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南京—— 民国湖熟镇商贸的繁荣时光

小南京—— 民国湖熟镇商贸的繁荣时光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这一雅称贯穿于民国之始终。江宁府上元县知县在接到报案后立即对此事展开调查。商贩在桥上搭棚进行贸易,此种行为固然不妥,但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湖熟镇商业贸易之发达。湖熟镇是民国时期江宁县的首镇,因为商业发达,故被江宁县辟为商业区。湖熟镇农民抵押贷款所所长杨逢君深感农民此苦,发起创办耕牛会,并得到上海银行的救济。

小南京—— 民国湖熟镇商贸的繁荣时光

张梦涵

今日南京江宁区湖熟街道为江宁、句容、溧水三地交汇地带,自晚清民国以来一直为三县农副、手工业产品的中转集散地,号称南京东南部商业中心,经济贸易比较发达,居民国江宁全县之首,素有“小南京”之美称。就笔者所知,湖熟雅称“小南京”,早见于1916年出版的《江宁乡土志》一书。至1947年《湖熟教会近讯》一文中仍记:“湖熟镇水陆四达,商业繁盛,有‘小南京’之称。”可见这一雅称贯穿于民国之始终。

1.商贩占道经营

湖熟镇的商业繁荣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据今存湖熟镇清真寺的《江宁府上元县正堂碑》铭记载,嘉庆十六年(1811年),湖熟镇民陶淑楷等向县衙举报,有人私自在灵顺桥上搭建简易棚子,或者摆放桌案做生意。这些棚子、桌案占据了灵顺桥上大片面积,严重阻塞了交通。灵顺桥本是横跨秦淮河的交通要道,一旦阻塞不畅,将给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带来极大不便。江宁府上元县知县在接到报案后立即对此事展开调查。经过勘察审讯,证实确有不少商户自行在灵顺桥撑搭蓬厂,摆设桌案,并妨碍了行人车马的通行。县衙衙役到灵顺桥警告商户,严禁在桥面搭棚做生意,但似乎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他们依旧在桥上建棚做买卖。于是,上元县知县下令强行将有碍交通的棚户拆毁,还专门立碑为戒,明令禁止在此地撑搭蓬厂、摆设桌案,有违者必定严加重究,绝不宽贷 。商贩在桥上搭棚进行贸易,此种行为固然不妥,但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湖熟镇商业贸易之发达。小商贩们正是因为湖熟镇贸易发达,才会在没有正规商铺的情况下,不得已在桥梁上搭建简易的棚子做生意,来维持生计。

2.大市集热闹非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湖熟镇是民国时期江宁县的首镇,因为商业发达,故被江宁县辟为商业区。为了满足湖熟及周边地区农民日常生活及生产所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至四月十日为该镇最大规模市集。这一市集聚集各种交易在同一个市场中,分为木器、竹器、铁器、农具、布匹、衣物和牛马等。凡是农民日常所需物品,市集皆应有尽有。在这一年一度的市集中,骡马驴牛为大宗,出售量在万头以上,湖熟及周边地区欲购买骡马者都会来此购买,故此市集又称为“骡马市”。由于市集场地有限,想要出售物品的商贩又多,因此需要提前三日至当地警署报告,这样才能确保摊位的合理安排。其市集规模庞大,前来赶集的湖熟及附近各镇村民不下数万人。为了吸引顾客前来,并留住客人,为了把握这一难得商机,镇上的商人筹资在广场中搭建戏台,请乡班唱京戏。市集前后四日,京戏亦延至其完毕之日。

关于民国时期湖熟大市集的盛况,当时期刊上《南京湖熟镇之骡马市》《四月初八江宁湖熟的大市集》两文记载甚详,兹照录如下:

南京乡间有重要之镇市四:一为上新河,此处为木商自上游运下木排之终止也,且当地之米商及酒商亦甚多;一为秣陵关,为从前南京与南方各县交通之孔道,自沪宁路开车后,高淳、高资、晋阳等县犹以此为往南京必经之地;一为小丹阳(即龙潭镇),为米及石炭及草柴之重要产地;一即为湖熟之骡马市,兹述之如下。

