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历史:揭秘扁政时期的重要弊案

台湾历史:揭秘扁政时期的重要弊案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仅与陈水扁家族及其高官有重要关系的案件、事件就有多起。然而,对于陈由豪的其他指控则予以否认。然而,面对陈由豪的爆料,陈水扁阵营仍然立即予以否认。台当局金融监管机构及台北地检署调查发现该集团有规模空前的经济犯罪。消息传出,立即引发连续几天几近疯狂的中华银行挤兑事件。

台湾历史:揭秘扁政时期的重要弊案

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在陈水扁主政台湾的短短8年时间内,政绩虽然无善可陈,贪腐案件确是比比皆是,一再刷新纪录。其中,官商勾结、营私舞弊、鱼肉百姓的案件一再翻新。仅与陈水扁家族及其高官有重要关系的案件、事件就有多起。

(一)陈由豪事件

陈由豪是台湾东帝士集团创办人,曾是李登辉时期颇为受益的企业家,又与陈水扁有同乡与台大学长学弟之谊。随着东帝士集团的发展,陈由豪长期游走蓝绿政党间,成为各政党争取金援的重要“金主”。然而,由于投资失当,负债累累;并陆续涉入东华开发掏空案、观塘工业园区投资弊案等,在2001年宣布解散东帝士集团时留下了高达600亿元新台币债务银行后,潜逃出境。其后,长期滞留美国,并来往大陆投资。2003年,被台湾当局通缉,在台湾“行政院”通缉的“十大通缉要犯”中名列第六。

2004年2月2日,这位前东帝士集团董事长陈由豪突然发表公开信,惊爆陈水扁收受政治献金的肮脏内幕,质疑“总统府”已成为黑金政治的中心。次日,绿营不得不坦白,陈水扁确曾收受陈由豪1 000万元新台币捐款(《台湾——2004》,第335页)。然而,对于陈由豪的其他指控则予以否认。陈水扁甚至公开表示,他本人如果不法收取了政治献金便立即退出政坛。为此,陈由豪连续发出三封致陈水扁的公开信。特别是在3月1日以“真相的告白——看谁在说谎,谁是黑金”为题的第四封公开信中,对陈水扁及吴淑珍、“总统府”副秘书长陈哲男、“经建会副主委”张景森等收受金钱的问题,做了比过去更为清楚的说明,提出更具体的证明。

陈由豪表示,陈水扁阵营对他此前公开信的回应是在说谎。除民进党公布有收据及感谢状的1 000万元新台币外,他给陈水扁的政治献金还有从60万元新台币到600万元新台币不等,总计2 060万元新台币金额,部分款项还有陈水扁的亲收凭证。其中,他曾两次在一位民进党大老陪同下,到陈水扁家中亲手将现金交给吴淑珍。陈由豪称,当时吴还特别邀请他参观自己的浴室,陈水扁事后还打电话致谢。

此外,陈由豪还爆料,“总统府副秘书长”陈哲男、“经建会副主委”张景森曾分别为“东帝士”纾困案和台中晶华酒店使用执照案,用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要求他拿钱办事。其中,陈哲男明确要求陈由豪为陈水扁提供巨额竞选“连任”资金。陈由豪详细叙述了交付资金的过程和细节,称给了陈哲男1 000 万元新台币、张景森100万元新台币,最后达到了纾困和取得执照的目的。

陈由豪进一步揭露,在桃园大谭电厂天然气工程竞标案中,民进党“立委”张清芳曾对陈由豪麾下的“东鼎公司”施压,要求包工程,派董事长,否则要让“中油”公司低价竞标。由于“东鼎”公司予以拒绝,最后果然由“中油”公司得标。

然而,面对陈由豪的爆料,陈水扁阵营仍然立即予以否认。“总统府秘书长”邱义仁等人纷纷表示,陈由豪不断对外放话,但不曾拿出具体证据,“总统府”不会随之起舞;吴淑珍从未在私下场合从陈手中收取过支票或现金,更不必谈“参观浴室”这种荒唐事。吴淑珍本人在3月2日也全盘否认陈氏指控。陈哲男、张景森则称陈由豪是“胡乱拼凑、蓄意捏造”。至于陈由豪公开信中提到的民进党大老,被国民党立法院党团”点名的民进党“立委”沈富雄,也急忙表示大老不是他,他没有陪陈由豪见吴淑珍。3月15日,陈由豪公然透露,1994年和1998年两度陪他给吴淑珍送钱的民进党大老就是沈富雄。然而,直至陈水扁家庭弊案一再曝光的两年后,沈富雄才终于打破沉默,予以承认。

