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陇原情南粤路:王云峰新闻作品选

陇原情南粤路:王云峰新闻作品选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干旱是造成甘肃一些山区贫困的主要原因。虽然中部干旱山区大多数农民初步获得了温饱,但因为干旱缺水,土地广种薄收,靠天吃水、靠天吃饭的窘境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村道、场院里散布着一个个圆形、敞口的土台子,人们告诉香港减灾扶贫委员会的罗小姐,这就是水窖。罗小姐请人当场汲上一桶水来,水色混浊,令人直皱眉头。扶贫盼“扶水”。甘肃省省长阎海旺会见考察团时,把人们的这种企盼具体化了。殷殷盼水情,切切关怀意。

陇原情南粤路:王云峰新闻作品选

干旱是造成甘肃一些山区贫困的主要原因。10年扶贫,甘肃农村的贫困面由1980年的70%、1100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0%以下。虽然中部干旱山区大多数农民初步获得了温饱,但因为干旱缺水,土地广种薄收,靠天吃水、靠天吃饭的窘境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考察团来到会宁四方乡四方村时,汽车在干燥的土路上带起白尘滚滚。63岁的杨艳芳老人,家中6口人,12亩耕地,去年干旱,颗粒无收,一直靠政府的救济粮生活。老太太告诉成先生:“天一旱,吃的没有,喝的没有。只要有水,啥都解决了。”

村道、场院里散布着一个个圆形、敞口的土台子,人们告诉香港减灾扶贫委员会的罗小姐,这就是水窖。挖一眼10米深的水窖需要120个工,一个人干要花100多天,人们吃水就靠储存在窖里面的雪水和雨水。大家探头朝里一看,但见深处的水面还漂浮着雪块。一位村民说:“要不是一个月前下了场雪,就又断水了。”罗小姐请人当场汲上一桶水来,水色混浊,令人直皱眉头。甘肃省政协副主席韩正卿告诉考察团:“中部山区有100多万人靠这种窖水生活。”

然而在以“苦瘠甲天下”闻名的定西县葛家岔、史家岔、青岚乡访问时,考察团却被另一番景象打动了:只见梯田里麦子青翠,山坡上稠密的耐寒灌木柠条盛开金色的小花,沟道里水坝连成碧绿的“天河”。团员潘先生称赞:“这简直是雕刻在黄土地的‘艺术品’,如果黄土高原都变成这个样子,黄河的水就清了。”

定西地区行政公署专员顾军告诉考察团:“这里过去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水流;有雨地挂椽,无雨地生烟,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经过综合治理,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粮食亩产比陡坡地增加40公斤左右。仅定西县,在国家及世界银行的帮助下,治理的荒山已达2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0%多。山治好了,如果有水灌溉,旱地梯田就成了稳产高产的良田。”(www.xing528.com)

扶贫盼“扶水”。甘肃省省长阎海旺会见考察团时,把人们的这种企盼具体化了。他说:“要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干旱山区人民的吃水问题,关键是上引洮工程。这个工程是把距离定西100多公里处的黄河支流洮河的水引过来,可使定西、会宁等县的100多万亩旱地变水地。静态计算,投资需50亿元,甘肃的财力根本无法解决。省上决定分步开发,先建成装机24万千瓦、坝高180米的九甸峡水电站,蓄水发电,积累资金,再修渠灌地。目前已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前期工作,同时与加拿大等国洽谈合资开发,如果能筹集到五六亿元资金,电站就可开工。”

殷殷盼水情,切切关怀意。考察团成员把山区民众对引洮工程的期望记在心里。结束考察时,团员罗小姐说:“我们很敬佩这里的人民改变艰苦环境的努力。我们要把甘肃贫困地区的情况介绍给香港,号召海内外中国人关心中国事,帮助引洮工程取得成功,帮助贫困的人们。穷不是他们的过错,今天富有的人以前也穷过。”

新华兰州1993年6月8日电;《人民日报》海外版1993年6月9日头条;《新华每日电讯》1993年6月1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