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技期刊客户端的优势:纸媒全媒产品研究成果

科技期刊客户端的优势:纸媒全媒产品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技期刊移动客户端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但从总体来看,客户端为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它着眼于未来的传播环境,其传播特征也与科技期刊有相通之处。因此,科技期刊把握好移动互联网终端,是有可能的。因此,传统科技期刊开办App,实际是从现在开始,就做好品牌转移,在移动网民中扩张影响力。[17]因此,科技期刊着手移动客户端的布局,是着眼于未来读者的未雨绸缪之举。

科技期刊客户端的优势:纸媒全媒产品研究成果

科技期刊移动客户端还是一种新生事物,但从总体来看,客户端为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它着眼于未来的传播环境,其传播特征也与科技期刊有相通之处。

1.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机遇

在PC 互联网阶段,科技期刊论文与网民见面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数据库,即平台商。在中国大陆,已经形成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数字期刊数据库并立的局面。数据库给读者带来了很多好处,如检索方便,信息量大等。

但在这一过程中,获利最大的是数据库提供商。付费下载和包库下载用户数量巨大,给平台商带来了巨大收益。他们把内容提供商——各家科技期刊提供的文章做了一次集成,做成了新的产品。而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各家科技期刊因为平台商的集成优势,不仅版权收益微不足道,而且纸质发行收益也受到影响。[15]而且,传统纸质出版物成为读者获取期刊相应信息的最后手段,而不是优先选择,很多传统科技期刊并没有主动融入互联网发展,致使作者、读者、编者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16]

出现这样局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PC 互联网具有海量、免费特征,整本期刊下载难以建立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也由于科技期刊在这一波互联网大潮中表现不够主动。而移动互联网和客户端具有与PC 互联网不同的特点。首先,移动互联网更容易培养用户付费使用习惯。实际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很多应用都是收费应用,下载和使用都需要用户缴费。其次,App 本身也具有复合传播的特点,它是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除了可以包含期刊的内容,还可以像《自然》杂志App 那样,提供很多的资讯和服务性内容。因此,在探讨付费下载上,就有可能打破PC 互联网上期刊整本下载的困局,在应用程序内,形成像数据库那样的按篇下载,还可以与免费服务进行打包。其三,就一些名刊而言,期刊社自己推出的App更容易代表原有品牌,延续品牌效应,也更容易吸引读者。因此,科技期刊把握好移动互联网终端,是有可能的。

2.面向未来读者的新平台(www.xing528.com)

纸质出版物的读者正在转向手机屏和平板电脑,“拇指一族”正在不断替代传统阅读。尽管对于科技期刊而言,这一变化来得不如报纸、时尚休闲杂志那样强烈,但是,这样的变化仍然存在。尤其是21 世纪后出生的一代人,由于阅读习惯和成长环境,他们将来喜欢读纸质媒体的可能性就更小。因此,传统科技期刊开办App,实际是从现在开始,就做好品牌转移,在移动网民中扩张影响力。

尽管移动阅读行为的基本特征是“浅阅读”和“碎片化”,与科技期刊的阅读特征不同。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移动阅读中的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同样符合“深阅读”的要求,这也是不少的出版社自己推出电子阅读器的原因,而平板电脑在功能上则完全可以兼容电子阅读器。因此,专业化、教育性的内容建设将不断引导用户由“浅阅读”向“深阅读”过渡,从而加强移动阅读资源与阅读者之间的黏合度。[17]因此,科技期刊着手移动客户端的布局,是着眼于未来读者的未雨绸缪之举。

3.受众特征的高契合

科技期刊的读者主要是高知人群,这一点与智能终端的用户具有契合度。另一方面,科技期刊的读者具有很强的“圈子”特征,读者、作者、编者都属于一个相对较小的专业学术圈。而移动终端在成为“大众媒体”之前,就是典型的“圈子媒体”:即时通讯软件被用作人际圈交流工具,而微博、微信等虽可用作信息发布功能,但仍属于社交媒体,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所以,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较容易聚起有相同关切或利益的人群,并成为他们之间交流的桥梁,科技期刊App 也可以较好承载这种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