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宾诺莎哲学研究:绝对必然的因果系统

斯宾诺莎哲学研究:绝对必然的因果系统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绝对必然的因果系统对于斯宾诺莎的自然架构,我们要认识的第三点就是万物受制于绝对必然性的彻底决定论观点。[41]因此,斯宾诺莎的整个自然架构里运行着一种绝对必然的永恒秩序。

斯宾诺莎哲学研究:绝对必然的因果系统

绝对必然的因果系统

对于斯宾诺莎的自然架构,我们要认识的第三点就是万物受制于绝对必然性的彻底决定论观点。斯宾诺莎的自然架构虽然从整体性质来说是一个逻辑性的自然架构,其中以理由代替原因,以逻辑推导代替因果关系,但在这个架构中最基本的成分即有限样态之间却存在着实在的因果必然联系,每一个个别有限的事物或观念都为另一个个别有限的事物或观念所产生和决定,而这另一个个别有限的事物或观念又为另一个个别有限的事物或观念所产生和决定,以致全部存在的事物或观念构成一个必然的因果链或因果次序,整个自然系统成为一个绝对必然的实在因果系统。斯宾诺莎写道:“每个个体事物或者有限的且有一定存在的事物,非经另一个有限的且有一定存在的原因决定它存在和动作,便不能存在,也不能有所动作,而且这一个原因也非经另一个有限的且有一定存在的原因决定它存在和动作,便不能存在,也不能有所动作。如此递推,以至无穷。”[36]

按照斯宾诺莎自然架构里两大属性即广延属性和思想属性互不产生和互不影响的原则,即“物体不能限制思想,思想也不能限制物体”,在自然系统至少存在两种因果联系或因果系列,即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或因果系列,和观念与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或因果系列。但因为广延属性和思想属性乃是同一个实体的属性,有广延的实体和有思想的实体只是那唯一的同一的实体,广延的一个样态和这个样态的观念亦是同一的东西,只不过是由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而已,所以这两种因果联系或因果次序实际上只是同一个因果联系或因果次序。斯宾诺莎写道:“观念自思想的属性而出与观念的对象自其所隶属的属性而出或推演而出,其方式是相同的,而且具有同样的必然性”;“观念的次序和联系与事物的次序和联系是相同的”;“所以,无论我们借广延这一属性,或者借思想这一属性,或者借任何别的属性来认识自然,我们总会发现同一的因果次序或同一的因果联系,换言之,我们在每一观点下,总是会发现同样的事物连续”[37]

在斯宾诺莎的自然系统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偶然的东西、可能的东西和不可能的东西,我们只能找到必然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斯宾诺莎曾经对“必然的”、“不可能的”、“偶然的”和“可能的”这四个词分别做了定义:“一物之所以称为必然的,不由于其本质使然,即由于其外因使然,因为凡物之存在不出于其本质及界说,必出于一个一定的致动因。一物之所以称为不可能的,也是如此,不是由于它的本质或界说中包含着矛盾,就是由于没有一定的外因使它产生。”[38]“我称个体事物为偶然的,是指当我们单独考察它的本质时,我们不能发现任何东西必然肯定它的存在,或必然排斥它的存在。我称同一个体事物为可能的,是指当我们考察产生这些事物的原因时,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原因是否被决定而产生这些事物。”[39]从这四个定义可看出,在斯宾诺莎的绝对必然的自然因果系统里,除了必然的东西也就是现实的东西外,绝不可能出现偶然的东西、可能的东西或不可能的东西:不可能的东西因为它的本性就包含矛盾所以根本不可能有原因而存在,至于可能的东西和偶然的东西,那只是由于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必然的或不可能的而导致的假象,因而只能表示我们自身认识的一种缺陷。斯宾诺莎写道:“之所以说一物是偶然的,除了表示我们的知识有缺陷外,实在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或者我们不知道一物的本质是否包含着矛盾,或者我们虽然明知它的本质不包含矛盾,却因昧于该物的因果关系,对于它的存在不能加以明确的肯定,这样的东西看来既不是必然的,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便把它叫做偶然的或可能的。”[40]而必然的东西对于斯宾诺莎来说就是现实的东西,因为现实存在的东西没有一个不是按照自然必然性而存在和动作的。他写道:“自然中没有任何偶然的东西,相反,一切事物都为神的本性的必然性所决定而以一定方式存在和动作。”[41]

因此,斯宾诺莎的整个自然架构里运行着一种绝对必然的永恒秩序。他说:“如果人们清楚理解了自然的整个秩序(totum ordinem naturae),他们就会发现万物就像数学论证那样皆是必然的。”[42]他把这种永恒必然的秩序称为“神的决定或命令”或“神的绝对圆满性”。因此在斯宾诺莎看来,神既不为目的而存在,也不为目的而动作,神只是按照它自己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和动作,“神并不依据意志的自由而活动”[43],“万物除了在已经被产生的状态或秩序中外,不能在任何其他状态或秩序中被神所产生”[44],“万物都预先为神所决定,但并不是为神的自由意志或绝对任性所决定,而是为神的绝对本性或无限力量所决定”[45]。在斯宾诺莎看来,神的决定和命令并不是在已有的决定和命令之外,另有别的新的命令和决定,而是维护和保持现有的永恒的必然的自然秩序;神的万能并不是令现存的自然和自然秩序改观,另创一个新的自然界和新的自然秩序,而是表示万物除了在已经被产生的状态或秩序中外,不能在其他状态或秩序中被神产生,而神的自由绝不是随心所欲和任意行事,而是依据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存在和依据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而行动。斯宾诺莎的自然系统就是一个绝对而冷酷的铁一般的必然因果系统。

