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方案及实践

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方案及实践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结合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目标、时间节点、范围、技术路线等要求,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根据分层设计、强化标准和图库融合三大理念来进行设计。

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方案及实践

结合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目标、时间节点、范围、技术路线等要求,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根据分层设计、强化标准和图库融合三大理念来进行设计。

1.分层设计

由于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工作的数据是逐层汇聚,涉及区域范围内企业、普查机构、环保部门等相关单位,具备范围广、单位众多、参与人员多等特点,所以业务协调及业务关系较为复杂,不同工作阶段对数据的要求不一致,不能依靠一个总体规划予以实现,因此可以通过设定若干规划层次,将原本一个规划难以理清的问题分解到不同层面去细化。

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工作需分为三个层次的规划互相配合:第一个层面,总体规划作为一个全局性的部署,明确整个工作信息化的总体架构,明确建设实施的先后顺序及周期;第二个层面,关键点工作优先建设实施,对关键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第三个层面,根据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实施进度及问题解析进度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实时剖析,从技术层面实现工作的“层层递进”及“相互衔接”。规划层次的分解及推动是一个根据质量问题解析而逐步深入的战略过程,保障了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工作实施的全面性、有序性及可靠性

2.强化标准(www.xing528.com)

在确定了业务规划的前提下,对技术架构应尽可能给予详尽确定,特别是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指标的设定、人员管理、问题答疑等共性需求应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及技术构架,实现业务标准化,确保设计规划落地,提高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及规范化水平。

3.图库融合

基于国家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一张图的建设标准,在区域范围内对污染源进行清查,将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源,移动源等相关信息进行核算加工,通过空间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及展示,形成概览图、落点图等,使污染源相关信息一目了然,便于开展可视性的质量控制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