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氏《论语》居首,助显第一义谛

孔氏《论语》居首,助显第一义谛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蕅益子年十二,谈理学而不知理;年二十,习玄门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参禅而不知禅;年二十七,习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爰至诚请命于佛,卜以数阄,须藉《四书》,助显第一义谛。《论语》,为孔氏书,故居首。丁亥孟冬九日古吴西有道人智旭漫识时在顺治四年

孔氏《论语》居首,助显第一义谛

蕅益子年十二,谈理学而不知理;年二十,习玄门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参禅而不知禅;年二十七,习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几绝,归卧九华,腐滓以为馔,糠粃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万虑尽灰,一心无寄。然后知儒也,玄也,佛也,禅也,律也,教也,无非杨叶与空拳也。随婴孩所欲而诱之,诱得其宜,则哑哑而笑;不得其宜,则呱呱而泣。泣笑自在婴孩,于父母奚加损焉,顾儿笑,则父母喜;儿泣,则父母忧。天性相关,有欲罢而不能者。“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今之诱于人者,即后之诱人者也。倘犹未免随空拳、黄叶而泣笑,其可以诱他乎?

维时彻因比丘,相从于患难颠沛,律学颇谙,禅观未了,屡策发之,终隔一膜。爰至诚请命于佛,卜以数阄,须藉《四书》,助显第一义谛。遂力疾为拈大旨,笔而置诸笥中,屈指复十余年,彻因比丘,且长往矣。嗟嗟!事迈人迁,身世何实?见闻如故,今古何殊?变者未始变,而不变者亦未始不变,尚何存于一分无常、一分常之边执也哉?

今夏述成《唯识心要》,偶以余力,重阅旧稿,改窜其未妥,增补其未备。首《论语》,次《中庸》,次《大学》,后《孟子》。《论语》,为孔氏书,故居首。《中庸》《大学》,皆子思所作,故居次。子思先作《中庸》,《戴礼》列为第三十一,后作《大学》,《戴礼》列为第四十二,所以章首“在明明德”,承前章末“子怀明德”而言,本非一经十传,旧本亦无错简,王阳明居士已辨之矣。孟子学于子思,故居后。解《论语》者曰“点睛”,开出世光明也;解《庸》《学》者曰“直指”,谈不二心源也;解《孟子》者曰“择乳”,饮其醇而存其水也。

佛祖圣贤,皆无实法系缀人,但为人解粘去缚,今亦不过用楔出楔,助发圣贤心印而已。若夫趋时制艺,本非予所敢知,不妨各从所好。(www.xing528.com)

丁亥孟冬九日古吴西有道人智旭漫识

时在顺治四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