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实践

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实践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5基于微观质控规则的数据质量控制解决方案工业污染源①完整性审核工业污染源普查报表和普查指标较多,完整性审核包括普查报表完整性审核和指标完整性审核。工业污染源各普查报表间关联性较强,部分行业报表中填报的产品产量和原辅材料用量会在后续报表中体现。

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实践

普查成果的可用性依托于普查对象不重不漏和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入户调查是污染源普查数据采集最直接、高效、具体的方式,也是整个普查工作的关键点,后续污染物核算等工作均以此为基础展开。由于入户经费高、耗时长,难以大规模开展二次入户,在入户初期做好质量控制极其重要。入户调查阶段普查质量管理,是对普查数据生成过程各个环节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全面查找造成普查数据误差的原因,形成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点,通过建立质控规则、完善普查组织、判别产排污特征、建立数据审核体系、实施过程质控等来控制误差的形成,确保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

1.综合表完整性审核

根据普查制度,行政村、县(市、区)、州(市)应填报相应的报表。要将填报上述报表的行政区划代码与标准代码库进行综合比对,筛选出未填报综合报表的行政区划并进行预警,确保每个行政区都填报的相应的综合报表。

2.微观质控规则制定

基于代码规则的数据质量控制的主要实现途径为,在相应的规则控制条件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普查数据的完整性、逻辑性、规范性及一致性进行审核。如强制审核规则对填报错误、指标缺失的普查报表予以提示,且必须进行修改完善,确保普查报表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对于数值型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不满足取值要求的数据进行提取及修正;对文本型数据,可将填报数据与标准的地址、行政区划代码、行业代码及名称、河流等标准代码库进行综合比对,从而达到提高数据规范性的目的,确保数据可统计。在具体工作实践上,可根据技术规定要求开发相应的质检软件,将相应的质量控制规则代码化,并实现错误记录的快速访问及高效查询,以提高污染源普查质量检测的效率。基于代码规则的质量控制具有时间及资金成本投入低,覆盖面广,可通过快速查找数据完整、逻辑及规范性错误,解决一定的数据准确性问题的优点,但局限性在于无法对普查数据与普查对象的支撑材料数据一致性进行质量控制。

在数据填报规则制定及演算规则上,微观质控主要分为完整性、合理性、规范性及数据一致性验证。各类污染源微观质控思路如下。

表5-5 基于微观质控规则的数据质量控制解决方案

(1)工业污染源

①完整性审核

工业污染源普查报表和普查指标较多,完整性审核包括普查报表完整性审核和指标完整性审核。重点审核普查对象是否按照行业类别填报报表,普查对象基本信息、活动水平及污染治理信息数据是否填报完整,确保做到报表不多不漏。

②一致性审核

工业污染源一致性审核包括录入系统的数据与纸质报表的数据一致性、报表间同一指标数据的一致性和报表与企业台账资料的一致性。

a.录入系统的数据与纸质报表的数据一致性审核。在入户调查初期,企业首先通过纸质报表填报基本信息,再对照纸质报表将基本信息录入系统,部分普查对象会出现系统中的录入信息与纸质报表信息不一致的情况。经企业确认无误的纸质报表需上传至电子档案系统,通过计算机将填报系统中的普查数据与上传的纸质报表进行综合比对,对不一致的信息进行预警推送。

b.报表间同一指标数据的一致性审核。工业污染源各普查报表间关联性较强,部分行业报表中填报的产品产量和原辅材料用量会在后续报表中体现。为确保数据前后一致性,根据行业特征建立各基层表间同一指标数据的比对,对不一致的数据进行预警推送。

c.报表与企业台账资料的一致性审核。主要审核普查报表中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新版排污许可证、正常生产时间、生产总值、生产工艺、产品产量、原辅材料用量、水耗、锅炉型号、额定出力、废水废气治理工艺等信息是否与企业各类台账资料一致。