湖熟镇距南京稍远,为小丹阳、淳化镇 、秣陵关等地往来适中之地。河道甚多,其主干则为秦淮河,故交通便利,素以产米著名。该地有红庙一所,每年阴历四月八日为佛诞日,远近皆来参庙。同时携各种物品来此出售,凡农具、食品、衣物、玩好,无一不备,而其最大宗则为骡马驴牛。每年四月八日至十日为会期,此三日中骡马等共在万头以上,陈设地方每延长至十余里。各处欲购骡马驴牛者,皆来此购买。凡欲来此出售物品者,在会期前三日即须预至该地警署报告,届时方有陈列场所,故该地警察署每年收入异常饶富云。又湖熟镇骡马市捐,定例为每头抽捐洋二角,每年可收捐洋二百元以上 。

距离南京三十二公里有江宁首镇的湖熟,因为商业发达,由江宁县辟为商业区,每年例于废历四月初八日有一市集。聚各种交易在一广场中,计分木器、竹器、铁器、农具、磁陶器,以及衣服、布匹、梳篦、牛马驴骡等。举凡农民日常需用之物,应有尽有。前数年,尚有售卖棺材者。传闻洪杨以前,竟有售卖女人的。放女人在布袋中,不给买主观看,价格一律,听凭卖主取拿,有获得鸡皮鹤发的老妪,亦有获得二八妙龄的姣娃,真所谓碰运气了。

湖熟临近村民,平时须购之物,均等在四月八会场购买,故聚集不下数万人。本镇商人为使顾客流连计,醵资建台广场中,请乡班唱京戏。市集计四日,戏亦于市集完毕之日停止。最后一日为之扫场会。戏有日夜之分:日戏下午二时至五时,夜戏则由晚间六时至次早五时,名为“两头红”,即上台与下台均在日光中。乡人鹄立广场内,达十一小时,不疲倦,并互租挤撞,汗气冲霄。

因夜戏整夜不停,私娼乘机活动,且有自他处赶来者,认为四月八为一年的贸易季。扒手特多,据云从前须向本地地甲挂号,不知现在如何。

福音堂在这时也赶来了几位布道的女人,苦口婆心的向乡下人说:“耶稣!上帝!天堂!”并给乡下人花花绿绿的纸。可是我们农人很少会受感化,福音堂不过是休息室,红绿纸也立刻包着食物,或用以擦手。你在布道,他会打算着,或者谈论着,什么东西价廉,戏的班子如何,还有人高喊着:“不要进去,去了就要吃教的!”

卖药的,玩武术的,唱书的,卖荷兰水的……布满在每个角落。可是对于这些不卫生的食品,恐怕无法劝止食欲狂炽的农人 。

3.押贷所举办耕牛比赛会

1933年,为加强农村社会服务,湖熟镇创办农民抵押贷款所,专门给农民办理低利抵押贷款。农民抵押贷款所成立后,一直兢兢业业为湖熟镇农民提供贷款服务,帮助农民经济周转,从而顺利进行生产作业。贷款所的这种服务精神,大受各地民众钦佩。时逢旱季,赤地千里,农作物广受旱灾,农民没有庄稼收入,经济受损,困苦不堪。湖熟镇农民抵押贷款所所长杨逢君深感农民此苦,发起创办耕牛会,并得到上海银行的救济。耕牛会施行耕牛贷款,办理耕牛保险,以救济农民之困。一年后,农民们的困难得到缓解,全镇的耕作得到恢复。为了鼓励会员保护耕牛,联络会员情感,促进会员的农业技术,增长会员合作兴趣,抵押贷款所特地在湖熟镇举行了耕牛比赛会。前来参加比赛的来宾,有湖熟镇各机关代表,有县政府代表、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代表、内政部卫生署代表、上海银行代表等,更有湖熟镇第五中心小学学生表演歌剧,参赛的耕牛达到105头,可见此次比赛规模之盛大。比赛最终评出了一、二、三等奖,许多农民拿到了奖品都十分开心。这样的比赛活动得到了各界一致好评,大大提高了农民们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促进了湖熟镇农业的发展。作为农业大国,旱灾对农村的打击无疑巨大,而湖熟镇之所以能够在农业瘫痪之时办起农民抵押贷款所,是因为有商业贸易这一经济支援。当农民没有收入以支持经济发展时,还有众多的商人给予帮助,农业和商业相互扶持。其经济命脉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成熟的商业成为经济主力,这是湖熟镇商贸繁荣的一大优势。