陈由豪对于陈水扁当局的爆料,正值台湾“大选”前夕,是陈水扁极力谋取连任的关键时刻,其时机的选择不无挺蓝打绿之嫌;然而其中对于陈水扁及其身边人物的贪腐作为及其死不认账的嘴脸,则是极为形象的揭露。从此,陈水扁及其执政团队一向标榜的“清廉”形象受到重创,台湾民众不得不对选出的“总统”及其“第一夫人”的品德开始质疑。

(二)力霸、东森金融弊案

“力霸”是台湾企业家王又曾创办的“中国力霸公司”的简称。王又曾在台湾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不仅创立了王氏家族的庞大事业,同时在商界与政界也享有重要地位,是台湾政商两栖重量级人物。他是力霸集团董事长。在其实力巅峰时期,拥有5家上市公司,涉足领域包括银行(中华银行)、票券(力华票券)、产险(友联产险)、一般产业(嘉食化、中国力霸)、有线电视及电信事业,成为多元化的力霸企业集团,总资产超过3 000亿元新台币。

他更长袖善舞,下大力深耕政商关系,曾多次跻身国民党权力核心中常委,热衷参与、掌控各类公会,在诸多商业公会任董事长、副会长,还长期担任台湾商业总会理事长。民进党执政后,又与执政的陈水扁左拥右抱,获聘“国策顾问”,曾7次陪同陈水扁出访,与陈水扁当局的财金主管机关打得更为火热,乃至坐视力霸集团将公司掏空,终于引爆危机。

2006年12月29日,力霸集团因其旗下的“力霸”、“嘉食化”两家公司由于连年巨额亏损达400亿元新台币而申请重整。台当局金融监管机构及台北地检署调查发现该集团有规模空前的经济犯罪。王又曾与他的第四任妻子王金世英已在声请后迅速外逃,先到大陆,再经新加坡,然后直飞美国。消息传出,立即引发连续几天几近疯狂的中华银行挤兑事件。2007年1月的5天之内被提走的现金高达500多亿新台币。与此同时,股市大跌,普通股民损失惨重;风暴很快波及同业及相关上下游企业,成为震撼金融界的岛内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弊案。台湾当局不得不进行信心喊话并提供数百亿现金支撑,才使挤兑风潮趋于缓和。该案爆发后,力霸企业王国立即分崩离析,旗下的各公司或重整、或拍卖、或等待收购,或立即易主。

如此貌似庞大的经济实体何以在瞬间倒塌?经台湾当局检调发现,根本问题是该集团董事长王又曾涉嫌掏空、超贷。大体来说具体分为:力霸和嘉食化内线交易与掏空、友联产险掏空、“中华商银”违法放贷、力华票券非常规交易和亚太固网掏空等五大犯罪。在与力霸集团众多关系企业中,有上百家没有实际运营的空头公司。这些虚设的公司,透过与力霸关系企业进行虚假交易,先虚增业绩,再有计划地从“中华商银”、力华票券套取资金,或以出售公司债的方式给亚太固网,以此掏空力霸资产。2007年3月8日台北地检署侦结该案,以违反证交法、背信等罪起诉王又曾、王金世英等107人。王又曾遭检方求刑30年、王金世英被求刑28年。全案涉及相关证人关系人多达472人,犯罪时间自1998年至2006年年底,整起掏空或欺诈的金额逾730亿元新台币以上,受害企业遍及金融、通信及传统产业,创下台湾司法史上的纪录。检方认定,王又曾非法所得逾730亿元新台币,案发前畏罪潜逃,引发社会动荡及银行挤兑,员工生计无着而哀号,扰乱金融稳定,影响社会甚巨。

检方还同时挖出力霸案共犯、王又曾之子、东森集团总裁王令麟等42人涉嫌掏空力霸、东森等公司,资产高达412亿元新台币。其中,王令麟通过诈贷、转投资、买卖有线电视光纤管道等方式,掏空力霸公司、亚太固网、友联产险等公司379亿元新台币;又以旗下公司假交易、通过东森媒体出售土地给友联产险诈取预付款、利用隐匿凯雷集团收购东森媒体公司讯息赚取股票价差,不法所得33亿元新台币。2007年8月,台北地检署侦结东森案,依违反证交法、贪污治罪条例、背信等罪,求处王令麟28年有期徒刑,其他涉案王氏家族成员也多被羁押刑求。王又曾夫妇则长期滞留美国,台湾当局显得无可奈何,只有一面继续通缉;一面与美方交涉遣返事宜。

