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果

新时代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果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遗憾的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武打式”对练项目并未成为主流项目,就武术而言,无论是对于娱乐表演,还是竞技比赛,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损失。传统武术相较于柔道,其实用价值的确需要人反思。现代社会,交战双方很少进行肉搏战,因此,对武术格斗方面的实用性的要求越来越低。传统武术存在的本质是其得以生存繁衍的支柱。与此同时,应对非武术竞赛套

新时代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果

(一)传统武术存在的不足

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之后,传统武术已经具有丰富的功能与价值。时至今日,在人们心中传统武术的功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攻防击技、健身益寿与娱乐欣赏。文明时代的进步对三个核心价值有着更高的要求。相较冷兵器时代,此前并不受到重视的健身与娱乐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攻防击技却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传统武术并未迎合时代发展的道路。虽然在宏观层面上武术专家将其看作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事实却是依旧将传统武术禁锢在一个微小的体育范畴内,并且认为传统武术只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1.传统武术健身益寿,但适合范围较窄,缺乏理论支撑

对于人体健康来讲,传统武术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毋庸置疑。以太极拳为例,这种拳种温和、适度,中老年人非常喜爱太极拳这项运动。但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作为健身手段具有年龄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太极拳虽然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但是很多青少年对它却并不感兴趣。似乎在偌大的传统武术中找不到一种适合青少年用于健身并同样得到世界认可的拳种。不可否认,在体育娱乐场所、社区晨练、学校的业余锻炼中,已经很难看到青少年习武的身影了,只有在武术馆中才能看到,可这已属另类。作为传统武术传承者的武术学校,其对传统武术的发展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健身理论方面,在人们心中传统武术是极为神秘的,由此可见,武术专家并没有对传统武术蕴含丰富的健身机理进行深入的挖掘。在图书馆、图书商店中,人们虽然能够看到很多与传统武术有关的书籍,但是多数是从技术或者击技理论角度进行阐述的,从健康的角度来撰写的少之又少。

2.传统武术具有娱乐欣赏价值,但观众很少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传统武术的娱乐欣赏价值越来越重视,一方面,要求传统武术要有感官的形式美;另一方面,还要有内容的意蕴美。虽然这一要求在舞台上得到了充分表现,但是,因为其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所以这一娱乐价值似乎被行内人忽略在传统武术范围之外了。

传统武术有着竞技化的发展趋势,因此,用于竞技比赛的武术套路在武术中占据首要位置,但是竞技比赛并不能够将传统武术的艺术与娱乐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比赛才是它的直接目标。而且在各种武术套路的比赛现场,经常会出现有比赛,却没有观众的尴尬场面。尽管这样,武术套路比赛依旧是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堆砌,缺乏观赏性,使观众感到生硬、乏味。遗憾的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武打式”对练项目并未成为主流项目,就武术而言,无论是对于娱乐表演,还是竞技比赛,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损失。

3.传统武术具有击技价值,但缺乏“章法”和应用性

现在,传统武术体现的应该是一种经过加工后的“艺术化”的搏打。但是,这会与人们心目中的武术价值产生巨大的落差,在人们心中认为,武术应该是神秘莫测的绝技,也就是影视中经艺术夸张的武打格斗形象,可这些并没有出现在现实比赛中。现实的情况则是,竞技比赛的散打并不能够使人们对格斗击技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而在实际搏斗中,人们也很少运用“武术招式”来击打对方,因此,人们对当今武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质疑。

到现在为止,通过当今武术界德高望重的老武术家的亲身经历,以及全国大范围的挖掘整理,均未证实传统武术的“神秘力量”的存在。我国著名武术家蔡龙云教授称在上海打擂台时,用拳击倒对手的瞬间,并未意识到自己运用的拳法是哪一个门派的,只是依据特殊情景与时机无意识支配肢体的一种本能反应。

在实用价值方面,柔道进入到警务大比武,将其实用性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传统武术相较于柔道,其实用价值的确需要人反思。

4.武术套路的内倾性艺术

由于武术套路内倾性艺术表现的不拘一格、灵活性与多样性,再加上观众的理解程度不同,导致裁判、观众、演练者通常会处于不宜沟通的状态。而且在传统武术竞赛中,多是以经验、主观意向来对风格、精神、协调等方面进行评判。因此,对套路的演练技术评定的量化,是需要深入讨论的课题。