4.战后商贸迅速崛起

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统治之下的国内局势还算稳定,各地区经济可以顺利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国内局势动荡不安,百业萧条,全国经济都处于停滞瘫痪的状态。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南京作为当时的首都,城内商业基础良好的市场迅速恢复往昔的活力,而周边的湖熟镇也率先重现了繁荣盛景。据统计,全镇截至1947年有商家211户,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其中最多的是粮食行,每日大米吞量有数千至上万担。其次是五洋店20家,主要销售洋火(火柴)、洋烟(卷烟)、洋油(煤油)、洋烛(蜡烛)、洋胰子(肥皂),故称五洋。还有南北货店11家、布店10家、药店8家。资本和名气较大的,有南北杂货行的立泰恒、张信泰、恒裕昌、广泰,绸布行的恒丰泰、恒春正、信大祥,瓷器行的戴厚康,粮食行的恒昌祥、天祥、晋昌,酱园行的泳源、泰隆、德大生,板鸭行的春华楼、何聚源、马宏兴等。实力较强的商家还在外地设立办事处,如张信泰杂货店就远赴辽宁省设办事处,直接从产地采购豆油;戴厚康瓷器店在江西景德镇设有办事处,包购包销整窖的瓷器。本县相邻的集镇,甚至句容、溧水、高淳等县及南京的部分零售店也来湖熟批发豆油、瓷器等货物。湖熟板鸭是该镇的另一项大宗商品,每年销量可达20多万只。湖熟特产干切牛肉也远销邻近的诸县和南京城,全镇7家宰坊每天要宰牛7至10头。湖熟镇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做到各个行业再度崛起,这与其从前繁荣的底子是分不开的,晚清至民国早期湖熟镇商贸的繁荣为战后经济的恢复打下了厚实的基础。(www.xing528.com)

5. “湖熟板鸭”闻名遐迩

一个地区要想名扬千里,就需要一个人尽皆知的特产,湖熟板鸭就担任了这一角色。明清时期,湖熟板鸭是著名的官场礼品,故称“官礼板鸭”;其佳者又常被选作贡品,故又称“贡鸭”。《金陵拾掇录》云:“南京板鸭,尤以南门外湖熟镇为最。”《玄武湖志》更谓南京板鸭源于湖熟。大约清中期,南京城内逐渐形成有“鸭铺八大家”之称的著名鸭馔店,如刘天兴、金恒兴、濮恒兴等。民国时的八大家又有变化,但大多以湖熟麻鸭为货源,店主也多为湖熟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食品评比中,湖熟板鸭荣获一等奖,从而闻名中外。湖熟板鸭的特色是皮白肉嫩,油而不腻,香甜可口,是宴会和冬令滋补的佳肴。其品种有春盐水鸭、端午烤鸭、秋桂花鸭、冬板鸭,以及白油鸭、昆琶鸭、水晶鸭等。湖熟镇上的板鸭店则以马氏最著,清末以来相继开办过水北大街桥下的马宏兴鸭铺、桥南的万源楼鸭店等。1921年,马盛禄开办春华楼鸭店,并兼营茶社,店址在姚东大街,历经数十年风雨,在镇上最负盛名,成为湖熟板鸭的招牌。湖熟板鸭仿佛代言了湖熟镇,一方面,作为湖熟镇的特产远销国内外,成为一条重要的经济产业链;另一方面,好评如潮的湖熟板鸭,为湖熟镇打响了名声,引来了愈来愈多商家的关注,促进了湖熟镇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湖熟板鸭”的出名,板鸭产地扩大到皖北的和县、巢县、含山和苏北的兴化、高邮宝应等地。湖熟板鸭的作坊陆续在南京城里设店销售,故外地人亦称之为“南京板鸭”。

