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镇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及其研究

城镇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及其研究

时间:2023-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城镇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城镇的发展不仅本身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而且城镇也在改变并形成自身特点的地理环境。据日本地理学家木内藏信统计,1983年世界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有72.6%集中分布在温带范围内,干燥气候带仅占5%。城镇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正是由于它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已越来越引起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的重视并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城镇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及其研究

城镇是具有一定人口和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城镇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城镇的发展不仅本身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而且城镇也在改变并形成自身特点的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影响到城镇的选址和形成发展。从交通位置上说,在铁路尚未出现以前,城镇多建设在水路要道,方便的海港或河流附近;铁路出现之后,大多数的较大城市往往分布在铁路沿线或铁路与铁路的交会点,或铁路与河流的会合点上,或通向河流及海岸的铁路附近。如我国的较大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大河沿岸、铁路干线沿线以及海岸线上,可见地理位置对城镇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地质与地貌条件对城镇的形成与发展的关系相当密切。地质条件对城镇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地震及地面沉降上,例如城镇下面的地质构造如果有断层并且具有活动性,往往造成对城镇的毁灭性的灾害。从历史上看,有些城市就毁于地震灾害,如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日本1995年的神户大地震,使全城建筑几乎全部倒塌,死伤者数以万计。如果城市建在河流的冲积物上,加之大量抽取地下水,容易导致城市地面下沉,造成建筑物损坏、排水困难等问题。城镇用地最好的地貌条件是大块地势稍高、地面平坦的地方,这样,建筑物、道路与基础设施都比较好安排,并减少各种投资。我国大中城市中的绝大多数位于平原或河谷、盆地,在这种地貌条件上建设城镇,建筑道路与房屋容易,对外联系方便,而且水源充足,并有广阔的腹地

气候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也很明显。我国早期的城镇,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即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带。这是因为这里气候冷暖适中,土地肥沃,有助于农业生产发展和人民定居生活,并有利于产生剩余产品和商品交换,为古代城镇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气候对城市的影响在现代城市地理分布上仍有反映。据日本地理学家木内藏信统计,1983年世界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有72.6%集中分布在温带范围内,干燥气候带仅占5%(但是温带所占陆地面积仅为15.4%,而干燥气候带却占26.3%)。

水源条件是影响城镇形成与分布的重要条件。世界上的城镇绝大多数都分布在沿江、沿海、沿湖等水源充足的地方,因水而兴(见图19)。沙漠中的城镇都分布在水源较充足的绿洲。这是因为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工厂和各种服务设施,都需要大量用水。水源条件在某种角度上讲可以说是城市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城市供水不足,就必须通过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甚至采用调水的办法来解决。

(www.xing528.com)

图19 因水而兴的城市——武汉

此外,自然资源对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黑龙江大庆市的兴建发展与石油资源直接有关;云南个旧市的兴起与锡矿资源有密切联系;湖北宜昌市的勃兴与水力资源开发(葛洲坝、三峡大坝的兴建)有着不解之缘……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只是为城镇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则需要发挥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应作用。

地理环境对城市建筑风格与布局形态也有一定影响。例如,东、西方古代城市在布局及建筑风格上由于不同环境的影响,就存在着较大差别。东方的城市建筑一般布局严谨,比较封闭,多呈规则几何形态;西方城市一般布局灵活,比较开放,多为顺应地势的自然形态。这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与地理背景。东方文化渊源于大河流域,这里土地肥沃,物华天宝,具备自给自足的生存条件,居民活动范围较小,乡土意识浓厚,加上宗法制度下的伦理道德规范和政治上的专制统治等,反映在城市形态上是一种严谨、封闭的布局,城市轮廓多呈正方形或矩形,城内街道房屋呈棋盘状分布,城市周围建有高大的城墙和宽阔的护城河;西方地理环境比较开放,不少国家和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那时海上航运开始畅通,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比较频繁,加上统治阶级宣扬和推崇民主政治体制,反映在城市形态上,出现了要求有大量可供人们进行各种规模活动的公共场所,如大街、广场、回廊、娱乐场所等,呈现了一种以公共建筑或广场为城市中心、路网呈环状放射形的城市格局,城市布局一般比较活泼、开放、松散,与同期东方封建国家的城市风格迥然有别。同时我国南北方城镇建设风格也不一样,中原城镇格局“秩序井然”,街道笔直通畅;江南城镇布局松散灵活,街道迂回曲折。北方城镇笔直宽敞的街道,仿佛是一个胸无城府的伟男,向人们敞开坦荡的胸怀;南方城镇弯曲舒缓的街道,宛如是一个优雅柔美的少女,向人们流露温婉灵秀的个性。

地理环境影响城镇建设,城镇建设反过来也影响和改变着所在地的地理环境,这里仅以气候的影响为例说明之。由于城镇建设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等,这种硬质表面吸热与散热能力均较强,吸水性能差,加之城市本身也散发大量的热能(例如工厂、车辆等的排放),从而使城市上空的温度高于周围地区形成“热岛效应”。在降水方面,由于城市中的空气含有大量的尘埃,为水汽凝结提供了条件。一般而言,城市的降雨量要比周围乡村地区多5%~10%。由于城市上空的气温比较高,这使得降雪量通常也比周围乡村地区要少5%左右。此外,城市的工业大量排放废气,汽车大量排放尾气,使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也影响和改变着大气质量和气候状况,如许多城市都有较严重的雾霾天气,直接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城镇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正是由于它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已越来越引起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的重视并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