从传统武术发展来的竞技武术,从形式上开始向奥林匹克逐渐靠拢,特别是在竞赛评判的操作方面已经变得越来越规范化,但是,受传统武术内倾性因素的制约,在演练水平的评分习惯上,依旧以“估分”作为主要方式,除此之外,由于风格、精神、节奏等方面表现力的评分本身就较为复杂,因此,同样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具体把握尺度,划分层次,仔细推敲,争取使演练水平的评分量化,使评判有据可依,有法可行,最终,将评判的科学规范性提高。

(二)传统武术的发展启示

1.注重发展人文精神和击技性

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史,都是从低级到高级,从野蛮到文明。传统武术的兴盛同样如此,也是从外在到内化,从低级到高级,从粗糙到细腻。武术的内在本质蕴含击技性,而击技性并不针对实用击技术。但人们认为实际应用的击技术才是武术的重心

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中,词语会有不同的意义和内涵,“实用”一词同样如此,在现代武术语境中,其不仅强调武术的击技性,而且更强调体现人文精神。现代社会,交战双方很少进行肉搏战,因此,对武术格斗方面的实用性的要求越来越低。倘若传统武术只重视其格斗方面的特性,那么其在文明社会中就会很快消失。

现在,人们所追求的人文精神,即是在寻找人的真正本性,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最为“淳朴”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在传统武术中的体现,正是来自对人体本体能力的一种劲法的运用,与此同时,也是自我体验的艺术升华,并不是一种野蛮象征的搏杀。这种自然的“淳朴”是现代人们所追求的人文精神的表征。传统武术存在的本质是其得以生存繁衍的支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大力发展传统武术的艺术性,是武术发展的市场所在。东方文化的艺术魅力应通过传统武术表现的击技性来体现。将传统武术打造成集娱乐欣赏、攻防击技价值、健身益寿于一身的文化精品,主要有以下三种具体操作路径:第一,传统武术以艺术化的形式来体现适合各类人群的健身益寿的价值,使人们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并在对抗与体练中体验到传统武术的健身功效。

第二,通过对传统武术的艺术化包装,来对其娱乐欣赏价值进行强化,并将其打造成东方文化的艺术精品。深受人们喜爱的“武打式”对练项目,应加大研发的力度,使其成为武术套路的代表作品。与此同时,应对非武术竞赛套路的娱乐表演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开发,这是因为其并不会拘泥于规则的限制,并且还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相较于竞赛套路,其更受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通过多种媒介,将散打比赛的立体式卖点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从而使散打比赛变成人们娱乐的另一交织点。

第三,通过对传统武术击技的概括与抽象,使其击技方法可以在体育的舞台上,将具有传统武术特色的人类击技原本能力艺术性地展现出来。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社会,人类文明对传统武术提出的主流要求。

从一般的角斗引入高雅的“艺术”殿堂,才是传统武术完善自身发展,以及提升自身地位的好办法。倘若只将传统武术停留在一般的角斗上,那么,它是无法成为饱含人文精神的文化艺术精品的。如果想要将传统武术打造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儒雅化”是其必须要走的道路。

2.合理完善竞赛制度

竞技武术来自传统武术,前者的发展一定会带动后者的发展,并且也会为后者的发展提供借鉴,如传统武术的竞技化。将竞技武术套路推广至世界体育之中,是现今武术工作的使命。但是,几千年来,传统武术众多流派衍生出不同形式的技术风格,其具有多样性的功能与训练目标,与此同时,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特性,导致传统武术的发展与外推变得十分困难。

精选武术套路进入奥运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怎样取舍才是关键所在,传统武术广博的整体内容和理性,是两个矛盾且对立统一的方面。

统一在于局部和整理之间是有联系的,局部必须依托于整体而存在,整体则是局部的生命基础,除此之外,可通过局部来体现整体存在的价值。

对立在于局部和整体无法两全,武术在加入奥运项目这个大家庭的途中,必须要转化很多武术已经形成的传统与技术。

由此可知,“以点带面”是传统武术进入奥运会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传统武术庞大的理论与技术系统中,那些没有办法进入奥运会的部分,自始至终都是竞技武术套路的根本源泉。因此,人们在发展竞技武术套路的同时,也要将继承与保护的工作做好。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必须将竞赛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建立较高层次、多形式的传统武术项目竞赛体制,与此同时,还要开展锦标赛制形式的传统项目比赛,以及传统武术文化交流。(www.xing528.com)

