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生活垃圾焚烧环境-实验分析成果

中国生活垃圾焚烧环境-实验分析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在焚烧炉正上方烟道上同时安装热电偶和红外线测温仪,以比较两者测得的结果。图19挡板实验景深分析左图为装置示意图,气室内充满高温含二氧化碳空气,气体温度保持在1200K。此实验用于估算该浓度气体的景深。右图为实验结果(圆圈)以及理论分析结果(实线),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浓度。图20实验装置安装示意图图中黑色矩形为炉膛出口处的横截面,红外线测温仪和热电偶分别安放在炉墙外侧和炉膛内部。

中国生活垃圾焚烧环境-实验分析成果

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项目组在昆明空港厂的焚烧炉上进行了“热电偶矩阵-红外测温重构”联合监测实验。实验在焚烧炉正上方烟道上同时安装热电偶和红外线测温仪,以比较两者测得的结果。

(一)实验场地

实验场地选择在昆明空港厂,其焚烧炉为马丁炉,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500t。测试层位于焚烧炉炉膛出口处,标高16m(图18)。该层位横截面长9400mm,宽3600mm,墙厚400mm(图20)。

图18 实验测试位置示意图(底图来源于网络)

经采样测试,炉膛内烟气的二氧化碳浓度为8%左右。根据挡板实验景深分析(图19),在8%浓度,约1200K温度的情况下,景深大约在3m左右。因此,如果红外线测温探头正对的方向平行截面宽度方向,则景深能穿透炉膛,如果红外线测温探头正对的方向平行截面长度方向,则景深不能穿透炉膛。

图19 挡板实验景深分析

左图为装置示意图,气室内充满高温含二氧化碳空气,气体温度保持在1200K。调节低温挡板离红外线测温仪的距离并记录红外测温仪读数。此实验用于估算该浓度气体的景深。右图为实验结果(圆圈)以及理论分析结果(实线),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浓度。当浓度为8%时,景深大约在3m左右。

(二)实验装置

1.红外线测温仪

实验采用北京三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Metis MY46型红外线探测器。该红外测温仪测量范围为400~1300℃。实验一共配备8台该设备,两两交错安装在四面炉墙上,每面墙安装2个(图20中红色五角星)。按照实验要求,摄像头应当尽量正对炉墙。由于场地条件限制,实验中两台设备分别向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偏离了4°。

图20 实验装置安装示意图

图中黑色矩形为炉膛出口处的横截面,红外线测温仪(红色五角星)和热电偶(蓝色三角形)分别安放在炉墙外侧和炉膛内部。灰色粗线为各个红外线测温仪朝向。

2.热电偶矩阵

热电偶采用镍铬-镍硅热电偶(K型)型高温热电偶,测量范围0~1360℃。热电偶2个一组,连接在陶瓷棒上,两个热电偶之间相隔600mm。(图20中蓝色三角形)

(三)实验步骤

实验开始前,对红外探头和热电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

按照图20所示安装红外探头和热电偶。(www.xing528.com)

通过计算机程序,同时采集热电偶和红外线测温仪数据,采样时间间隔均设为1sec。记录开始前进行时钟校准,误差不超过2sec。本次实验一共采集到24h数据,其中17h数据较为稳定。

(四)数据处理

1.数据截取

实验刚开始时,因为按照设备对炉膛内的环境产生了影响。此时的数据不能反映出炉膛内的真实情况,因此应该剔除。一般地,在实验开始后1~2h记录开始稳定。本次实验的数据从实验开始后2.5h开始截取。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炉膛内的高温,会使得热电偶得支撑杆变形,从而导致热电偶位置和设计的位置有所偏差。因此,在实验开始后20h以后得数据应当剔除。本次实验截取得有效数据时长为17.5h。

2.数据转换

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的数据为温度数据,无须进行转换。热电偶测得数据为电动势值,需要通过分度表进行数据转换得到温度值数据。

3.低通滤波

红外线测温仪直接探测气体辐射的红外线,因此其信号中既包括高频信息也包括低频信息,并且没有时间延迟。热电偶需要气体中的热量通过热传导加热传感器产生电动势,因此热电偶数据中高频信息缺失,并且有一定的延迟。滤波的目的在于去掉高频信息,仅保留低频信息,这样热电偶数据和红外线测温数据才具有可比性。

4.热电偶数据插值

从图21中可知,热电偶测得的是截面内16个点位的温度数据。利用插值法将其转换为平面内二维温度场。

5.红外线测温重构

根据公式7、14、26,通过红外线测温仪所测数据重构二维温度场。

(五)实验结果分析

如图21所示,为红外线测温重构结果与热电偶实测结果对比。图21中每一个子图代表一个热电偶位置点,纵坐标编号与图X对应。图中横坐标为时间,0值代表12月6日00:00,刻度单位为h。纵坐标是温度,单位为℃。各个子图中蓝色曲线为热电偶实测数据,红色曲线为红外线测温重构的结果中对应位置的温度值。两者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趋势还是均值,都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如图22所示,为热电偶温度成像和红外测温成像的快照对比图。快照时间为12月6日03:06:38。从两个子图可以看出,两者的基本形态是一致的。两个图像均显示出图的左部温度较低,到了横坐标为3500mm左右达到极大值,然后越往右部温度逐渐降低。这对应着垃圾焚烧炉在干燥段(左部低温)以水分蒸发为主,几乎没有释放出的热量,在燃烧段开始燃烧(3000mm左右)放热量突然增大,直到燃烧程度最高后逐渐燃尽,释放热量又逐渐减少。除此之外,两个子图也表明,前部(图中上部,纵坐标大值)温度偏高,后部(图中下部,纵坐标值小值)温度偏低,这说明炉床上四个并列的炉排的燃烧程度不均匀,燃烧集中在前部(图中上部,纵坐标大值)。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才能是焚烧炉内燃烧状态达到最佳。

图21 红外线测测温重构结果与热电偶实测结果对比

图22 (a)热电偶温度成像和(b)红外温度成像快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