由于力霸案迁延十年才最终爆发,不仅引起蓝绿互相指责,更直接暴露出陈水扁政权的丑态。但是,国民党急着将王又曾开除出党,扁政府则立即废除王氏的护照,然而一切已经无济于事。陈水扁遂借此修理不大听话的“行政院院长”苏贞昌,又大骂王又曾以图卸责。苏贞昌则不得不让自己的亲信、上任仅5个月的“金管会主任”施俊吉辞职,以缓解执政危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马英九曾针对施俊吉下台表示,力霸集团发生掏空传闻,形诸媒体报道,已有三年之久,当时台湾当局如果介入调查,可以阻止事态恶化,力霸也不至于掏空至此。……追究力霸的行政责任,绝对不是针对刚刚上台的施俊吉就可以了事。施俊吉是一个学者,才刚刚上台就要为此负起全部责任,根本不公平。更应该追究的是,在力霸的掏空过程中,是谁决定为它纾困,是谁在影响决策,谁才是幕后的黑手?

应当说,马英九的这些话说到了点子上。面对如此巨大的金融犯罪,时间如此之长,人员如此之多,影响如此之大,台湾当局主管机构何以毫无察觉?其原因值得深思。据有关材料透露,一方面是王又曾在集团内部善于编织诈骗网,形成利益共同体。据台湾检调单位发现,协助王又曾的亲信,出任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每个月可多领5 000元,监察人每月3 000元;帮忙做假账的财务会计,每月额外加薪8 000~10 000元。人人均可分一杯羹,加上连会计师也被收买,王又曾自然可以一手遮天,进而形成整个内部集团与外部组织配合的共犯结构(《台湾——2007》,第344页)。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王又曾与台湾高层直至“总统”陈水扁关系非同一般。据香港《大公报》2007年1月22日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众所周知,这次出事的力霸集团老板王又曾与陈水扁关系极为密切,扁‘出访’十一次,有七次王又曾与其子都是随行人员。为力霸集团掏空财产开绿灯、增拨贷款的各财经部门首长,都是陈水扁的亲信”。台湾更有媒体指出,王又曾、陈由豪是“光明正大的强盗”,掏走台湾民众几百亿的血汗钱。而这些“掏钱强盗”却都是与陈水扁、吴淑珍连在一起,官商勾结,同流合贪的。陈水扁刚当台北市市长时财产申报存款是69万元,四年市长任期结束时存款则暴增到1 167万元。而据陈水扁去年底向台湾监察机构申报财产状况,与2005年申报资料相比,陈水扁夫妇总存款却暴增6 772万余元,另外有土地与房屋8笔,资产总值超过4亿元台币。

与陈水扁“第一家庭”财产暴增的同时,在他执政七年以来,台湾的金融危机却趋严重。台湾前“财政部银行局长”曾国烈曾经透露:台湾银行中呆账过1亿元的有1 528户;呆账为5 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1932户;3 000万~5 000 万元的有2 648户;1 000万~3 000万元有13277户。仅这些呆账大户,就拿走台湾民众的4 600亿元以上的钱。陈水扁骂王又曾,真是大贼骂小贼,陈水扁家族正是台湾最大的贪渎犯(转引自《人民网》,2007年1月22日电)。

(三)SOGO礼券案

2006年4月7日,陈水扁的亲信、前“总统府副秘书长”陈哲男因弊案缠身被收押。这是当时台检方羁押的职位最高的前任官员。陈哲男是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后加入民进党的,并随陈水扁由台北市政府辗转到“总统府”,先后担任过台北市民政局局长、市府秘书长、“总统府副秘书长”等职。虽然他所涉弊案不断,但一直被陈水扁视为亲信而受到重用,被外界视为陈水扁的“白手套”、政商勾结的黑手和政商人士攀附权贵的搭桥人。陈哲男也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大肆渔利、贪污,使台湾“总统府”益发臭味四溢。

