步前推随敌退而攻之之感。

图4-3-77

(www.xing528.com)

图4-3-78

(七)云手式

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尖同时内扣90°,上体同时右转;右手同时外旋向上向右画弧,经过脸部中线时变内旋,再向右、向下画弧至指尖与肩齐高,左手向下、向右画弧至指尖朝向右肘;眼随视右手;以吸气配合(图4-3-79)。此为右云手式。

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右脚收点至左脚内侧,两脚间距约10厘米;左手同时向上、向左画弧,经过脸部中线时变内旋,并向左、向下画弧至指尖与肩齐高,右手再向下、向左画弧至指尖朝向左肘;眼随视左手;以呼气配合(图4-3-80)。此为左云手式。

右脚跟落下着地,左脚跟提起并向左横开一步用前脚掌着地;同时做右云手式;以吸气配合(图4-3-81)。

左脚踏实,右脚收点于左脚内侧;同时做左云手式;以呼气配合(图4-3-82)。

右脚向右横开一步用脚前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右移踏实,左脚收点于右脚内侧;同时做右云手式(图4-3-83)。

左脚跟落下着地,右脚跟提起同时向右横开一步用脚前掌着地;同时做左云手式;以呼气配合(图4-3-84)。

图4-3-79

图4-3-80

图4-3-81

图4-3-82

图4-3-83

图4-3-84

右脚踏实,左脚收点于右脚内侧;同时做右云手式;以吸气配合(图4-3-85)。

左脚向左横开一步用脚前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左移踏实;同时做左云手式;以呼气配合(图4-3-86)。

图4-3-85

图4-3-86

练习时,体会两臂如交替向外拨开荆棘般,或体会向外拨开敌直击进攻的拳掌,拨至体侧时,抓其手下落之感。

(八)连环式

右脚收点于左脚内侧;左手同时向下画弧至腹前,右手向上画弧至脸前;以吸气配合(图4-3-87)。

右脚向前出步用脚跟着地成右坐步;右手同时向前伸出,左手跟至右肘下成“手挥琵琶式”,眼随视右手;以呼气配合(图4-3-88)。

左手向左后弧形展开,两臂同时外旋成手心朝上;腰同时稍向左转;眼视左手;以吸气配合(图4-3-89)。

图4-3-87

图4-3-88

图4-3-89

右脚提起后退一步,身体重心后移成左虚步;左手同时屈肘经身侧向前推出,右手收回至腰间;以呼气配合(图4-3-90)。

左脚收点于右脚内侧;右手同时向右后方上起,左手同时向右画弧收至右肘下侧;以吸气配合(图4-3-91)。

图4-3-90

图4-3-91

左脚向前出步,以脚跟着地后过渡到全脚掌,右腿蹬伸成左弓步;右手同时内旋转掌向前推出,左手向下按膝至左胯旁;眼视前方;以呼气配合(图4-3-92、图4-3-93)。

接着做右势,动作与上述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图4-3-94~图4-3-100)。

图4-3-92

图4-3-93

图4-3-94

图4-3-95

图4-3-96

图4-3-97

图4-3-98

图4-3-99

按此动作过程,重复左、右连环式各一遍。

收势。左脚收于右脚内侧,两脚间距约同肩宽;同时左手伸腕手心朝下,右臂上抬至右手背贴左手心;两眼平视;以吸气配合(图4-3-101)。两腿缓缓伸膝站起;两手按落于体侧;以呼气配合(图4-3-102)。

练习时,动作连贯、协调,身体重心平稳,转换圆活,体会意识与动作、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整个动作过程,由太极拳中的“倒卷肱”“搂膝拗步”“手挥琵琶”组成。

图4-3-100

图4-3-101

图4-3-1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