③规范性审核

要审核数字型数据填报是否符合指标界定,文本型数据填报是否符合标准代码库要求,零值、空值填报是否符合填报要求。如审核普查小区代码是否与云南省统计用区划代码一致,普查对象所在地以及行政区代码是否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用行政名称及区划代码一致;中心经纬度是否越界;新版排污许可证编号必须为22位,且前18位必须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一致;行业名称和行业代码是否相对应且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类别名称和行业类别一致;产品名称与代码、工艺名称与代码、原料名称与代码能源名称与代码等必须与后台嵌入的“四同”信息保持一致。生产设施编号填报格式应为MF+XXXX,其中X代表0~9;废水治理设施编号填报格式应为TW+XXX,其中X代表0~9;废气治理设施编号填报格式应为TA+XXX,其中X代表0~9;废水排放口编号填报格式应为DW+XXX,其中X代表0~9;废气排放口编号填报格式应为DA+XXX,其中X代表0~9。

④合理性审核

工业污染源各普查指标和普查报表间关联性强,审核同一张普查报表相关指标及不同普查报表间相关指标是否合理,是确保普查数据符合行业、区域、流域等分布规律合理的关键。a.同一普查报表相关指标合理性审核。主要审核工业总产值企业规模是否匹配;工业取水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是否符合逻辑;排水去向类型为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处置单位的,污水处理厂/企业名称是否填写正确;燃料的低位发热量、收到基含硫量、收到基灰分、干燥无灰基挥发分是否在合理范围等。b.不同普查报表间相关指标合理性审核。主要审核产品产量与原辅材料消耗量是否符合物料守恒原则;煤炭消耗量与煤渣产生量的关系是否合理;产品产量、原料消耗量与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关系是否合理;废水排入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是否填报了污水处理厂监测信息等。

(2)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基于微观质控规则的审核,对畜禽规模养殖场合理性审核,主要审核尿液废水处理工艺与尿液废水处理设施是否相对应;生猪全年出栏量、奶牛年末存栏量、肉牛全年出栏量、蛋鸡年末存栏量、肉鸡全年出栏量填报的数据是否符合规模养殖场的养殖量限值;污水产生量是否大于等于利用量,粪便产生量是否大于等于利用量。

(3)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基于微观质控规则的审核,主要是完整性、一致性、规范性、合理性审核。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审核思路与工业污染源一致的地方此处不再赘述,仅对合理性审核思路进行阐述。

合理性审核。主要是对S104表、S105表和填报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其他普查表均为综合表,由相关部门填报后确认盖章。①入河(湖、库)排污口及监测信息合理性审核。入河(湖、库)排污口监测范围为规模以上、主要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具备测流条件的排污口,数量不低于符合以上特征排污口数量的10%;排污口监测时间应符合所在区域丰水期、枯水期时间;监测数据的合理性范围:化学需氧量:100~700mg/L,BOD5:50~300mg/L,B/C比0.3以上,氨氮:5~100mg/L。②加油站和储油库合理性审核。储油库储罐罐容数值应≥100m3,加油站总罐容数值≤300m3

(4)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基于微观质控规则的审核主要是完整性、一致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审核。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审核思路与工业污染源一致的地方此处不再赘述,仅对合理性审核思路进行阐述。

合理性审核。①污水处理厂。一般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量不应超过同区域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各项污染物去除量一般不应小于农村污水处理厂的去除量;区域污水实际处理量不应大于区域用水量。可根据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类型及污水量判别污水处理设施类型是否正确。一般情况下,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每立方米污水耗电0.15~0.3KW·h,处理每千克生化需氧量耗电1.5~2.0KW·h。②垃圾处理厂。区域垃圾实际处理量不大于区域垃圾产生量,垃圾产生量估算方法:城市区域为市区人口乘以该市垃圾人均日产量(0.8~1.2千克/人·日)乘以365;县域为全县人口乘以该县垃圾人均日产量。重点审核垃圾处理方式未选“填埋”,而勾选了“有水平防渗”的企业及已填容量、实际堆肥量、本年实际焚烧处理量、渗滤液膜浓缩液产生量、各项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的合理性。③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各地区危险废物处置厂工业危险废物接收量,应与该地区的工业企业送持证单位(处置)量以及跨区域转移的量相接近,且各州(市)应有医疗废物处置厂分布。

