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典型课例,关注研究难点,深化研究

解析典型课例,关注研究难点,深化研究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21 研究课简案及分析表(二)利用观察量表,引导教师思考,关注能力培养在典型课例的研究过程中,学段课题组借助于对一些课堂观察量表的引用与调试,来引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思考“创新素养培养目标与知识目标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目标与教学设计环节之间的一致性”等问题,让教师能够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素养培养有更深刻的认识。

解析典型课例,关注研究难点,深化研究

在经过了不同学科的全面试水之后,实验学校和教师们都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形成了一些较好的经验做法,但是普遍存在的一些疑惑,阻碍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素养到底包含哪些要素,可以从哪些维度来说明?其次,按照学科知识单元或者章节顺序梳理出的创新素养培养点,互相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如何在不连续的培养中体现出系统性?再次,创新是一种能力,对能力提升的关注如何转变为课堂教学的行为?最后,能力的变化是隐性的,需要长期积累,教学过程中何种显性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呢?为了能够更好地理清思路,推进实验的进一步深化,初中学段课题组开展了典型课例研究,从实验学校、实验教师的选取,到实验内容的选择,从典型课例的备课、磨课,到教学实践后的总结、反思和追踪,总课题组全程参与研究,获得了对“创新素养培养”的许多新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确定课例内容,开展备课活动,追踪过程变化

经过与学校和教师的沟通,以及考虑到学科因素,初中学段课题组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中开展典型课例研究,分别是汾阳中学语文学科陈华香老师的“阅读伴我来写作”、数学学科郭鸿老师的“分式的意义和性质”,园南中学语文学科周婷老师的“心与手”,以及西南位育中学英语学科梅晨华老师的“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

每一个课例在进入课堂之前都经过2—3次的专题教研活动,在研讨中,来自教研组内不同年级的教师都针对课例内容的选择与教学设计的适切性、教学方法与创新素养培养之间的联系等方面开展积极的讨论。同时,课题组借助于“研究课简案及分析表”对执教者每一次教学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的调整以及为何作出这样的调整等多个方面进行追踪记录,进而从中窥探出教师的思想转变及行为变化历程。

表2-21 研究课简案及分析表

(二)利用观察量表,引导教师思考,关注能力培养

在典型课例的研究过程中,学段课题组借助于对一些课堂观察量表的引用与调试,来引导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思考“创新素养培养目标与知识目标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习目标与教学设计环节之间的一致性”等问题,让教师能够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素养培养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汾阳中学数学学科郭鸿老师的记录如下:

教材中的三个引例我没有借鉴,而是通过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准确定位,重新进行统整与开发,原因有三:

(1)课本中的引例不符合我执教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即生活实际和预备数学知识实际不匹配),并且这三个引例有横向的比较但缺乏纵向的、数学知识本身内在的逻辑结构联系。

(2)数学概念的学习心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化,一种是顺应。课本采用的是顺应方式,其实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基本图式结构,即分数概念结构。因此我个人认为,从数学知识逻辑起点分析,更应该采用同化学习方式。

(3)数学概念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之上。如果教师充分考虑从数学概念的现实意义的合理性以及引入的必要性这两个方面做深入研究,应当从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来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这样有助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让概念的表象建构得比较精确,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变得更加合理。(www.xing528.com)

从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一致性分析(如下表)中可以发现,这种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实际。

表2-22 教学目标与教学环节一致性分析

(三)转变听课方式,观察学生行为,关注发展特点

我们对典型课例的研究,对传统的听课评课环节作了重大的调整。以往教师听课习惯于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设计、环节流程以及教学实施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因此教师听课时的目光和关注更多是集中于讲台上的教师。我们在典型课例的听课前,设置了“听课前预备会”环节,根据听课教师的数量和班级学生的总数,进行分工布置,要求听课教师将关注点集中于学生身上,一般来说,一名教师负责观察4—5名学生,教师进入教室后通常坐在学生旁边,在学生自主活动环节如实记录和描述学生的行为表现。在教学结束后,教师们评课时除了对教师执教部分进行讨论外,还集中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的共同点和差异性进行交流和研讨,进而对初中学段学生在学习这一学科时的发展特点有更多感性和理论的认识。

表2-23 课堂自主学习活动分类观察表(现场观察用)

表2-24 基于合作要素的学生合作质量观察单(现场观察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