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喉部控制与声调发音发声技巧

喉部控制与声调发音发声技巧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通话音节除了由口腔控制完成声母、韵母的构成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那就是由喉部控制完成的声调。在普通话音节发音中,声调的变化主要由音高来决定,而音高的变化是根据发音时声带的松紧变化而变化的。初学者唇舌力度加强引起喉部肌肉随之紧张,导致音调提高。其实,无论是相对放松还是相对控制,喉部肌肉的控制除了受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使声带的闭合状态失调外,与气息的合理运用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喉部控制与声调发音发声技巧

普通话音节除了由口腔控制完成声母、韵母的构成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那就是由喉部控制完成的声调。

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高低和升降。因为一个音节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又叫字调。

声调是汉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最显著的特点,首先它同声母、韵母一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字音表义的灵魂,例如普通话里的“通知、同治、统治、痛指”等词语,从听觉判断,音素(声母、韵母)组合相同,但是因声调不同,就有了不同的意义;其次声调的高低起伏变化,使语流具有抑扬顿挫的、优美的节奏感和较强的音乐性。苏联诗人基洪诺夫说:只有用音乐才能传达汉语的声音。

在普通话音节发音中,声调的变化主要由音高来决定,而音高的变化是根据发音时声带的松紧变化而变化的。发音时声带越紧,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声音的频率就越高,声调也就越高;发音时声带越松,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少,声音的频率就越低,声调也就越低。在发音时,根据声调的高低要求,声带会进行或松或紧或松紧相间的变化。

每个人的自如声区不同,有声语言的使用声区也不尽相同,声调的音高变化只能根据每个人的声音条件进行相应调整,因此声调的高低是相对的,并不要求音高频率的绝对值。音乐中的音阶和声调的高低不同,音阶的高低变化则是绝对的。另外,音阶与声调的变化方式有所不同,用一个通俗的比喻,音阶的变化在不同音高之间是跳跃式前行的,就像上下台阶一样(只在同一音符内平行),而声调的高低变化在同一声调内(阴平例外)则是滑行式前行的,就像上下坡一样。

图7-4 普通话声调五度标记图

普通话声调共分四类,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种对声调的分类就叫调类。

每一个声调都有各自高低、升降和曲直的变化,叫作调值。它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普通话各类声调的调值为:

阴平(高平调),调值为55,调号为“ˉ”;

阳平(高升调),调值为35,调号为“'”;

上声(降升调),调值为214,调号为“ˇ”;

去声(全降调),调值为51,调号为“`”。

普通话声调调值通常采用五度标记法记录。用一条竖线表示声音的高低,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共分为五度,即低、半低、中、半高、高,分别用1、2、3、4、5依次表示,书写时采用“ˉ'ˇ`”的四声调号。如7-4所示。

声调发音与音高的把握(喉部控制)和气息的调节有很大的关系,发音时声调高低抑扬的变化要和气息控制结合起来。

高平调,发音时起音音高由5度到5度,声带闭合同气息控制、音高一样,都要保持始终如一,不能松懈与下降,即起音后直至发音结束,音高依然保持起音时的高度,气息依然保持相对控制。想象发出的声音就像一根粗细适中且通畅横放着的管子。四个声调中阴平的调值最高,全调时值比上声、阳平略短,比去声稍长。(www.xing528.com)

高升调,发音时起音音高由中音3度不断上升至最高5度,声带闭合由松到紧,气息控制由弱变强,声音走向是直线上升不能拐弯,想象发出的声音就像一根粗细适中且通畅直挺斜立向上的管子。全调时值比阴平、去声稍长,比上声略短。

降升调,发音时起音音高由半低2度下降至1度并在此稍做停留,然后上升到4度,即先降后升。声带闭合由微紧到松弛,稍做舒展再到紧,想象发出的声音就像一根“U”型管,在“1”值处弯度较大。一般把上声调值发成2114来体会可能会更好,气息保持控制并逐渐加强。全调时值比阴平、阳平、去声都要稍长一些。