(5)移动源

移动源基于微观质控规则的审核主要是完整性、一致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审核。完整性、规范性、一致性审核思路与工业污染源一致的地方此处不再赘述,仅对合理性审核思路进行阐述。

合理性审核。移动源微型客车、小型客车、微型货车保有量应以汽油车为主,大型客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保有量应以柴油车为主,中型客车、轻型货车保有量中汽柴油车应各占一定比例。通过审核区域机动车各车型排放量与保有量的逻辑关系,可确保州(市)各车型排放量的合理性;审核区域农业机械各机型排放量与总动力的逻辑关系,可确保州(市)农业机械排放量的合理性。

各源相应的具体微观质控规则见附件1。

3.产排污特征判别

产排污特征判别主要针对工业污染源的行业特性开展。准确判读工业污染源的产污特征,暨结合行业特性判读各工业污染源是否产生生产废水、生产废气、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是开展污染物产排量核算及工业固体废物填报的基础,更是确保污染物产排量计算正确的基础。

为压实工业污染源废水/废气表、污染物产排污系数核算表的填报,通过充分利用产排污系数手册中对各行业的核算要求,采用系统调度及专家判读相融合的方式分析企业产污特征,确保各行业污染物的产排量应算尽算、不重不漏。

经过事中的系统质量控制,根据系数手册字典库中不同行业污染物指标的特点,通过计算机语言对不产生废水污染物、不产生废气污染物、废水废气污染物同时产生的行业与普查数据库中的普查报表进行比对,对系数手册中有废水指标而未填报对应普查表、有废气指标而未填报对应普查表、无废水或废气指标而填报相应废水废气表的普查数据进行预警和推送。以提高各工业企业产排污特征判别的准确度,为核算工作奠定基础。

不产生生产废水的行业主要为石灰石、石膏开采,小麦玉米杂粮加工,石灰和石膏制造,黏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水泥制品制造,炼铁等行业,具体行业分布见下表。

表5-6 不产生生产废水的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续表5-6

注:不产生生产废气的行业主要为制糖业、牲畜屠宰、豆制品制造、缫丝加工、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具体行业分布详见下表。(www.xing528.com)

表5-7 不产生生产废气的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续表5-7

4.核算联动反馈模块构建及质控规则的制定

(1)核算过程需解决的质量问题

在实际核算过程中存在G101-2表(污染源基础信息表)中的工艺与G106-1(污染物产排量核算表)表中的工艺不符、数据未正确腾挪、报表未关联到位、“四同”原则(同一行业、同一原料、同一工艺、同一产品)下污染物种类遗漏或重复核算等影响核算质量的现象。通过建立从企业是否产生废水、废气,到是否填报污染物核算表,再到污染物核算表是否填报完整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分核算前和核算过程两个要素对核算模块质控进行专题开发,可有效控制核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确保各产排污环节应算尽算、不重不漏。

表5-8 工业污染源核算问题查摆及解决方案

续表5-8

(2)核算前质控模块和核算模块反馈机制的建立

结合试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系数手册的核算思路,开发核算前的质控模块及核算模块,并将两个模块与入户调查阶段的质控模块与调度模块进行整合,实现普查报表数据、污染物量之间的联动反馈。