1.轮船拥挤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来往湖熟镇主要依靠水路。旅客尤其是大量的货物都需要用轮船来运输,轮船无疑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水上交通的顺畅与否成为轮船能否顺利航行的关键。湖熟镇繁荣的商业需要顺畅的水路交通的支持,过度繁茂的商业也会使得轮船航运量加大,航运频率提高,导致水路交通拥挤。民国时期,政府对水上交通有明确的管制,对通行于各个航道的轮船数量也都有着严格的控制。为了运输自己贸易的货物,有些商家甚至私自使用无执照的汽轮,严重违反了交通规则。1930年,曾有王茂同向中央政府交通部举报称,金陵城南门外三民公司有行驶至湖熟、溧水各埠的四艘汽轮是无照行驶,违反了交通部的规章,希望给予严惩,并且取缔其行驶权利。又有民众代表毛德礼反映,首都至溧水、湖熟共有汽轮七艘,虽然交通方面称便,但七艘汽轮的数量,实已超过行旅的需要,故各个公司竞相拉客。并且汽轮行驶时,波浪冲刷圩堤十分危险,希望交通部能够禁止再添加船只。此外,有的轮船没有相关行驶执照,却仍在航行。还有的轮船有照,但用的是不符合规定的执照。这些行为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随时会威胁到民众的生命,所以希望交通部派遣监督,会同税务司限期彻查相关轮船。如果有照,但执照上所记载的航线与其行驶航线不符的轮船,或者是根本无照行驶的船只,应立即禁止其通行。从这两则民众请愿可以看出,当时湖熟镇内河航道上轮船交通拥挤现象严重,一些商家违反交通规定,使用无照的轮船,或是私自借用应在其他航线行驶的轮船,甚至不顾圩堤的危险争夺旅客。

2.盗匪横行

经济的繁荣会给一个地区带来诸多利益,但“福兮祸之所伏”,伴随着利益,往往也会暗藏着危机。旧时南京城乡间的贸易运输往来,主要利用内河的航运来完成。湖熟镇商贸业发达,货物主要依靠商船运输来完成。许多轮船必须在夜里运输大量的货物,才能够保证贸易顺利按时进行。正是这些需要在夜间运输的货物招来了盗匪的觊觎。1922年,轮船航运业主刘锡芝反映,他在航行至禄口、湖熟等处时,商船货物频遭抢劫,经济受损的同时,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并且在湖熟镇一带的航道上,此类事情时常发生,导致航运业主和商户人心惶惶。因此,他希望政府能够加强对路口(今称禄口)、三星桥、湖熟、上方门等处航道的管理。相关管理机构接报后,派人前往视察,发现刘锡芝所述属实,不久便派遣炮船至湖熟镇航道要塞处,对夜行的商船进行保护。

虽然1922年江苏省长公署批准派炮船对湖熟镇夜行商船进行保护,但匪患似乎并没有就此结束,盗匪反而更加猖獗。1923年,湖熟镇商户呈报,有商船每航行至江宁、句容、溧水三县交汇处,就被盗贼拦截,不但货物遭劫掠,正常贸易往来被扰乱,而且商民在与盗匪搏斗过程中时常受伤,使得湖熟镇商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经济贸易活动也无法正常进行。湖熟的商贸关系到其地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如若商船得不到保护,商业不能运营,湖熟镇的经济将会瘫痪。因此,湖熟镇的商会主任王文桂在接到商民反映之后,深感事态严重,遂立即呈请政府“拨炮船驻防三县要塞,以保商民”。江苏省长公署接到请愿不久便进行调查。经核实,在通往江宁、句容、溧水三县要塞即湖熟镇的航道上,确实有盗匪抢劫商船、伤害商民的现象,并且情况严重。江苏省长公署深知湖熟镇的商业贸易是整个镇的经济命脉,遂于1923年6月2日发文同意派炮船至湖熟镇境内保护商船航行,以使正常经济贸易能够正常进行。

