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群动力机制及演进-生物经济实践

集群动力机制及演进-生物经济实践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重点研究各动力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其演进。而依据要素等级的高低和集群生命周期两个维度,我们进一步将这10个动力要素分为生产要素和发展要素。第六,集群进一步发展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依赖于相关产业支持。

集群动力机制及演进-生物经济实践

综上所述,我们将生物技术集群的产生和发展归结为科学研究(α1)、风险投资(α2)、传统大企业介入(α3)、政府支持(α4)、中介机构(α5)、市场需求(α6)、创新文化(α7)、相关产业支撑(α8)、龙头企业(α9)和“龙头企业+专家型公司+科研机构”(α10)等十个关键动力要素的作用。下面重点研究各动力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其演进。

依据动力要素来源不同,我们将生物技术集群的动力分为激发动力(αl~α8)和内源动力(α9和α10)。而依据要素等级的高低和集群生命周期两个维度,我们进一步将这10个动力要素分为生产要素和发展要素。其中生成要素是集群孕育阶段和诞生阶段的动力要素,发展要素是集群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的动力要素,创新文化与市场需求作为外部背景,我们并未将它们归类。

第一,发展过程中存在三类“演进”。生物技术集群的发展实质上是在市场需求和创新文化的推动下,科学研究、风险投资、传统大企业、政府以及中介机构等外部激发动力不断耦合升华,最终形成龙头企业、专家型公司、科研机构之间的良性互动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存在“生成动力向发展动力”“基本要素向高等要素”“激发动力向内源动力”的三类演进,任何一类演进缺失,集群发展都会出现停滞。

第二,科学及其与产业的互动成为集群成功的关键。与其他高技术产业集群相比,生物技术集群对于科学的倚重是罕见的,科学研究不仅提供生物技术创新最宝贵的资源——人才和技术,还直接衍生创新主体——生物技术企业。因此集群内的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远高于企业间的联系,使生物技术集群表现出一种少有的以高校、科研机构等为中心的创新集群架构。重视科学研究,促进科学研究与产业互动,是构建生物技术集群的重要前提。

第三,区位作用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对生物技术集群而言,区位的重要性是由科学研究、风险投资、创新文化和相关产业四个要素引起的,其作用一直贯穿于集群产生和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换句话说,生物技术产业的集聚更多的是为了获取集聚所产生的技术外部性、丰富且快速流动的知识和信息以及共享的高级劳动力市场等。即使到了成熟期,如果失去科学研究和风险投资这两个重要基石,“龙头企业+专家型公司+科研机构”这一维系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正反馈循环就有可能被打破,导致集群发展出现危机。(www.xing528.com)

第四,政府适当介入发挥重要作用。集群发展离不开政府作用,不过对生物技术集群而言,政府介入必须是适当的:一是介入地点适当,只有那些同时具备了科学研究、风险投资和创新文化三方面基础条件的地区,政府力量才会发生显著作用;二是介入时机适当,政府力量应该主要在已经出现企业空间集聚的势头时介入,才能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三是介入方式适当,政府关键是为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特别是制度、投资、人才、中介和信息服务等方面要素的完善,而廉价土地等方面的硬环境其实对生物技术集群意义不大。

第五,必须有龙头企业作为支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和引导着集群的发展,确定了集群内企业和组织间的分工协作规则,没有龙头企业,集群将停留在生成期“集而不群”的状态,无法获得进一步发展。

第六,集群进一步发展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依赖于相关产业支持。生物技术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将为集群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否则可能形成集群之间的竞争同质化。因此,生物技术集群在选择区位的时候应该优先选择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好的地方。现代生物技术应用广泛,涉及医药、能源环保农业、制造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将是生物技术集群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