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绝对表现主义为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绝对表现主义为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雷默分别对三种美学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最终指出,绝对表现主义的美学观点最适宜作为“一种”音乐教育哲学的基础,因为它特别符合雷默为找出一个“令人信服、有用、缜密”的美学观点所设的那些原则。此外,最为重要的是,绝对表现主义的观点为人文艺术教育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既独特又必要的主张,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绝对表现主义为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

雷默认为,在现行的一切美学观点中,有一种具有非同寻常的力量,这种观点就是伦纳德·迈尔在其《音乐情感与意义》一书中,作为三个相关的美学理论[参照论(referentialism)、形式主义(Formalism)、绝对表现主义(Absolute Expressionism)]之一提出来的。雷默分别对三种美学观点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最终指出,绝对表现主义的美学观点最适宜作为“一种”音乐教育哲学的基础,因为它特别符合雷默为找出一个“令人信服、有用、缜密”的美学观点所设的那些原则。同时期望以这种观点为行动的依据,在运用过程中对其进行检验、提炼和修正,使其对新思想敞开,必要时可加以更改。[9]

雷默认为,唯形式论与参照论一样,代表着对艺术的本质和价值的极端看法,参照论不能诘难人文艺术的独特性,而唯形式论又把艺术同被认为是对所有人都有必要的价值割裂开来。在他看来,绝对表现主义则是一种与众不同、脉络清晰的美学观点,它囊括了参照论和形式论中的真理因素,其观点最忠实于艺术的本质。此外,最为重要的是,绝对表现主义的观点为人文艺术教育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既独特又必要的主张,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10]也就是说,绝对表现主义为音乐和音乐教育价值的独特性和必要性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

雷默指出,绝对表现主义、参照论和形式主义三种美学观点争论的焦点在于对两个根本性问题的探讨方面,这两个问题就是:1.在哪里获得艺术所给予的;2.在那里,获得的是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即去往何处得到艺术的赐予的回答,绝对表现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意见是一致的,二者都坚持认为,必须到作品的内部,即必须深入到使作品成为艺术的那些内在品质之中。这就是二者名称中“绝对”的内涵。不过表现主义者将非艺术的影响和参照的因素也作为一个内在的部分包括进来,而形式主义者却将它们排除在外。而参照论则认为,必须到作品之外去寻找艺术的赐予。对于第二个问题,即在那里得到的是什么(也就是艺术体验的实质究竟是什么),绝对表现主义不赞同形式主义的看法——体验是一种心智的体验,是一种仅仅或主要同纯粹的形式所给予的特殊情绪相联系的体验。表现主义认为,艺术体验与感觉相关联。[11]艺术体验确有其独特性,这种特别的体验使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体意识——得以受到更充分的认识,或受到更充分的分享。[12](www.xing528.com)

绝对表现主义认为,意义和价值是内在的;它们是艺术性自身的作用,也是它们得以组织在一起的由来。它主张:艺术提供的是有意义的认识体验,是其他任何途径都体验不到的,这样的体验,对所有要实现其基本人性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无论音乐和艺术教育还能以超艺术的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做出其他什么有价值的贡献,它们独一无二和本质的贡献,却是以唯有艺术作为艺术才能做到的那样培育感觉。创作艺术以及体验艺术时,为感觉的所为完完全全是写与读为推理的所为。在这种深刻的意识中,创作艺术与体验艺术培育着感觉。认为艺术与感觉有着一种特殊关系的想法——表现主义的立场——弥漫在各种文化中。艺术教育是感觉教育的想法已经渗透在音乐教育中。[13]

雷默认为,绝对表现主义解释了在创作艺术作品或对艺术作品做出反应时似乎会有的对意义的那种体验含有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由于其相互关系,似乎既不同于普通的意义,也不同于纯粹的艺术意义。它们是:1.对艺术中的意义的意识,来自艺术的艺术品性,无论其是否包括某些非艺术的意义;2.在艺术中看到的艺术意义,即使保留着其内在的艺术性,对人类生活也是有意义的。[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