1.优越的地理环境

湖熟镇位于江宁县东南部,东临峰峦叠翠的赤山,秦淮河横贯城镇中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适合农业生产,为晚清至民国时期湖熟镇的商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资基础。民国以后,湖熟镇一度发展到一万多人口的大镇,成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2.便利的交通条件

湖熟北接南京,南连溧水、句容等城镇,自古以来就是南京通向句容、溧水、高淳、皖南等地的水陆要道,素称“金陵门户”。清末民初,南京城与乡间交通仍依靠传统的内河航运以及陆路大道,其中航运河道有八路,陆路大道有七条。水路交通主要利用内河进行,航船码头在聚宝门外,沿秦淮河有八路航道,其中一道就是通往湖熟镇的。陆路以旧日的驿道为主,1913年北京临时政府宣布撤销驿站,驿道遂称大道。城乡大道共七路,其中通济门至淳化镇的一路,南行25里可到达湖熟镇。水陆交通便利,这是湖熟镇商贸繁荣的重要条件。

其时陆路来往两地主要依靠汽车公司提供的客运服务,不同汽车公司专营不同路段的客运。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江苏公路管理处兴筑了湖熟至溧水的湖溧路。这条公路与南京至湖熟的京湖路相连接,湖熟地区由此成为整个路段的枢纽。两路客运皆由江南汽车公司专营,其中京湖路以中华门、东山为联运站,湖溧路以溧水、郭庄庙为联运站,湖熟则为两路共同的联运站,因故来来往往的旅客很多。庞大的人流量,无疑带动了服务行业的发展,这都给湖熟地区提供了无限商机。

附记:本文是我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跟随王志高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时完成的。彼时,王老师要求我们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写作水平,由此他不断地为我们创造写作机会。这篇文章便是由王老师精心选题,提供关键史料,对我悉心指导完成的。完稿后,王老师还介绍我投稿,发表于2016年11月南京出版社出版的《江宁春秋》第15辑。

刚接触文章的主题时我很茫然,不知该从何处写起,幸而有导师为我提供了帮助。王老师先是点拨我写作思路,引导我围绕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而后,在具体论证时,又在几处缺乏论据的地方为我提供了关键的文字资料以及高清的图片。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王老师不间断地督促我写作,耐心地为我审阅初稿,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与我讨论。有时会字斟句酌地深究某一个词的使用是否恰当,某一句话是否通顺合理,某一段的表达是否符合逻辑……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我也曾多次遇到瓶颈难以为继,每每这时,王老师都会提出指导性的建议,让我在困难中获得高效的指点和有益的改进意见。就这样,文章一直在被不断地补充素材、推敲论证、反复校稿。正是在王老师不拘一格的思路和循循善诱的教导下,我才找到灵感,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完成了文章写作。老师对我和文章都投入了超多的心血和精力。

在校时,王老师教导我们,学习除了需要广泛阅读史料拓宽知识面外,还需要勤动脑、多动笔,要善于从书中发现问题,勤于利用材料探讨和论证问题。只有多练习写作,才能在实践中培养思维方式、锻炼表达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地提高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才算有所收获。经过这次文章写作,我的文字运用和书面表达能力、学术研究和文章写作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后来毕业论文的撰写乃至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在短暂的两年时光中,遇上这样一位对待工作孜孜不倦、对待学生诲人不倦,教学严谨、勤勤恳恳的好老师,实乃吾之幸!

文章写作从表面上看或许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但是当你沉下心来愿意付出精力和努力去面对,它就可以成为一件很有趣的事儿。回首望去,那些“枯燥”的时光其实是那么的可贵,有老师的教导,有同学的陪伴,有丰富的资源……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都会成为今后成长的基石,伴我行至远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