据台湾媒体在其被羁押前爆料,陈哲男涉嫌的多起弊案大体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受贿代为关说有关部门对厂商放水,如“太平洋(SOGO)经营权案”“高捷弊案”“陈由豪献金案”等;二是利用职务涉嫌炒股并涉及内线交易,如“总统府炒股案”;三是受贿代为关说司法,如“梁柏薰司法案”。以上案件所涉佣金至少数十亿新台币,而几乎所有案件的证据最终都指向陈水扁夫妇。其所涉及太平洋(SOGO)百货经营权案即是明显一例。(www.xing528.com)

太平洋(SOGO)百货在台湾是最赚钱的百货公司,号称日进斗金。该案件在台面上看,是太平洋百货在爆发财务危机之际,原东家章氏父子四处求救,引爆了远东集团、寒舍集团等乘机抢夺SOGO公司经营权,最终使远东集团得手。面对如此结局,章氏父子大叫冤枉,出面指控,爆出他们曾通过太平洋流通董事长李恒隆和SOGO高级顾问林华德与陈哲男会面,并赴“财政部”谈SOGO纾困问题,事后章家交付2 000万元新台币“工作费”及880万元SOGO礼券给李恒隆。但是,章家向高层送钱后并未摆脱困境,反而使SOGO被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吞并的内幕。接着又有多位人证证明台面下“总统府”乃至台湾“第一夫人”介入该案,牵扯被台商所讥讽的扁氏官邸的“一妻二秘”(一妻:吴淑珍;二秘:陈哲男、马永成)乃至“三师”(医师黄芳彦、律师林志豪、会计师张兆顺)中的医师、律师均参与其中。因此,国民党“立委”李全教首先爆料,指控吴淑珍收受SOGO礼券,并在SOGO消费数十万元台币。不久,台湾“爆料大王”、国民党“立委”邱毅进一步揭露,当年太平洋流通董事长李恒隆为了太平洋百货经营权之争,向吴淑珍提供了大量SOGO礼券,其中一部分由陈哲男转给吴淑珍,一部分则经黄芳彦送至吴淑珍手上。邱毅指出,黄芳彦在SOGO经营权之争中,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他所代表的是吴淑珍。由于吴淑珍取得的礼券太多,短时间内难以花完,又将一部分以九折转售给其他贵妇人兑换现金(转引自《东方网》,2006年6月10日消息)。消息传出,台湾岛内一片哗然。

SOGO案从案发到爆出“第一家庭”介入,历时5年。经过台湾检方的调查,2006年10月2日,台北地检署对SOGO礼券及经营权案进行结案起诉。

台湾检方查出,吴淑珍与其女儿陈幸妤、儿子陈致中共花了27.7万新台币的SOGO礼券。这些礼券都是黄芳彦从李恒隆处得来,在吴淑珍“不知道礼券来源”的情况下,转赠“第一家庭”。检方认为,吴淑珍在SOGO经营权转移过程中只牵涉三个事证,即她见了买家之一的寒舍集团总裁蔡辰洋、见了入主SOGO的徐旭东以及使用了李恒隆的礼券。据调查,与扁家关系密切的新光医院副院长黄芳彦是因为涉及SOGO经营权之争,在认识李恒隆之后才陆续取得近300万元新台币礼券的。2002年9月和2003年2月,黄芳彦先后被邀请参加寒舍集团和远东集团的餐会,协调SOGO的经营权。检方称,黄芳彦明知李恒隆“别有所图”,却“泰然”收下SOGO礼券等厚礼,行为确有不妥,但因黄芳彦不具有公务员身份,难以认定他涉嫌贪污、或追究他共犯背信等罪名。

该案的审结颇具讽刺意味。收受礼券的人士全部全身而退,只有送礼的人遭到起诉。消息传出,民众再次哗然。首先,结案报告明明指出,李恒隆确实从SOGO领了1 000多万元新台币的公关用礼券,而黄芳彦、陈哲男的太太和吴淑珍,也都确实拿了李恒隆的礼券,可是检察官竟然可以对收钱者统统不予起诉。其次,被免予起诉的这些人,统统与陈水扁关系密切,既有他的夫人,又有他的医疗小组召集人黄芳彦和副秘书长陈哲男等,不能不令人心生疑窦。三是,李恒隆公关礼券还有1 000多万不见踪影,检调部门竟然不予理会,没有交代。四是送礼的人却被提起诉讼。前国票金控董事长林华德、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该公司法务长黄茂德、财务长李冠军等4人被检察机关依刑法背信及伪造文书罪起诉。太平洋流通公司董事长李恒隆、正风会计师事务所赖永吉因涉嫌伪造文书并案送台湾“高等法院”审理。

