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菲律宾《世界日报》报道中国情感色彩探析

菲律宾《世界日报》报道中国情感色彩探析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对中国的报道和评论少于菲律宾但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如表3.1所示,从2001年到2010年菲律宾《世界日报》社论所涉及的新闻事件发生地分布看,发生在中国的新闻事件只占总数的10.8%,远远少于菲律宾国内新闻事件,却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还略微多一些。入选的样本中有23篇政治议题的社论,其中15篇涉及两岸关系。两岸关系受到如此关注,与菲律宾华人社会的历史有关。为何对中国的评论褒扬的比例最高而批评的比例最低?

菲律宾《世界日报》报道中国情感色彩探析

(一)对中国的报道和评论少于菲律宾但多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如表3.1所示,从2001年到2010年菲律宾《世界日报》社论所涉及的新闻事件发生地分布看,发生在中国的新闻事件只占总数的10.8%,远远少于菲律宾国内新闻事件,却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总和还略微多一些。包括美国、日本、印度、荷兰、以色列、印度尼西亚、俄罗斯、伊拉克、阿富汗等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占的比例仅占总数的9.2%。

该报读者华人华侨,他们虽然远离家乡,但对故土的思念是人之常情,海外华人都比较关心家乡的情况,故报道中国新闻、解读中国新闻也是《世界日报》为读者服务的表现。对《世界日报》的读者而言,中国形势虽不如菲律宾形势那样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来自中国的信息对于他们的思乡之情却是一种慰藉,关注中国对读者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情感需要。

(二)盛赞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科教文卫方面取得的成就

对中国议题的关注集中在政治方面,占了67.6%,是全部议题的三分之二,其次是经济和科教文卫方面,两项都占了11.8%的比例(见表3.2)。菲律宾华人华侨有着推动中菲经贸发展和友好往来的强烈愿望,他们关注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是理所应当的。

近年来,中国在科技方面取得许多重大进步,在国际竞技比赛中屡屡获得好成绩,海外华人都为之感到振奋和骄傲,故科教文卫和体育方面的议题也常常受到关注。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嫦娥”奔月等重大新闻事件,《世界日报》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社论。

(三)关心台湾问题,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菲律宾华人因两岸的分裂长期分成左右两派,在两岸关系缓和之后才慢慢有所来往,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两岸局势的发展,希望两岸能和平统一。入选的样本中有23篇政治议题的社论,其中15篇涉及两岸关系。包括:2001年12月11日头版的社论《解读台湾选举》,分析台湾的选举,希望台湾能回到一个中国立场上来;2004年3月27日二版的社论《向阿扁要回公道!》,支持国亲联盟,抗议选举不公;2004年10月13日头版的社论《两岸复谈不能由阿扁说了算》指出,陈水扁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对两岸复谈是没有善意的,日美等国的叫好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2004年12月12日头版的社论《民进党遭到民众唾弃》指出,泛蓝阵营取得立委选举胜利,说明民进党的分裂主张是不获台湾民众支持的;2005年1月31日头版的社论《大陆向台湾伸出新的橄榄枝》指出,中国大陆在纪念“江八点”讲话十周年之际表示愿与台湾方面在“九二共识”前提下恢复谈话,这是大陆方面为打破两岸僵局的有积极意义的重大建议;2005年4月1日三版的社论《相逢一笑泯恩仇》,称赞国民党参访团的大陆之行对和平统一大业很有意义;2005年4月21日头版的社论《连战“登陆”意义重大》指出,连战不顾台湾当局反对将率团访问大陆,此举意义重大;2005年10月25日二版的社论《台湾是中国大家庭的一员》,借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之机呼吁两岸和平统一;2006年4月17日头版的社论《逆境中谋破局——论胡连二度会晤》指出,连战再次访问大陆推动两岸和平往来,希望台湾当局不要执迷不悟;2006年5月27日头版的社论《阿扁糟透了!》指出,陈水扁家人涉及贪腐,其本人也能力有限,应该下台;2006年9月15日头版的社论《围城之战》,评台湾民众上街集会反贪倒扁;2007年10月17日二版的社论《陈水扁何其嚣张》指出,胡锦涛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受各方欢迎,批评陈水扁的负隅顽抗;2008年6月4日头版的社论《陈云林出掌海协有利两岸关系发展》,寄望海协海基两会新领导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会谈能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2008年11月5日二版的社论《陈江会共谱双赢乐章》,称赞海协海基签署“大三通”协议是造福两岸人民之举;2010年11月12日三版的社论《明镜高悬罪有应得》指出,陈水扁、吴淑珍终审判刑是罪有应得。两岸关系受到如此关注,与菲律宾华人社会历史有关。国民党政府迁台后,在东南亚国家中只在菲律宾设了总支部,党务领导侨务,当时亲北京的华人所受到的迫害是匪夷所思的,这在菲律宾华人中造成泾渭分明的左右两派,左派是指亲北京的华人,右派是指亲台北的华人,左右两派互不往来,这种情况直到最近几年才慢慢好转。菲律宾华人关注两岸关系,希望推动两岸统一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www.xing528.com)

(四)对中国的总体评价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偏正面

如表3.3所示,涉及中国的评论,正面歌颂的观察值为13,远远高于期望值4.8,表明《世界日报》对中国的评价偏向正面。卡方检验的结果是卡方值为26.003,自由度为4,精确统计的双尾相伴概率p=0.000,表明不同地域的评论在态度指向上有着显著差异,菲律宾《世界日报》对中国的评价明显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偏正面(见表3.4)。

表3.4 2001—2010年《世界日报》社论对不同地域评论态度差异的卡方检验

当然,对于国际传播,正面的报道和评论不一定表示支持,批评的报道和评论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反对,还要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看它表扬的是什么,批评的又是什么。菲律宾《世界日报》批评中国的都是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例如,对陈水扁政府“台独”主张的批评以及对陈水扁个人贪污腐败的批评;2004年3月7日头版的社论《香港竟有如此的议员!》,批评香港地区少数议员寻求美国支持干预香港地区内政是错误的;2008年3月16日二版的社论《谴责无法无天的西藏暴徒的丑行》指出,达赖喇嘛为了破坏奥运,指挥“藏独”暴徒打砸抢烧应受谴责等。歌颂和表扬的是中国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除了上文提到的科技体育方面的成就外,还包括政治经济改革方面的成绩,例如,2006年3月15日头版的社论《在新的起点扬帆远航》,评中国第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及新闻发布会的成果与意义;2006年7月6日头版的社论《天堑变通途》,盛赞青藏铁路通车利于西藏发展,显示中国实力。

为何对中国的评论褒扬的比例最高而批评的比例最低?一方面可以从现任社长陈华岳先生的表述中得到解释:“中菲两国的政治制度不一样,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我们可以批评菲律宾政府,因为菲律宾的媒体代表的是一股民间的力量,不是政府的喉舌。但我们很少批评中国政府,主要是考虑到国情不一样。”出于尊重中国的国情,该报在评论中国时也以正面褒扬为主。另一方面,恐怕也是为了尊重读者的感情。《世界日报》的读者群是华人华侨,他们对中国怀有赤子之心,希望看到中国进步和强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