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臭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空气质量变化研究

臭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空气质量变化研究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奥运成为臭氧治理的又一拐点。从研究的区域来看,在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的研究比较集中。研究对象多以全人群为主,针对老年人、儿童、肺部疾病患者等可能面临更大健康风险的敏感人群的研究极少。在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应借助流行病学研究手段建立臭氧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计量-效应方程;在建筑材料的影响方面,应与建筑材料和臭氧反应后所释放的有毒气体产物相结合,开展空气质量尤其是室内空气质量的变化研究。

臭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空气质量变化研究

目前,臭氧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环境污染物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煤炭消耗量和机动车数量的继续增长,我国地面臭氧污染问题将愈加突出。我国早在1981年修订的第一个空气质量标准就已纳入了臭氧1h浓度的标准。但由于没有硬性要求,只有极少数城市进行常规监测,数据也不要求对外公布。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臭氧的危害这一问题认识不足,治理重点放在主要燃料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粉尘等一次污染物上。随着经济发展和对一次污染物的有效控制,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危害逐渐凸显。此后,随着全球对臭氧污染关注的加强,我国2012年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增加了关于臭氧的控制标准。

奥运成为臭氧治理的又一拐点。由于臭氧的浓度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国际奥委会因此十分关注,北京市很早就开始了臭氧监测,从申奥开始就十分重视。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在4个直辖市以及奥运城市沈阳、青岛和广州开展臭氧监测试点工作,对国内的臭氧污染情况有了初步掌握。当前臭氧监测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到2013年底共计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可开展监测,到2016年全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都将开展臭氧和颗粒物监测工作。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我国在地面臭氧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人体健康等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研究的区域来看,在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的研究比较集中。对比北美和欧洲的研究情况,我国现有的O3短期暴露健康效应研究还很少,且污染相对严重的大陆地区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更缺乏此类研究。尽管高浓度O3污染常出现在阳光充足的城市地区,但O3长距离传输也可能导致市郊或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全国性的空气质量标准应能够保证绝大部分人的健康状况,而我国幅员辽阔,需综合考量不同地区的研究结果,故应在各个地区大力开展相关研究。另外,现有报道多是不同学者开展的单个城市的研究,模型、分析等均有差异,研究结果存在争议,难以评估空气污染控制措施的人群健康效益。

我国现有研究中仅苏州一项探讨了多种度量方式的O3暴露的健康危害,其余均采用单一暴露度量方式。若同一研究中能给出多种浓度度量方式对应的人群健康效应,有利于比较分析不同的研究结果。研究对象多以全人群为主,针对老年人、儿童、肺部疾病患者等可能面临更大健康风险的敏感人群的研究极少。

研究中对健康结果的关注主要是死亡和住院两类,而较少关注其他健康结果,如早产、婴儿出生体重、门诊、某药物的使用情况等,这可能与我国人群健康数据库不够完善有关。此外,对人群死亡风险的研究集中在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两个大类,若能划分更细的健康结果终点,可能有助于研究某些亚类疾病可能的致病因子。臭氧污染对人体健康结果的影响,WHO推荐参考短期健康效应指标和长期健康效应指标。短期健康效应指标包括:肺功能、肺部炎症反应、呼吸道不良症状、药物使用情况增加、入院率增加、死亡率增加。长期健康效应指标包括肺功能降低。死亡率可用寿命减少等其他指标进行量化,比如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因此,探讨更广泛的健康结果与O3浓度的关系能科学准确地分析O3暴露的人群健康危害。(www.xing528.com)

此外,研究个体水平或区域水平特征因子对O3暴露与健康结果关系的影响,可用于判断环境危险因素可能的聚集形式,如敏感人群、特殊职业人群、农村或发展落后地区人群是否面临更大的健康威胁,同时对于人群、区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因子的脆弱性识别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亟待开展。

在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应借助流行病学研究手段建立臭氧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计量-效应方程;在建筑材料的影响方面,应与建筑材料和臭氧反应后所释放的有毒气体产物相结合,开展空气质量尤其是室内空气质量的变化研究。此外,臭氧污染往往与其他污染因素颗粒物、甲烷等同时存在,因此,臭氧与其他污染因子对人体健康的综合效应也将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从目前情况看,国外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各地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防治重视不够,原因在于它没有被纳入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做好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来源调查,制定长期控制战略需要及早动手,只有将其纳入减排约束性指标,工作才会有实效。另外,对一些排放大户如炼油厂、涂料厂,监测还停留在常规监测方式上。由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成分复杂,监测时需要特有的方式方法,欧美已经在开展,但是我们自己的监测方法体系还没有被建立起来。

地面臭氧监测值的缺乏是制约我国地面臭氧污染影响健康研究的瓶颈,迫切需要建立全国范围的臭氧监测网络。根据欧盟的经验和做法,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我国地面臭氧污染监测:①结合机动车尾气监测及NOx排放量监测,开展臭氧前体物排放量的监测和统计工作,将臭氧前体物排放量纳入环境统计中;②选择京津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试点,建立区域性地面臭氧污染监测网,重点监测夏季(4—9月)地面臭氧污染状况;③加强地面臭氧污染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监测规范,建立与欧洲臭氧监测网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④加强地面臭氧污染的基础研究,以及地面臭氧形成机制、远距离传输机制、危害机制和预测预报系统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