在SOGO礼券案喧腾的时段内,台湾“总统府”和扁家却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他们的说辞一变再变。先是坚决否认吴淑珍收受数十万元SOGO礼券,陈水扁甚至信誓旦旦地表示,“家人若收礼券就退出政坛”,继而又改口说礼券是与友人集资购买,接着又辩称手上的礼券是外孙子满月礼品,再后来陈水扁又称没有“直接”拿李恒隆等人的礼券,最后又称是黄芳彦接受李恒隆姊妹的礼券谢礼,再转送“第一家庭”当过年红包。实际上是在证人一个又一个出现,社会媒体穷追不舍的情况下不得不承认确实接受了礼券而已。

有趣的是,台北检调部门与陈家配合的确实默契,最终在审结该案时使其得以脱身。然而,这样的司法结论是难以服众的。司法者以为掌控了司法大权就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瞒天过海,就可以强奸民意,然而事实是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猛烈抨击。

台北地检署签结该案后,社会立即传出“送钱有罪,收钱无罪”的议论。亲民党“立委”冯定国不无讽刺地表示,这对公务员而言是“大好的消息”,以后只要由家属收钱就合法,也不会有事。他痛批台湾司法破产,承办该案的检察官应该“下十八层地狱”。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书记长”蔡锦隆则批评台湾“司法已死,为政治服务的痕迹太明显”。国民党发言人黄玉振指出,吴淑珍的确收受SOGO礼券,证实陈水扁多次发言公然说谎,严重违反诚信原则,应立即辞职下台以示负责。最有代表性的是林深靖发表在“光明网”2006年10月6日的一篇《台湾SOGO礼券案:“第一夫人”无罪,司法被判死刑》的文章。该文章痛快淋漓地写道:

“太百案侦结,吴淑珍没事,黄芳彦没事,陈哲男没事,从‘第一夫人’、‘御医’到‘总统’心腹,全部签结了事。盘错纠结的弊案丑闻,就此云淡风轻,‘总统’人马,一个个都获得司法为其清白无辜背书。

“根据起诉书所描述的侦查结果,我们至少获知了以下的事实:太平洋百货经营权争夺的过程中,巨商富贾钩心斗角,各路人马络绎奔走于‘总统府’和玉山官邸,‘第一夫人’垂帘聆听;各种密会宴席,心腹‘御医’无役不与。商人的厚礼馈赠,收了。大把大把的礼券,花了。最后,检察官大笔一挥,做成结论:无辜、无罪、无事。总之,这段期间,一切爆料、揭弊、举发,实情确有,罪证查无。

“综看这一份台北地检署的起诉书,不啻承案检察官送给阿扁‘总统’的一份最大的‘礼券’”。

该文章预言:“SOGO礼券案签结了。但是,这一桩‘司法礼券案’,却可能是一桩即将爆发的,更大的弊端,更大的丑闻。”

(四)“台开案”

吴淑珍“SOGO礼券弊案”尚未了结,岛内再爆陈水扁女婿赵建铭涉嫌利用股票内线交易非法牟利的“台开案”。2006年5月10日,国民党“立委”邱毅公开点名台大医院骨科医生赵建铭涉嫌台湾土地开发投资公司(简称“台开”)股票内线交易,短期内牟取巨额非法利益。邱毅并称,全案与彰化银行高层刻意讨好赵建铭以获取“第一家庭”的支持有关,台湾政商界的“驸马帮”已然形成。“第一亲家”利用特殊身份非法牟利成为岛内关注的又一个焦点。

“台开”成立于1964年,原是经营土地开发与信托投资的金融机构。2005年,因长年亏损,其股票遭证交所下市。这时,台开公司董事长苏德建为巴结“驸马”赵建铭,私下透露重大利好消息,其中包括台开公司即将获得银行团165亿元的联合贷款。这时,台开的股东彰化银行有一批台开的股票拟获利出脱。在“有力人士”的指点下,赵建铭立即通过民进党中评委蔡天启的关系,由宽频房讯总经理游世一、国票证券董事蔡清文及其母亲简水绵三人合力于2005年六七月间以每股2~3元新台币的低价,透过盘后交易,以特定人买卖的方式,大量买进已经遭到停牌处分的该公司股票。其后不久,2005年8月台开公司就获得多家银行的联合贷款165亿元新台币,台开股票也因此起死回生,股价一路飙涨,2006年年初即涨到18元新台币左右。赵建铭因此获得暴利,有的估计其在短短不到1年时间内非法获利3~4亿元新台币之多。

