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行密:唐朝庐州刺史、淮南留后、吴王

杨行密:唐朝庐州刺史、淮南留后、吴王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行密于是号令诸营,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占了庐州全境,不久,杨行密被唐招抚,封为庐州刺史。杨行密入城,自称淮南留后。902年,杨行密被唐昭宗正式封为吴王,成为唐朝的藩王。杨行密体恤百姓,顺应民意。杨行密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对付威胁最大的敌人。上述情况说明,杨行密是颇有政治远见的。杨行密生活的年代距今已逾千年,他的遗物遗迹今已难寻。

杨行密:唐朝庐州刺史、淮南留后、吴王

杨行密(852-905年),字化源,庐州府合肥人。他少年时就长得高大魁伟,能“手举300斤,日行300里”。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经过庐州,他应召入伍。后来,杨行密被唐兵俘获,庐州刺史郑綮见他力大善走,相貌不凡,就释放了他。杨行密遂被唐庐州府募为州兵,当了队长,带领乡兵戍守朔方;期满刚回到庐州,中和三年(883年)三月,都将又派他再次带队出发。那时候戍边是很辛苦的事,杨行密觉得不该老派他去,便挺身前往都将住所质问。都将问他还需要什么,行密大叫:“就少你的人头了!”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都将人头落地。杨行密于是号令诸营,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占了庐州全境,不久,杨行密被唐招抚,封为庐州刺史。从此他以庐州为根据地,开始了拓土扩张,其势力逐渐向舒州、淮南等地拓展。经过887年夏的天长之役,杨行密已拥兵近两万人,接着北上屯兵围困广陵(今扬州)。一个多月后,广陵城中缺粮少柴,最后连草根都吃光了,那些饿急了的兵士则靠杀人充饥。守将秦彦、毕师铎无计可施,于是夺门突围而走。杨行密入城,自称淮南留后。当时整个广陵城只剩下几百户人家,饿得都不像样子,杨行密急令部下把饷军的米粮分发给饥民。902年,杨行密被唐昭宗正式封为吴王,成为唐朝的藩王。作为中央政权的唐王朝,此时正面临内忧外患,即北面外族侵扰,内部矛盾纷争。唐王朝对杨行密、杨行密对他的部下和属地,都采取了“安抚”的策略。吴国地处江淮,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和安徽中、北部一带。杨行密奖掖农耕,鼓励桑织,百姓安居乐业,市面日渐繁荣。他还两次率军击败了后梁的入侵,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千里江淮重又出现了繁华景象。杨行密出身孤贫,深知民间疾苦,注意节用安民。直到他抚定江淮,身为淮南节度使时,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表示不忘根本。杨行密体恤百姓,顺应民意。灭孙儒后,又派兵护送孙儒部淮南籍降将降兵回乡,妥善安置。淮南既定,他又及时从扩界转到保境守土、安抚百姓、发展生产的政策上来。他的部下皆骁勇雄暴之人,行密恐其为非作歹,进爵吴王后,他即开始着手法律建设,删定《格令》50卷行之。杨行密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对付威胁最大的敌人。最初联合朱全忠、钱缪对付凶残的孙儒。及至孙儒灭亡,朱全忠拥兵自重,他就联合李克用、王建、李茂贞来抵制朱全忠,并打出拥唐讨逆的旗帜,以保存自己,牵制敌人。他的策略是能够吞并的就坚决吞并掉,无力吞并的就讲和,避免无谓的人力财力消耗。他和钱缪为争夺今苏南地区,屡动兵戈,形同水火,“行密尝命以大索为贯,号曰‘穿钱眼’,缪闻之,每岁使以斧科柳,谓之‘斫杨头’”。但当双方打成平局,杨行密自料钱氏不易消灭时,就主动讲和修好,此后两国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共处。这对双方都有利,不失为明智之举。上述情况说明,杨行密是颇有政治远见的。杨行密生活的年代距今已逾千年,他的遗物遗迹今已难寻。当年他在大蜀山上建造的行宫,如今只存草丛泥土中的断砖碎瓦。他在大府第(后称大夫第,今蒙城路西侧省邮电局宿舍)建有府第,他的坟茔在今合肥市北40公里的吴山镇(属长丰县),那里现在成了“合肥十景”之一的“吴王遗踪”。他的女儿叫百花公主。相传当年杨行密发迹后,她不愿住在吴山乡下,于是在外征战的父亲便为女儿在合肥城内建了新宅。百花公主在城内住过的花园叫花园巷,百花公主梳洗打扮用过的水井叫百花井,因井而得名的百花井地名沿用至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