总而言之,在当代武术运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是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武术套路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将自己的风格保留下来,并且要保持自己在文化方面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也需要融合、吸收现代文化的有益成分。

3.重视武术的教育

无论是哪一种文化的存在,都离不开继承和发展,而教育又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所离不开的。传统武术中有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特性是其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这种文化特性的传承,因此,将传统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是必然的。

我国虽然已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将传统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育大纲当中,但是,传统武术教育的实践并不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在学校体育中,传统武术的地位较低,师资力量也比较缺乏。为了将这种落后状态扭转过来,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需要将武术应有的地位确立下来,并且要将其作为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次,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使传统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并将其逐步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中、小学,以及军事训练不可或缺的体育内容,使每位学生与战士都清楚地了解传统武术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

第二步,逐渐使传统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化体系,对其进行大力推广,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向奥运会贡献的第一个体育项目。

第三步,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对传统武术教育进行强化。比如,适当地改革传统武术教育内容,加强学校的传统武术研究,以及适当地增加传统武术教学课时等。

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国内是传统武术走向世界的基础。国家体委下发的《关于加强武术工作的决定》,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并且要努力做到“武术活动社会化、武术技术规范化、武术理论科学化”。传统武术想要在现代发展,社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是其必须要考虑的内容,与此同时,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包含的三大特征。

5.多种办法推广武术

传统武术虽然源自中国,但其是属于世界的,尽管如此,传统武术要想走向世界,还是需要一个推广的过程。我国在今后的传统武术推广工作中,应该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推广方式。比如,举办各种比赛、培训班、武术节,派遣优秀教练员外出指导、讲学,利用图书、广播、影视、声像、报刊等传播媒介来推广、宣传传统武术,以及派遣优秀运动队在国内外进行巡回表演等。

(三)传统武术未来奥运发展之路

源于古代搏斗术的武术套路,其技术渊源和文化心态,都反映出本来就具有竞争性的一面,竞赛活动的可比性是任何体育项目进入奥运必备的因素之一。

1.发展武术的人文精神和技击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人类从野蛮进化到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武术的发展必然是由低级走向高级,由粗糙转为细腻,由外在到内化。武术的内在本质是蕴含技击性,而技击性并不针对实用技击术。但在人们心目中,武术的重心要是实际应用的技击术,武术被认为是花拳绣腿并不实用。词语在不同的时代中,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内涵与意义。“实用”一词在数字化时代的武术语境中,强调的不仅是武术的技击性,更重要的是体现人文精神。在火器时代,交战双方的肉搏战已经不是主流战场。武术的本质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实用格斗的特性,那么在文明社会中,就看不到存在的市场(至少没有竞争力)。

数字化时代,人们追求人文精神就是找寻人的真正本性,它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最为“纯朴”的感悟。这种感悟体现在武术中正是来自对人体本体能力的一种体味,劲法的运用与自我体验的一种艺术升华,而并非那种野蛮象征的搏打厮杀。这种自然的“纯朴”正是现代人们追求人文精神的表征,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武术存在的本质,更是武术能够生存繁衍的支柱。在饱受文明的“禁锢”和激烈的竞争中,摆脱一切束缚,亲近自然,摆脱原始野性,是人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摆脱是在文明规范之下的一种社会行为,体育正是要满足文明与野蛮交织在一起的要求,把“野蛮”文明化。武术的那种战争式的搏打厮杀,是野蛮的原始形象的再现,必须转化自身的形式,把搏打厮杀进行“艺术化”的包装,使能够在满足文明人类的野性需求的同时来体现武术文明的文化艺术价值。这正是儒、道、释思想影响下的中华民族对自身存在追求的一种境地,体现出中华民族尚武崇德的“儒雅”风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武术发展的市场就在这里。大力发展武术的艺术性,让武术的艺术特性通过其表现技击性来体现出东方文化的艺术魅力,把武术打造成富有健身益寿娱乐欣赏以及攻防技击价值的文化精品。其具体操作路径有三:第一,武术以艺术化的形式来适合于各类人群的健身益寿之价值,使人们把武术当作一种文化,在有兴致的练习与对抗的玩味中体验到武术的延年益寿的效果。第二,通过武术的艺术化包装,强化其娱乐欣赏价值,把武术套路打造成东方文化艺术精品。加大对武术竞赛套路中最为吸引观众的“武打式”对练项目的研发,把活泼而又逼真的武打形象塑造成为武术套路代表作品。同时,进一步开发非武术竞赛的娱乐性表演活动。由于武术不拘泥于规则的限制,而且又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风格,较之竞赛更受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喜爱。通过多种媒介加大拓展武术比赛的立体式卖点(醉翁之意),使其成为人们娱乐的另一交织点。第三,通过对武术技击的抽象与概括,使武术的技击方法能够在体育的舞台中,艺术性地展现具有武术特色的人类技击原本能力。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社会中,人类文明对武术提出的主流要求,把武术从一般的角斗引入到高雅的“艺术”殿堂,这是武术提升自身地位与完善自身发展的重要之路。如果仅停留在一般的角斗上,仅局限在搏打和厮杀,那么,武术依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更不能具有典雅性的、饱含人文精神的文化艺术精品。武术会永远都是野蛮的再现,而不能步入文明的行列。现代社会,把武术打造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品,使之走“儒雅”之路是必然趋势。