赵建铭超凡的炒股功力,立即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质疑。岛内专业人士指出,赵建铭所为完全不像散户的操作,若不是“非常有把握”,不会一次投入巨额款项。面对各方质疑,赵建铭矢口否认,称台开股票与他无关,纯粹是简水绵根据蔡清文建议所做的单纯投资行为,并通过“总统府”发表声明,称将对邱毅提出告诉。

在舆论强烈要求彻查真相的压力下,台北地检署指派曾侦查吴淑珍、“总统府副秘书长”马永成、前“总统府副秘书长”陈哲男炒股案的专案检察官徐永钦进行调查。台北地检署以“被告”身份分别传唤蔡清文、游世一到案,并以违反“证交法”向台北地方法院申请羁押禁见。据游世一称,赵建铭不只是单纯涉嫌内线交易购股,可能涉及土地开发弊案。赵建铭被迫宣布退出民进党。5月24日,检调机关约谈赵建铭一家5人,认定赵建铭涉嫌违反“证劵交易法”,这时赵建铭之父赵玉柱则出面包揽购买台开股票一事,企图为赵建铭开脱。第二天,赵建铭也被申请收押禁见获准,并移送台北看守所,成为台湾“第一家庭”卷入重大弊案被收押的第一人。

赵建铭被收押后,其“生财之术”陆续被爆料。台湾检调单位发现,其不仅涉嫌利用8个人头账户洗钱,而且公然向台商索贿,炒卖“豪宅”等。检调单位在清查台开案相关涉案人员账户时,另外发现赵建铭还涉嫌“受贿关说台开董事长人事”“收取药商回扣”“受贿关说银行联贷”等弊案。

2006年7月10日,台北地检署侦结台开内线交易案,检方以赵建铭涉嫌内线交易情节重大,不法获利逾1亿元新台币,具体求处8年有期徒刑;陈水扁亲家赵玉柱涉嫌内线交易与侵占,求刑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 000万元新台币。此外,游世一被求刑10年,苏德建8年。当天晚间,赵建铭、游世一各以1 000万元新台币、苏德建以500万元新台币交保候传,限制出境。对于赵建铭涉嫌台开董事长300万元新台币买官、脐带血代言、介入“国票金控”人事、收受药商回扣等4案,检方认为都未涉犯罪,均全部签结,不再追究。

台湾地检署这样的审结该案,让岛内各界一片哗然。国亲两党极为不满。国民党“立院党团”忧心赵交保后,“恐怕难查幕后使者了”。“立委”邱毅更是痛批,认为“台开案侦结埋下一些伏笔,未来赵建铭铁定会被判无罪,所以求刑100年也没用”,“这代表此案已经结束了,陈水扁的政治压力已凌驾司法”。亲民党“立院党团干事长”李鸿钧则指出:“赵建铭涉入的其他案子都还没有查清楚,这与陈水扁之前所说的希望‘速战速决’不谋而合,可见司法也在配合陈水扁演出。”

有意思的是,民进党内对陈水扁当局及台湾司法的批评也日益加强。吕秀莲公开抨击司法机构“未能秉公处理,审慎设防火墙”,认为“司法首长”不应“把重点摆在揣摩上意方面”。党主席游锡堃则认为,“不管未来司法审判结果如何,赵建铭已让民进党形象造成莫大伤害”。不少“立委”不无讽刺地指出:“赵建铭牢狱苦难结束了,民进党苦难却正要开始。”他们开始忙着与扁家断尾切割。然而,交保后的赵建铭,依然态度傲慢、旁若无人地出入台大医院及各种公众场合,并在其后的庭审中公然否认犯罪。这显然是对台湾司法的又一极大讽刺。

“台开案”不仅使陈水扁执政的民进党政权声望狂跌,更使其贪腐形象进一步扩大。该案的侦结,更使广大民众失望倍增。台湾的“法律”公正何在?阿扁政府的所谓清廉、公信何在?陈水扁及其“第一家庭”成员还有没有道德良心?面对如此的司法,绝大多数台湾民众难以认同。进一步揭露扁政府和“第一家庭”弊案,罢免失德、失信和滥用司法的扁政权已越来越成为大众的心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