全降调,发音时起音音高由最高的5度降到最低的1度,声带闭合由紧到松,想象发出的声音就像一根粗细适中且通畅直挺斜立向下的管子。全调比阴平、阳平、上声要略短一些。

无论从概念上讲,还是从生理角度分析,以下几个要素可以说“井水不犯河水”。但是在实际发音训练中,由于初学者受听觉判断与旧有习惯的影响,加之对自身发音器官肌肉的局部控制力尚且有限,使得它们之间发生了连带关系。在此细说,意在帮助初学者找到自身问题所在,以便对症下药。

就一个音节而言,不同的音节构成不同的声韵母位置,变化不同的舌位动程,发出不同的音,产生不同的字义,具有个体性。比如“蓝(lán)”和“好(hǎo)”这两个音节,前者由于舌位在舌体前部,声韵属于舌体前部参与运动,只要舌体前部用力,声音就很容易打在硬腭前部;而后者由于舌位在舌体后部,声韵是舌体后部参与运动,所以声音很容易随之后靠,甚至压喉,这样一来,形成语流后,声音处于前拉后扯的游离状态,即喉部声带肌肉与唇舌肌肉不能很好地协调控制。

初学者唇舌力度加强引起喉部肌肉随之紧张,导致音调提高。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初学者不能很好地处理唇舌肌肉与喉部肌肉的相互协调关系,尤其在初期训练中,为了强调字音清晰,寻找发音着力点,要加强唇舌的控制力度,而喉部肌肉不能根据字音的调值、格式、音变及语意进行自如的松紧(声音的强弱、虚实)变化,唇舌与喉部肌肉同时紧张。正所谓二者过于“一致”、不够协调。例如轻声词“时候(shí hòu)”,“hou”在唇舌控制时,声带也随之紧张,加之“hou”的发音着力点在舌后部,更容易导致声带紧张。又如,语流中最突出语言目的的关键词与非关键词在表达关系的处理中,有很多初学者并不是关键词强调不到位,而是非关键词“放不下来”,导致语势没有变化,语意传递不清。从稿件内容的角度分析,是理解的问题;从技巧的角度分析,就是生理器官协调控制的问题。怎样协调处理即使声音处于虚声的控制状态,唇舌还能保持一定力度,是初学者在明确二者关系的前提下,需要掌握的控制技巧。

在发音中,声调的上扬或下降会影响声音位置的前后移动。像阴平和阳平调值较高,所以声位很容易往前走,而去声、上声调值均由上往下,所以声位也就易随之往后,甚至压喉,尤其是上声在语流中大多经音变后改为211值的情况下(例“法律”“考虑”等),问题更为突出,从听觉上给人一种压抑感,声位的稳定性被破坏。

其实,无论是相对放松还是相对控制,喉部肌肉的控制除了受平时养成的不良习惯的影响使声带的闭合状态失调外,与气息的合理运用也有很密切的关系。播音发声要求以气托声,气息对声调调值的影响很大。例如,阴平(55)、阳平(35)、去声(51)调值,起音、落音“5”时气息送不上,发音就会“劈、嘶、咧”,下到“1”时,气息撑不住,发音就会“噎、挤”;上声(214)、上声变调(21)亦如是,发到“1”时,气息不稳,声音就会“干、涩”。阴平(55)和去声(51)调值没有气息支撑造成的“吊着说”现象,是导致播新闻“不说人话”的原因之一。另外,气息与声带的闭合在时间上如果配合不好,也会影响声音质量。如果声带先闭合,气流要想冲击声门就会增加压力,致使喉部紧张,发音会“僵、直”;如果气流先到再闭声门,造成声带漏气,发音会“杂、沙”,尤其是送气音,会产生“嘶嘶”的嘈杂音。

音调,是一个人说话时用声的高低或音域(由频率决定),它是相对稳定和具有整体性的;声调是一个音节的调类属性,是对音节而言的,它具有个体性,是绝对固定的(不包括语流音变和语势变化)。因此,声调调值的运用只能在相对稳定的声区内活动,不能因为强调调值的到位就超越了它相对稳定的使用声区。当然,根据内容的需要,音量的加大会使音调相应上调,但它们之间的主次关系是不应混淆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调值的变化不能引起音调的起伏(五度内声音高低变化除外)。

