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原情南粤路: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陇原情南粤路: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83年开始,这个县根据大坪村的做法,并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坚持采取多种措施,走上综合治理的路子。在综合治理中,修梯田、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是首要措施,也是“走旱路”解决温饱的基础工程。如今,全县已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13.8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58.1%。定西县不仅重视自然条件的改变,而且也十分注重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定西县的巨变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陇原情南粤路: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80年代以前,定西县干部群众改变生产条件的努力,基本上是单一的修梯田。而且,多是以村、户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很不明显。从1983年开始,这个县根据大坪村的做法,并总结了以往的教训,坚持采取多种措施,走上综合治理的路子。

他们首先从停止植被破坏、大力种草种树开始,一方面教育农民认清毁坏植被的严重危害,一方面强制推行种草种树、供煤断薪、改灶改炕等措施。经过两三年努力,收到了明显成效。现在,成片的林草染绿了过去光秃的山峁沟梁。到去年,累计种草168万亩,造林104万亩,分别比1982年增加9.5和3.2倍,全县林草覆盖率已由8.2%上升到38%,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在综合治理中,修梯田、变“三跑田”为“三保田”是首要措施,也是“走旱路”解决温饱的基础工程。他们根据农科部门测定的梯田比坡地更有利于农作物生产的科学依据,从1983年起,集中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统一指挥,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持续多年的修梯田大战。他们以小流域为单位,每年至少投入三四百万个劳动工日,以年修5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到去年,全县梯田累计面积达到93万亩,人均2.6亩。

在修梯田的同时,各地因地制宜,伴以其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例如,在沟道打坝拦水拦泥,在支毛沟建土石谷场,在山顶及陡坡地、荒土坡修反坡平台种草种树。经过种种努力,初步实现田、林、草、路、坝相配套,从上到下形成较完整的防护体系。如今,全县已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13.8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58.1%。经过治理的千山万壑,已呈现出“绿荫覆盖荒山巅,梯田层层绕山弯,水土流失人调遣,沟道塘坝绿波泛”的动人景象。

定西县不仅重视自然条件的改变,而且也十分注重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这些年,他们从各渠道挤出资金把有限的财力用到急需的“三通”(即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工程上。共改造、新修县乡公路420公里,使县乡公路和农村道路四通八达,交通闭塞的状况一去不复返。此外还架设10万千伏以上农电线路717公里,使全县村、社、户的通电率分别达到了93%、49.3%、60%,比1982年大幅增加。(www.xing528.com)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为定西人民了解信息、科学种田、机械化作业、发展乡镇企业、搞活流通、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创造了从未有过的有利条件。过去几乎是一片空白的乡镇企业,到去年已发展到5000多家,产值上亿元,分别是1982年的9倍和8.4倍。山河巨变,定西人的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定西县的巨变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一位负责人评价说:定西县堪称中国“走旱路”解决温饱的第一县。前来考察的外国专家也盛赞定西的梯田建设,认为修梯田可与修长城相媲美。

(新华社《瞭望》1992年29期;此篇与何懋绩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