核算前质控模块设计思路:一是建立普查报表间的对比,确保G101-1表中的行业类别、G101-2表中的生产工艺均在G106-1表得到体现,对未填报G106-1表的行业及生产工艺推送到质控系统反馈页面中;二是建立普查表与后台嵌入数据的对比,实现特定行业类别、工艺名称、产品名称下废水(气)表与G106-1表的原始数据库进行综合比对,对废水及废气表的缺漏情况进行全面查找,及时提醒各地补充(删除)相关废水(气)治理及排放情况表、补充(删除)相关污染因子;三是强化数据的规范性审核,将生产工艺、原料、产品、单位、生产规模、污染物类型和污染物指标等与后台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对格式不规范的数据进行查找;四是开展数据填报的全面性审查,严格按照后台嵌入数据内容,对G106-1表的填报完整性进行逐行扫描,对缺漏项进行明确;五是对末端治理设施实际运行率(K值)和产污调整系数(L值)超出合理范围的进行预警。通过上述五个关键节点的程序化查找,全面提高填报质量。

污染物核算模块设计思路:一是将特定行业、原料、产品、工艺下的系数与G106-1表填报的数据进行自动带入、匹配及运行,并按表格关联关系及排放口关联关系,将G106-1表的预算结果返填至G102表和G103系列表中,核算系统可以做到G106-1表填报信息完整的情况下,污染物产生量及排放量自动生成,将无法完成运算的信息通过核算前质控模块进行反馈;二是特定行业下G106-1表中参与污染物核算的产品产量、原料用量应与G101-2表、G101-3表中的数据保持一致。通过上述质控可实现核算前质控模块与污染物核算模块之间的关联。

图5-2 模块间回馈机制建立

(3)核算前和核算模块质控规则制定

核算完整性审核:核算完整性审核的主要目标为确保有废水及废气产生的企业所有核算环节、核算因子均参与了核算,对核算不全面的信息予以推送、预警,并及时予以优化,确保了污染物产排量的应算尽算。

表5-9 核算完整性审查规则

续表5-9

核算规范性审核:核算规范性审核主要是将G106-1表生产工艺、原料、产品、单位、生产规模、污染物类型和污染物指标等与后台的产污系数字典表进行综合比对,对格式不规范的数据给予推送、预警,避免生产工艺、原料、产品等填写不规范。

L值正确性审核:产排污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生产单位产品所产生(或排放)的污染物量的统计平均值。《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系数手册》中涵盖了大部分行业及其产排污系数,由于某些行业产品和原料种类多、工艺繁多及规模等级众多等原因,在系数表单中无法列出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产排污系数。对于系数表单中没有列出的产排污系数,可参照系数手册给出的可类比相关行业系数进行核算,也可根据系数手册中某一行业相关产品的产污调整系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产污系数=系数表单中选取的产污系数×调整系数。将特定行业G106-1表中的“污染物产污系数中参数取值”与后台的产污系数字典表进行综合比对,对系数参数L取值不正确的数据给予推送、预警,避免核算出的污染物产排量与企业实际不符。

表5-10 不同行业污染物产污调整系数(L值)

续表5-10

续表5-10

重复核算问题:在核算过程中,对13张废气表的污染物产排量进行交叉验证,对可能出现的G103-1至G103-9表与G103-13表以及G103-2表中多个炉窑对应一个核算工段的核算结果完全一致的情况进行提醒和推送,避免废气类污染物排放量重复核算。

数据一致性问题:按照普查制度设计,基础信息及核算信息通过多个表填报,为避免出现基础信息与核算信息变成了两张皮的现象,通过有效构建基础信息与核算信息的关系,确保相关表格内数据前后保持一致。以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颗粒物作为考核指标,人工建立基础信息与核算信息一致性分析的数据提取及对比规则,并将所有的数据提取及对比规则“翻译”为可进行运算的计算机语言,由信息化团队实现数字化语言体系的软件化运用,对基层表与核算信息表不一致的数据予以提示并再次核实及完善,实现普查对象基本信息与污染物核算信息的联动反馈。基于化学需氧量、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的核算联动反馈规则节选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