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传统到竞技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传统到竞技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便是同一拳种,也会存在不同地域、流派间的差别,因此,使传统武术竞技化变得相当困难。对于主要技术与基本技术,竞技武术套路项目均提出了一定的规范要求,并且确定了动作扣分标准。相较于传统武术套路,竞技武术套路中会有更多成串的组合动作,也更加体现出起伏转折的变化。

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传统到竞技

(一)竞技武术特点

1.竞技套路武术的基本特征

(1)在规则的制约下力求同等条件的竞争

我国传统武术拳种繁杂,技术和运动风格也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即便是同一拳种,也会存在不同地域、流派间的差别,因此,使传统武术竞技化变得相当困难。传统武术竞赛与健身或表演是不同的,其必须在同一技术范畴之内,争取用同一个技术标准来衡量优劣。因此,对竞技武术套路有着不同的要求,具体如下:

①竞技武术套路比赛项目相对集中

竞技武术的主要竞赛项目选择的是竞技性、广泛性、代表性比较强的器械、拳种,并且还包容了其他器械、拳种的比赛,争取做到相近器械、拳种分类集中。这样,在项目上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②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动作标准化

技巧项各类竞技武术评判的一项重要依据,就是标准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动作。在竞技武术套路规则中,动作规格分值为5分,演练分值为3分,难度分值为2分,这说明在竞技武术发展的同时,有不断加强动作规格要求的趋势。对于主要技术与基本技术,竞技武术套路项目均提出了一定的规范要求,并且确定了动作扣分标准。那么,比赛结果也就不会存在争议性。

③竞技武术套路对技术内容的要求与限制

竞技武术与交流表演不同,内容并不可以随意发挥。在竞技武术套路当中,除了规定套路的比赛必须演练同一个技术内容之外,即使是自选套路,也已经明确地规定了器械、跳跃、步法、步型、腿法、手法、手型、方法、平衡等。这些规定既要求运动员具备更为全面的技术又限制了某些对发展方向不利的技术。总而言之,是在相当严格的制约下进行的竞技武术套路。

(2)竞技武术套路要求发挥最大的身体潜在能力

竞技性的武术需要的是战胜对手,并取得比赛的胜利,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身体的潜在力量。竞技武术套路,需要在技术动作上尽量发挥出弹跳、柔韧等方面的优势,这样就会对运动员的体能有更高的要求。正因如此,身体训练的手段与内容才显得相当重要。为了在动作内容方面发挥出运动员的最大潜能,就必须将动作训练难度加大。相较于传统武术套路,竞技武术套路中会有更多成串的组合动作,也更加体现出起伏转折的变化。从整体上看,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强度是相当大的,现在的竞技性武术套路会在1分钟20秒内完成,却显得体力不支。这是因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强度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将人体的最大机能发挥出来。

(3)竞技武术套路的目的是争取最好成绩

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会对运动成绩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而且竞技武术套路要求运动员做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也就是说,一个套路动作只在外部形态上符合规格是不算达到标准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评价标准,一方面要看动作完成的稳定度;另一方面,还要看劲力表现的腿、手、步、身的协调程度,围绕攻防技能的表达方法,以及战斗的神态与意识等。在对一个运动员的竞技套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每一个动作的完成质量,而且还要特别注意整套技术的表现能力。

除此之外,竞技武术套路的质量还与动作的选择、布局技艺及结构编排等有关。

总而言之,竞技武术套路既看个体外部形态,也看内在表现;既看动作规格、质量,也看实际的功力及整套演练效果。与其他任何竞技项目的技术标准不同,竞技武术套路要求的是技术全面,除此之外,竞技武术套路与非竞技武术套路也是有区别的。

2.竞技武术的表现特点

(1)传统武术比赛出现分化

竞技武术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在传统武术比赛中出现分化。现在,传统武术比赛分化为两项,具体包括:武术套路比赛与散打比赛。20世纪80年代,传统武术修习者对武术散打不屑一顾,但是,传统武术的修习者实力远低于练习散打的专业运动员,他们并不能够在赛场上将传统武术的击技完美地体现出来。(www.xing528.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国传统武术比赛并没有比较明显的分化现象,表演也不是人们练习传统武术套路的目的,为击技做好技能、身体上的准备才是目的。那时,在功法或实战当中胜出,是一位武术家或一个武术门类获得更多推崇与认同的方式,但竞技武术更侧重个人表演。

传统武术练习需要表现的是传统武术的击技美,需要身体最大的舒展来展现动作的造型与幅度,并且要用最快的速度将完美的节奏表现出来。武术散打虽然同属于对抗性项目,但更重视实际的击技效果。因此,它们虽同属于武术项目,但是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的要求,以及训练的走向是不同的。

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武术领域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是传统武术套路比赛的竞技水平,还是散打比赛的竞技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运动员想要在多领域均取得好成绩,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当代武术自然而然产生了分化。

(2)训练科学化

对于科学化训练,竞技体育是非常注重的。现代体育训练学的引进,对各个体育项目竞技水平的发展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竞技武术训练同样不例外,其对各体育项目总结出来的训练方法与经验加以灵活运用,从而使传统武术训练更加具有科学性

不可否认,过去人们的训练存在盲目性,虽然他们在传统武术训练中也总结了很多方法,但这些方法与经验散乱且不系统,导致训练科学化程度低。在运动训练学发展的同时,人们将运动训练学中的训练方法融入武术的训练体系当中,这对传统武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竞技武术训练越来越体系化。

(3)休闲化

舞蹈动作融入武术动作及套路当中,并在练习时配以音乐,即为竞技武术休闲化。这样一方面能够健身,另一方面,也使其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除此之外,竞技武术还有动作健身化的趋势。在健美操当中,传统武术健身操独树一帜,一方面像其他健美操一样欢快、轻松;另一方面,也具有勇武有力的武术风格,深受大众喜爱。

(二)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区别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问题,上面已经提到,此处,将对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系统的论述,具体如下:

(1)传统武术对基本功与套路较为重视,在套路中学习技术是其强调的内容。而竞技武术分为散打与套路,注重具体技能与打法,但是,通常不会专门练习某些固定招式。

(2)传统武术对全面性练习较为重视,十年的持续性练习才会小有成就。竞技武术的全面性会比较差,而针对性与目的性比较强,通常情况下,系统训练两到三年就可能获得比较好的技术水平。

(3)传统武术相当重视全面的基础训练。竞技武术中基本功的练习只起到辅助功能,并且柔韧性等方面的基本功练习所占的比重比较小。

(4)传统武术,一方面注重养,另一方面也注重练,其集合了健体养生、增智、防身。竞技武术相较于“内外一体”,其对练、打更为重视。

(5)传统武术并没有严谨的规则,打法相当丰富,也不会限制一些招数的使用。竞技武术的比赛规则是非常严格的,因此,打法有限,在规则中,明确规定不能够击打的部位是绝对不可以打的,这样就会在打法方面存在显著缺陷。

(6)传统武术具有相当丰富的精神与文化内涵。竞技武术是近现代才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时间并不长,更重视实用。

(7)传统武术具有相当丰富的打法,因此,比较强调技巧,武术流派不同,其所具有的特点也不同。竞技武术只对力量、速度比较重视,相对来讲,不是很重视技巧,因此,只具有比较单调的打法技术。

(8)传统武术即注重观赏性,也强调实战,因此,动作比较繁杂。竞技武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动作却华丽干净,趋向“高、难、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