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气场论,守望心灵的圆缺

教育:气场论,守望心灵的圆缺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气场论”就是指一个人通过长久的内涵修炼和文化积淀,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气势直击人心,给人以巨大震撼力。大气场的人,往往是高能量的人,心智超强。气场既追求气量,又追求气质,更追求气节。我认为,气度就是一个人气场的可供调节的阈值区间。人生不能输在气质和气场上,特别不能输在气节上。气场不是逼出来的,而是靠攻坚克难打拼出来的能量。

教育:气场论,守望心灵的圆缺

“气场论”就是指一个人通过长久的内涵修炼和文化积淀,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气势直击人心,给人以巨大震撼力。气场既包括气质、气韵、气度、气概等精神力量,也包括知识、思维和思想等智慧性力量,还包括内涵、修养、品位和道德等人格力量,涵盖方方面面的正能量。

大气场的人,往往是高能量的人,心智超强。常表现出高贵的气质,高深的学问,高雅的涵养,高远的志向,高昂的斗志,高飞的梦想,高大的形象,永远高能释放,像太阳一样永放光芒。又仿佛拥有使不完的劲,为人间释放浩然正气,蓄积着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

人生,最要紧的是养一身浩然正气。每个人都要善于发掘、保护、利用好自己的“天然气”,既要点燃清气,又要享受香气。给广大青少年正气、顺气、充气、提气,减少淘气、漏气和泄气,就是为了点燃他们的正气。丢掉了正气,就意味着丢掉了灵魂,丢掉了理想,丢掉了志向,丢掉了气场,就永远登不上理想信仰的精神殿堂。

教育,重在给孩子们打气和提气,调节气压,装上气压阀,不是去蓄积、释放负压和负能量,而是蓄积、释放正气和正能量,以正气的进出口总量来衡量和鉴赏一个人的气场力量。教育要保证正能量满满地传输到位,开发每个孩子的气场能量,追求教育的理直气壮[1],学生才能茁壮成长,才能器宇轩昂,这是“教育相长”最该努力的方向。

重气量修炼之人,气度自然非同凡响。气场既追求气量,又追求气质,更追求气节。而气场就有个气度值的量化问题,就像温度计测量体温那样,可以将气度进行量化。我认为,气度就是一个人气场的可供调节的阈值区间。在气场修炼上,从气量到气质追求量和质的统一,追求量变到质变的双重美好,追求二者的完美相契,以气量的高涨作为人生之幸事。以教育优质的气流循环滋养一方净土,这恰恰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最该做好的教育供气、输气和燃气工程,真正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新人。(www.xing528.com)

人生不能输在气质和气场上,特别不能输在气节上。为每个孩子贯注满满的正能量,贯注一身正气、清气和锐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使命和担当。把这个事情做好了,孩子们会感激我们一辈子。人生,最难练的就是精气神,这个功一旦练好了,就会精力充沛,锐不可当,气贯长虹。

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管理就是管理层下任务,倒逼教师,教师倒逼学生,结果师生或气场削弱,或心气不顺,或压力倍增,弄不好就会影响学习、工作的精神环境和心理环境,导致身体和精神亚健康,影响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性不可压抑只可激发,这得靠正能量滋养。

可以说,气质、气概、气度不是逼出来的,而是修炼出来的。气场不是逼出来的,而是靠攻坚克难打拼出来的能量。同时,分数也不是逼出来的,它是学生心智发展和理想信念共同发力的结果,是教师心血和智慧浇灌的结晶,是教育教学各方合力的产物。每一个人,既需要日日进行志向和信念的充气,也需要时时进行精神和文化的充电,缺一不可。气节靠艰苦打磨升华而来,气血靠长期淬火历练得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