舌位动程是指在发音时舌体着力点上下前后的活动过程,它跟舌尖、舌面、舌根发音时的灵活度、力度有关。初学者在发音时,要防止舌位动程与调值相互影响、干扰,不能因为舌位动程的上下移动而影响声调调值的高低走向,也就是要处理好唇舌肌肉与喉部肌肉的协调控制关系。例如“cài”,它的韵母是“ɑi”,舌位动程应由下往上走,而由于声调是“51”,声带由紧变松,声音由高向低,结果舌位的动程不能从前低元音“ɑ”升至前高元音“i”,导致复韵母发音不饱满、不圆润。又如“jiá”,阳平,调值“35”,声调应由低向高,但因为这个音节的舌位动程是由上往下,所以就影响了它的调值不能从“3”到“5”;反之,调值到位了,而发“ɑ”音时的舌位却不能下至“央低”。因此,训练时要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发音过程中的生理控制与物理判断进行理性的自如调节。

声调调值会影响音节内各音素之间的时长分配,尤其是上声调值容易出现在由低向高过渡时韵尾随之归音的问题。例如“hǎo”,因为声带肌肉与唇舌肌肉过于一致,导致“o”在调值由1到4的“1”度阶段,唇就开始归“o”(即u),致使ɑ韵腹时长被挤占、压缩。又如“tǒnɡ”(为追求归音到位)在时值1度结束、向2度进行时随声带由松变紧,舌根也随之向上归音,即舌根不能控制在上声调值接近4度时再向上归音。正是声调调形的变化,导致归音过早、字腹时长不够、枣核形音节不能很好地体现,甚至不归音。其他声调同理。

声调练习不仅要注意一个音节的绝对调值,还要注意前后音节的相互联系,即相对调值。比如,不同声调的16组双音节词语或句子练习,根据要求,两个阳平相连,且轻重格式为中重的词,如“萌芽”应是“34、35”调值,但由于受方言影响,有的同学对第一个阳平声调还好把握,到第二个音节时不是不到5度位(也成了34调值),就是起音不在3度上(3.5或更高),结果为了追求时值,落音就跑到了“5.5”或“6”度上,使得音节的调值就成了“3”到“5.5”或“4”到“6”甚至更高,后面的音节也就此往上,即16组双音节词语或句子越读越高,变成了上坡型。因此,进行声调训练首先要对音高有较强的识别能力,用句首的第一个音节的声调调值来把握以后所要训练的每个音节的调值(及相对声区)。

未经过训练的人喉头位移较大,而经过训练的人喉头位移相对较小。随着声调高低的不同变化,喉头会随之做上下移动。经实践发现:如果发ɑ音时舌体控制好、口腔开度正确,相应的喉头就稳定;如果舌体在口腔内变化大,喉头位移就大。基于舌体与喉部的连带关系,口腔的动态控制与喉腔的稳定也有着直接的联系,口腔控制不好也会干扰喉部的控制状态。相对地,喉部控制不仅能使声带稳定闭合,还可以打开喉腔腔壁,使腔内空间增大。

喉头和声带在发音发声过程中看不到、摸不着,可通过口腔的相对控制与放松带动喉部与声带肌肉的相对紧张与放松。如果口腔及舌后部着力,就会带动喉部及声带肌肉的紧张与挤压。因此,要保证口腔后部在打开的同时(唇舌运动)不压挤喉部,二者相互协调。

喉部的控制状态与自身的发音心态有很密切的关系。心理状态作用于生理器官。心理状态不放松,喉部容易随之发紧,继而影响物理表现。很多初学者会以此为理由,掩盖专业上的其他问题。正确的心态应是积极、轻松的。对于初学者来说,课下功课做到位,回课不紧张,控制就会自如,效果就会较好。另外,积极、合理的表达情绪会使喉部有一个较好的控制状态。

所以以情带气、以情带声是有声语言艺术训练与表达的基本方法。正确理解发音要领,准确把握声调发音,进行科学性、技巧性的控制训练,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增强语意表达效果,是专业基本功学习的必经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