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歌剧的诞生-《歌剧理论与鉴赏》的首章

中国歌剧的诞生-《歌剧理论与鉴赏》的首章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早在12世纪宋、金时期就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比外国歌剧艺术的形成早400年之久。中国歌剧的发展史可以说相当短,严格来说也就是半个多世纪。在这样短的时间里,中国歌剧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使这种新的艺术品种在中国人民心中扎下了根,成为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品种之一。这位作曲家后来又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但这些儿童歌舞剧的社会影响远不如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的影响之大。

中国歌剧的诞生-《歌剧理论与鉴赏》的首章

中国早在12世纪宋、金时期就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比外国歌剧艺术的形成早400年之久。广义上说,这种戏曲艺术是中国的地地道道的“歌剧”。这里所要介绍的则是中国近代以来,在外来欧洲歌剧艺术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即曾在一个较长的时期被人称作“新歌剧”的、用以区别“戏曲”艺术的艺术品种之一。现在通常都叫作“歌剧”,不再冠以“新”字了。

中国歌剧的发展史可以说相当短,严格来说也就是半个多世纪。在这样短的时间里,中国歌剧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使这种新的艺术品种在中国人民心中扎下了根,成为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品种之一。

20世纪初,我国引进外国的“学堂乐歌”,将欧美、日本学校所唱的歌曲的旋律填上新编的歌词,在新兴的近代学堂中让学生集体歌唱,并逐渐扩展到社会上,一时蔚为风气。伴随着学堂乐歌在新型学校中的广泛采用,专业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也随之兴起。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当时在上海中华书局主编周刊《小朋友》的、年仅30岁的黎锦晖,于1921年创作了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后又连续创作了11部儿童歌舞剧,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行,并对学校音乐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音乐家都曾受过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熏陶。其中,代表性的儿童歌舞剧还有《葡萄仙子》(1922)、《月明之夜》(1923)、《小小画家》(1928)等。这位作曲家后来又成为中国流行音乐的鼻祖。

在写时,这无疑是一个新的音乐戏剧体裁。由于出现的儿童歌舞剧中不少作品洋溢着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和民主的时代精神,是鲜明的民族化的音乐、符合儿童生活及其心理特点的构思、适合儿童的理解力,故而他在这个领域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往往采用童话或神话做题材编成剧本,有故事情节、有人物,以歌唱为主(用音乐贯穿全剧),并有表演、有舞蹈、有小型乐队伴奏(有时还有伴唱)、有布景、有化妆、有一定的戏剧性。一开始音乐差不多都是歌曲风格,缺乏戏剧性。

在儿童歌舞剧的创作中,经过不断地探索,黎锦晖终于在《小小画家》中,成功地用音乐刻画了剧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并赋予音乐以一定的戏剧性。这些因素都是歌剧所必备的,但是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还只是具有这些因素,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只不过是歌剧的雏形而已。他本人也没有说他的作品是“歌剧”,但是他的作品却向人们展示了借鉴西方的艺术形式(歌剧),创造与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大相径庭的新歌剧的可能性。无疑这是一个成功的创举。(www.xing528.com)

《小小画家》可称得上是黎锦晖的代表作。

《小小画家》写的是主人公小小画家不喜读书,却在盼子成龙的母亲给他聘请的三位学识深厚的塾师的督导下,天天念背古书。小画家背着母亲经常与小朋友嬉闹,在课堂上打瞌睡,背诵书文胡扯乱凑,甚至在背诵书文的时候开老师的玩笑,引起小朋友的哄笑。对此他的母亲暗自伤心。却无可奈何。一日,小画家闲得无聊,在黑板上画画,画后即伏案而睡。这时小朋友们也来凑热闹,在黑板上画起小鸡、小狗、小猫来。等老师们回来看到这些画,才发现他是一个绘画的好天才,决意改变以往的教法,因材施教,以免使天才被埋没了。

这部儿童歌舞剧由二场五段组成:①“儿嬉”。②“母戒”。③“师训”。④“闹学”。⑤“因材施教”。在整个音乐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多侧面地捏造了小画家的性格和心态。

20世纪20年代末,一生致力于少年儿童音乐教育的沈醉了(即沈秉廉,生于1900年,逝于1957年)也创作了几部儿童歌舞剧,如《名利网》(19285、《广寒宫》(19285、《面包》(1928)等。邱望湘则创作了《天鹅》等儿童歌舞剧。但这些儿童歌舞剧的社会影响远不如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的影响之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