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医易闲话:阴阳之道,古代常识及诊疗方法

医易闲话:阴阳之道,古代常识及诊疗方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易同源的道理,在古代是“常识”,是不需要讲的。很多人都说医易同源是因为“医”和“易”讲的是同一个“源头”——阴阳!明朝大医张景岳先生就持此说,他老人家说易“具阴阳动静之妙”,而医则“合阴阳消长之机”,并言之凿凿地说:“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此外,医易同源,还指在诊治疾病的方式方法上完全相通。“以卦解医”的准确诊断、判断正是基于医易同源之理才能做到。这也是医易同源的体现。

医易闲话:阴阳之道,古代常识及诊疗方法

医易同源的道理,在古代是“常识”,是不需要讲的。但是咱们现代人普遍缺少传统文化的积淀,还是得讲一讲。

很多人都说医易同源是因为“医”和“易”讲的是同一个“源头”——阴阳!这对不对呢?这当然对。明朝大医张景岳先生就持此说,他老人家说易“具阴阳动静之妙”,而医则“合阴阳消长之机”,并言之凿凿地说:“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见张景岳《类经·图翼·医易》)。老张的这话,也没全对。宇宙万事万物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变化,遵循的是宇宙大道,大道当然包含阴阳,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嘛。可是除了阴阳的互根互补互用,还有五行的生克制化呢!所以老张的“同此变化”应该指阴阳变化与五行生克制化才全面。医易同源,是指医易同理——同此大道之理!人体与天体,是人体小宇宙与天体大宇宙“天人合一”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与天,是一不是二。医与易,是一不是二。天人之间,没啥差异。天人之间,同声同气,同序同构,相关相通,相联相应。天地万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却不外阴阳二种物质所造化。时也好物也罢,其动静消长,看似千变万化,其实也无外乎五行生克制化而已。医理必合易理,因为两者是“同一个道理”。故孙思邈真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天人之理相通,表现在“三观相同”——整体观、运动观、平衡观相通。所谓整体观,体现在中医认为人体本身固然是一个整体,但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整体。而在易理上,人与自然、社会同样是一个整体。《周易》所讲的八个卦,每个卦的三个(或六个)爻之间是一个整体。在医家看来,人体各个部位、各个脏腑、各条经脉之间也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相激惹、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谓运动观,说的是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都遵循着阴阳五行的发展、运化规律,“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天体的日月往来,寒来暑往等诸多运动变化,人体都在跟着一起运动变化。(www.xing528.com)

所谓平衡观,是指易理所看重的中和、均衡,比如十二消息卦的阴阳对称和均衡,与中医运气学、藏象学中所说的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人体外的阴阳平衡等都是相通的。医易同源,还指“思维模式”的相通、相同与一脉相承。《周易》的思维模式,与中医的思维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因为医易同理,所以都可以通过“远观诸身,近取诸物”来进行比类取象。比类取象的思维模式重“直觉”与“灵性”,轻逻辑与推理。大易之理通过先天八卦图、象数、易经易传、易术等构成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整体巨系统。中医的藏象学说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多层次多侧面。

此外,医易同源,还指在诊治疾病的方式方法上完全相通。比如传统中医诊病,一般通过四诊八纲来诊断。而古传中医则可以完全不用四诊八纲,而用大易之理就可以准确诊断。“以卦解医”的准确诊断、判断正是基于医易同源之理才能做到。

最后,医易同源,还表现在医易可以“对接”上。通过以易入医,用八卦象数来分析与诊断和疗愈疾病,简单、环保、无副作用,而且一个病可以用N个不同的象数来疗愈,不同病可以用同一个象数来疗愈——这也符合易理的简易、变易、不易之理。这也是医易同源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