2.项目的设置和规则的制定应是当务之急

武术项目的设置要考虑可比性、可评性和观赏性,既能保持民族特色,又能够适应国际惯例和奥运要求。鉴于现有的武术项目经过10多年的推广已经具备广泛的基础,因此挑选进入奥运的武术项目应从现有项目中选择,不应再进行新的内容尝试。武术作为东方体育在异文化的西方看来是独具魅力的,世界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要兼顾不同的地理文化。在设项时要考虑一些能充分体现东方文化、武术特色的项目,使之在保留自身运动规律和特点的同时又能切入奥运。因此建议:武术套路散打各设3枚金牌。武术散打设大、中、小3个级别。武术套路则设男、女全能项目各1枚金牌(长拳或太极拳、短器械、长器械3项各任选1项),采取现行规定套路为宜,因为现行套路经过几年的推广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但难度应增加,再设男女混合项目金牌1枚(以南拳、南刀、南棍为宜)。南拳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大类,近几十年来发展很快,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各国特别在东南亚地区广泛受到欢迎,习练人数众多,从竞赛来看,南拳保留有浓厚的传统武术特点,极富观赏性,且具备较强的可比性。

武术的规则宜沿袭现行基本规则,不要做很大的变动,原则应该简单、易掌握、易操作。鉴于武术评分的主观性较强,可借鉴其他一些国际竞赛项目的规则,把评分精细分类,限制单个裁判员的权限,预防因个别人为的因素导致整体成绩偏离实际水平。

3.全面系统地安排和实施武术走向奥运的工作

为了让武术进军奥运的工作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暂称之为“武术与奥运工作室”)来进行系统的策划和实施。这个机构专门从事武术进入奥运的有关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制定规划、培养人才、组织科研、广泛宣传。

4.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其流传至今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想让中国武术真正走向世界,就要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我国虽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武术教育并不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学校体育课中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缺乏。为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的应有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第一步是让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逐步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中、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使每个学生和每个战士都懂得武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步是逐步使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化体系,大力推广武术,能够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为奥运会做贡献的一个体育项目。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强武术教育。例如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来大力培训武术师资,可以适当增加武术教学时数和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创办高等武术院系,加强学校武术研究等。

5.建立武术培训基地,推动中华武术向深远发展

无论是促使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还是促进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仅仅依靠现有的发展模式是远远不够的。既不能完全依靠通过国家增加拨款来加强武术的自身研究和外在推广,也不可能寄希望在民间武术馆校来自觉承担起这个重任。于今之计,还要另辟蹊径,寻找一条发展武术的新路。

在国内,应由国家武术管理中心牵头,以政策作引导,同高等体育院校协作,利用其现有的场馆条件和师资力量并投入一定资金来完善和补充,办起几个全国性的武术培训基地。同时在世界各大洲也可通过联合的形式建立武术培训基地能够无偿地提供教练员和一定的训练器材,用基地直接沟通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并在世界各地培养武术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推广武术段位制,以此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武术锻炼中来,形成尚武崇德和习武健身的风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