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喉部控制原理:相对放松与控制

喉部控制原理:相对放松与控制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理解与把握任何一个事物都要做到“相对”,用声中喉部的控制也是如此。相对控制是针对喉部不做任何控制的完全放松而言的,放松喉部并不是声带肌失去应有的张力。所以,只有做到喉部的相对控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当然,喉部要做到真正的相对放松与控制,与双唇控制、舌位动程以及气息、声调运用等都要配合协调。

喉部控制原理:相对放松与控制

作为一名从事有声语言艺术工作的人,怎样在意识的支配下恰当地控制好每一个发声器官,使其运用得更加科学、规范,“相对”的理解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相对控制还是相对放松,都是一种控制。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理解与把握任何一个事物都要做到“相对”,用声中喉部的控制也是如此。如果喉部及声带肌肉过分被挤压,那么势必造成产生成倍泛音[1]的基音因受力过大而损耗,声音干、涩、暗。有的人因为喜欢某人的声音,盲目模仿,为了让声音听起来具有丰富的胸腔共鸣,便采用压喉的方法;有的人想使音量加大或音调调高,便捏挤嗓子。学习中要避免这种为追求所谓的“美声”,错误地挤压喉部肌肉造成的声音紧、窄、抖等现象的出现,就必须让喉部相对放松。

喉部的相对放松,能使声带在气流冲击下不受过多的压力,在振动发声时充分发挥泛音的作用,使音色丰富明亮。由于声调具有高低起伏的相对音高的变化,声带在不适当的振动频率支配下,就容易引起声带肌的不良反应,即高音挤喉、低音压喉。尤其是遇到“上声”时,很多人都存在喉部用声控制问题。上声调值是先降后升,所以在降到1度时,往往容易产生压喉的现象,使声音听起来不舒展(在前面章节里已涉及)。再是舌位居后的音节,例如“ɑnɡ、ɑo、ou”等,由于发音时舌位靠后,声音的位置受舌体着力点(舌位)的影响,也容易造成压喉的现象。还有一种问题,由于唇部肌肉与舌前部肌肉力度不够,导致声音“后坐”,也是产生压喉的问题之一。例如“i”与“ü”舌位着力点在舌前部及唇部,并且口腔开度小,后声腔容易压、挤,如果既要放松喉部还要发音清晰,就必须加强唇舌前部力度的训练,使发声的口腔控制始终保持在“后面开度,前面力度”的静态中。因此,相对的放松喉部不能仅从纯粹的发声角度训练,还要注意运用到具体的发音上。(www.xing528.com)

相对控制是针对喉部不做任何控制的完全放松而言的,放松喉部并不是声带肌失去应有的张力。无论是实声、虚声还是虚实声,都是气流冲击声带振动的结果,气流冲击越大,声带越紧张,声音就越明亮;反之,气流冲击越小,声带越松弛,声音就越暗淡。但如果喉部肌肉过于松弛,声带处在懈怠的半闭合、非闭合状态,这时候气流冲击再大,声门也不能产生乐音;如果喉部肌肉过于紧张,声带处于非正常的闭合状态,气流冲击声门受阻,所带来的声响效果也会不佳。所以,只有做到喉部的相对控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如前所述,歌唱等听觉艺术的传达主要以旋律为主,单位时间内音节少,喉部控制受口腔开合及唇舌变化的影响小,相对稳定,而对于从事有声语言艺术工作的人,听觉传达主要以语言为主,单位时间内音节多,所以喉部的相对控制除了特殊的整体发声问题外(像压喉等),更多地体现在具体发音时与口腔控制及唇舌变化引起的用声上,即喉部与口腔的相互作用是否能协调处理。例如发零声母音,为了做到准确、清晰,起头的元音在发音时要比单发时力度大些,此时喉部就要做相对的控制,即有一个喉塞音的感觉,否则就会含混不清;对于没有韵尾的后响复韵母来说,在发音中同样需要有喉塞音的感觉,即喉部的相对控制,以起到韵尾的归音作用。当然,喉部要做到真正的相对放松与控制,与双唇控制、舌位动程以及气息、声调运用等都要配合协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