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寻南京颐和路,品味民国故事

探寻南京颐和路,品味民国故事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9年,执政的民国政府颁布了一份南京的城市规划,名为《首都计划》。颐和路、西康路交界口。同其他两座驻南京公馆一样,这家公馆也是苏联人的临时落脚地,至新中国成立后退了回去。到达南京市内交通十分便利,多路公交可达颐和路。

探寻南京颐和路,品味民国故事

民国,总是在诸般纠结中生存的一个时代,一如这些建筑浑身散发的气息。粗糙的与精致的,完成的与未完成的,前卫的与古典的,桩桩件件都是费思量的。

地点: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

主要看点:

榆树黄墙、旧时政要宅邸、名人故居

最美时间:

春季

资深背包客推荐:

一处忘了被收回的民国记忆,不去颐和路寻民国,却又去哪里寻?

短短不足一公里的颐和路,同经纬交织的街巷连了起来,这其中的座座建筑都有讲究。时代的印记,被深深地刻在这些矮墙内,榆树下也不知藏了多少旧梦,这一切却要从1929年说起。

1929年,执政的民国政府颁布了一份南京的城市规划,名为《首都计划》。计划中描述得详细,要将山西路以西,西康路以东,草场门以内辟为上层阶级住宅区。地皮批了下来,各方人士都掂量了一番自己的能耐,有钱的砸钱,有人的通路,彼时大家都还对民国政府抱以观望态度,却也不妨碍往自己手里多攒些地皮。但要说真正民国建筑群的成型,却还要把时间轴放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

颐和路、西康路交界口。

左边的一幢建筑上高挂着江苏省对外联络办的牌子,黑色雕花铁门紧紧地关着,除了看得出一些新鲜粉刷的痕迹外,外人很难知晓这座小公馆的来历。这里最初的主人是汉奸褚谊民,他把小公馆献给汪精卫时还不知道自己会因错判形势而被处以死刑,但最开始他应该是得趣的,毕竟汪精卫在这里住过四年,还办了一场满城捧场的六十大寿。院内的法国梧桐一株比一株精神,几十年的岁月足够令其将身板拔得高高的、挺挺的,就是疏朗了些,遮不住阳光。

相比起来,一馆之隔的34号公馆明显看起来色彩好一些,不愧是法式风格的建筑。三层建筑,外墙黄色不说,顶部左右两个窄方柱体的烟囱也是黄色,看起来像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娃娃乱窜到了人间一样肆无忌惮。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雪松,右边还有一棵相同的,往顶端上瞧,比左边那株少了个顶。铁门是斑驳的,锈迹半红不红地攒和在黑色里,高高地翘起肚皮来,怕人不晓得建筑本身的年份似的。令人很难想象公馆的旧主是行伍中人,原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转念一想,民国的军人们是很有一些拿得出手的。

34号公馆门外的老榆树仍在,叶子绿绿的,枝干却悄悄伸进了对面的29号公馆。曾经的苏联人在民国的尾声住了进来,守了一阵子。同其他两座驻南京公馆一样,这家公馆也是苏联人的临时落脚地,至新中国成立后退了回去。这座建筑本身的风采倒不如菲律宾公使馆旧址的15号公馆和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的32号公馆讨巧。前者是做了圆柱体的立面,很有北欧古堡的意思,后者则胜在院内的一个乘凉架。春来时,随眼往哪处搁都是一片好心情。(www.xing528.com)

藏不住的绿

笔墨最浓重的是8号的阎锡山公馆。主楼建于1936年,两层的中西小洋楼。“顶部有中国传统的翘角屋檐,二楼到一楼的平台则为圆形的大露台”,外立面的明黄色令其从许多公馆中跳脱出来。说是阎锡山公馆,却也不准确,旧主李宗仁那时不过是想找个顶缸的人物罢了,就选了这幢公馆拉拢起军阀阎锡山。可惜解放军的手脚太快,还未等8号在阎锡山的心窝子上焐热就杀了过来,他只能弃宅而走。

绿色掩映中的民国建筑

一旁紧邻的6号公馆,则比不得之前的公馆们。砖红色的小楼已经显得十分陈旧,“无金银贴面,无佳人傍身”的那种,可来历却是不俗。大名鼎鼎的陈布雷在抗战前携着一家老少住在这里。他当然也是蒋介石最倚重的文胆,笔下文章无数,但我总偏爱他更有民国气的那个年纪,那是他尚年轻的时候。被蒋介石收拢后,陈布雷的笔下文章虽然也文采动人,却多了另一个人的灵魂。同时,文人更能明白“捉刀”的苦楚,未免与本心相背。这座公馆,于胶片大概只能选了棕色调来拍,老老的旧旧的,令人不忍回首望旧事,却也无心看今朝。

民国,总是在诸般纠结中生存的一个时代,一如这些建筑浑身散发的气息。粗糙的与精致的,完成的与未完成的,前卫的与古典的,桩桩件件都是费思量的。我站在路口,回望刚才走过的路,虽是一眼可以望到头,却又像是什么都望不到、望不穿。历史总会把人和事的纠葛洒上一层迷雾再揣进口袋,等哪一日想起掏出来瞧时,一切都早已经面目全非了。

作者手记

1.住宿推荐瞻园国际青年旅舍、时光国际青年旅舍。这两家青年旅舍都有自行车租车服务。

2.若不满足于颐和路,可去1912街区看看,白天是梧桐树下欧式建筑的悠闲烂漫,晚上则是华灯初上、纸醉金迷般的夜生活

到达

南京市内交通十分便利,多路公交可达颐和路。

门票

周边景点

夫子庙总统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