现实的这个世界对于斯宾诺莎来说自然就是最好的世界,“万物都是按照最高的圆满性为神所产生,因为万物是从神的无上圆满性必然而出”,“万物除了在已经被产生的状态或秩序中外,不能在任何其他状态或秩序中被神所产生”[46]。面对这个按照永恒必然的自然秩序而形成的世界,人作为这个世界的一分子,只能去认识和理解这一永恒必然的秩序,而不能只凭自己的理智和意愿去妄加好坏或善恶判断。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里说:“自然的界限更要无限的宽广,与自然的永恒的秩序相连。在此秩序中人不过是一个微粒而已。正是由于这个必然性,所有的个体都用某种特别的方式以生活与活动。所以,在自然界中,若是有什么我们觉得是可笑、荒谬或不好的东西,那是因为我们只知道一部分,几乎完全不知道自然整体的秩序与依存,而且也是因为我们要事事物物都按我们人类理智的命令安排。实际上,理智所认为恶者,若按自然整体的秩序和规律而言,并不是恶,其为恶是仅就我们的理智的规律而言。”[47]这就是说,自然界任何事物或事件的发生都有其所以发生的必然原因,它们都是宇宙普遍次序的必然结果,我们不应当站在有限事物的立场,以个人的好恶感情来判断其为善或为恶,其为完善或不完善。自然界里的事物都是自然界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只有从整体的立场来观看每一事物,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因此斯宾诺莎教导我们说,我们对于大自然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应有一种冷静而不偏袒的态度,对待事物要像对待二加二等于四这一数学公式一样,切勿抱怨、憎恨、轻蔑和嘲笑,我们唯一的职责就是遵循大自然这一永恒必然的秩序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斯宾诺莎来说,人的决定和活动与宇宙的必然性的和谐一致就是人的灵魂的最高满足。他在《伦理学》最后写道:“凡是一个可以真正认作智人的人,他的灵魂是不受激动的,而且依某种永恒的必然性能自知其自身,能知神,也能知物,他绝不会停止存在,而且永远享受着真正的灵魂的满足。”[48]

【注释】

[1]斯宾诺莎:《伦理学》,19页。

[2]斯宾诺莎:《伦理学》,31页。

[3]黑格尔在其《逻辑学》和《哲学史讲演录》等著作中多次讲斯宾诺莎哲学是无世界论,我们不能接受这种解释。

[4]《斯宾诺莎书信集》,英译本,93页。

[5]同上书,94页。

[6]《斯宾诺莎书信集》,英译本,138页。

[7]斯宾诺莎:《笛卡尔哲学原理附形而上学思想》,124页。

[8]同上书,124~125页。

[9]斯宾诺莎:《笛卡尔哲学原理附形而上学思想》,125页。

[10]斯宾诺莎:《笛卡尔哲学原理附形而上学思想》,125页。

[11]同上书,126页。着重号是引者所加。

[12]《斯宾诺莎书信集》,英译本,352页。

[13]列宁:《哲学笔记》,2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49~1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15]同上书,150页。

[16]同上书,150页。

[1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50页。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9卷,5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9]第尔斯:《前苏格拉底著作残篇》,见《古希腊罗马哲学》,19页,北京,三联书店,1957。

[20]转引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301~302页,北京,三联书店,1956。

[21]这里我们是按照黑格尔的译文(参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266页),一般的译法是“可以被思想的东西和思想的目标是同一的”(《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33页)。(www.xing528.com)

[2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册,33页。

[23]同上书,31页。

[24]笛卡尔:《哲学原理》,20页。

[2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94页。

[26]斯宾诺莎:《伦理学》,3页。

[27]同上书,44页。

[28]同上书,45~46页。

[2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95页。

[30]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117页。

[31]R.欧肯:《哲学语词史》,195页,德文版,1960。

[32]沃尔夫:《理性心理学》,第39节,转引自黑特编:《哲学历史辞典》,德文版,第2卷,297页。

[33]参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284、318页。

[34]同上书,98页。

[35]同上书,99页。

[36]斯宾诺莎:《伦理学》,26页。

[37]同上书,45~46页。

[38]斯宾诺莎:《伦理学》,30页。

[39]同上书,157~158页。

[40]同上书,30页。

[41]同上书,27页。

[42]斯宾诺莎:《笛卡尔哲学原理附形而上学思想》,170页。

[43]斯宾诺斯:《伦理学》,29页。

[44]同上书,30页。

[45]斯宾诺莎:《伦理学》,34页。

[46]同上书,30页。

[47]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213~214页。

[48]斯宾诺莎:《伦理学》,24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