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足口病简介及症状、感染源、潜伏期和预后

手足口病简介及症状、感染源、潜伏期和预后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手足口病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传染病,由人肠道病毒引起,已发现有20余种肠道病毒可导致该病。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且隐性感染率较高。手足口病以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等部位出疹为特征,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大多数患者1周内可痊愈。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个别重症病例恢复后会有一定残疾,比如肢体麻痹、肌肉收缩无力等。

手足口病简介及症状、感染源、潜伏期和预后

手足口病是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传染病,由人肠道病毒引起,已发现有20余种肠道病毒可导致该病。我国手足口病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最常见,且EV-A71所致多为重症或死亡病例,CV-A6、CV-A10近年在部分地区也有增长趋势。手足口病流行与气温等气候条件有较大关系,因为肠道病毒喜欢湿热环境,故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北方地区夏秋季高发,南方地区春夏出现主高峰,秋冬季节出现次高峰,人群普遍易感,6月龄到5岁内儿童是高发人群,重症死亡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

感染肠道病毒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的抵抗力。由于成人免疫系统功能比较完善,感染后一般不发病,即隐性感染;而5岁以下孩子免疫力较弱,易感染发病。手足口病有3条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病毒在感染者的粪便中存活时间较长,可直接或间接污染水、食物等,通过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造成感染。

(2)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患者粪便、疱疹液、唾液、鼻涕等污染的物品(玩具、毛巾、衣服等)而发生感染。(www.xing528.com)

(3)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将病毒散播到空气中,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且隐性感染率较高。手足口病肠道病毒侵入人体后复制进入血液,可进一步播散到多个组织和器官,从而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以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等部位出疹为特征,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大多数患者1周内可痊愈。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普通型手足口病较常见,临床表现以发热,手、足、口、臀、腿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为主,可伴有厌食、疲倦、咳嗽、流涕等症状,疱疹内液体较少,且不疼不痒,皮疹消退后不结痂、不留疤。有的人仅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或是皮疹不典型甚至无皮疹。

普通型绝大多数会痊愈,少数会在病程5天内发展成手足口病重型或危重型,常累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如精神萎靡、嗜睡、头痛、惊厥、抽搐、意识障碍、口唇暗紫、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严重者导致脑干脑炎(最为凶险)、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并发症。危重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断和救治则病死率超过80%。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个别重症病例恢复后会有一定残疾,比如肢体麻痹、肌肉收缩无力等。因此,及时识别和治疗重症病例,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