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代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及对策

新时代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及对策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性只是传统武术的一小部分功能,把它们一概称为“竞技”,无疑抹杀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不符合历史真相,不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也是由“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的。传统武术本身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也可以对其进行物质化传承,如可通过多媒体传统武术进行再现、传播和保存。

新时代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及对策

(一)传统武术传承中的问题

传统武术的传承有物质性传承和非物质性传承两种形式,传承人是在具体的武术实践活动中传承武术遗产的。物质性传承,指的是传承人对前辈在武术活动中使用过的传统武术的拳谱、器械、服饰等物质器具的接受、保管和再使用。非物质性传承,指的是传承者对有关武术技艺的体验、感受、经验等的传递和发展。相比物质性传承,非物质性传承具有动态流变性,在这里,主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的角度,就传统武术的非物质传承的问题进行说明。

1.类别归属问题

在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属于传统武术的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武术、太极拳邢台梅花拳被归入于“杂技与竞技”里。经济性只是传统武术的一小部分功能,把它们一概称为“竞技”,无疑抹杀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不符合历史真相,不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

2.申办内容问题

提出不严谨的申办内容,将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利于武当武术的传承。如张三丰作为武当武术的创始人,关于其存在年代有北宋说和元明说两种说法,两种说法皆有纷杂的史料为证。在申报武当武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办理由中,则有着“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的不严谨说法。

3.传承人问题

在一些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中,存在着传承人有争议的现象。传承人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若其不能原汁原味地对传统武术进行传承,势必会对该门派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4.评价机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由于国家体育总局及各地体育部门并没有被列入到联席会议的名单中,这间接影响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的划分和传统武术进入名录的难度。

评价机构不够健全,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名单”中,既没有体育这一分类,也没有体育方面的专家人选,这造成了传统武术归类不清等许多问题。

(二)传统武术传承的对策研究

在传统武术的传承过程中,只有采取正确的对策和方法,才能将传统武术顺利地发扬光大。

1.政府加强重视

从政府方面来说,为了把传统武术保护工作真正提高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上,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并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予以支持。

(2)充分利用电视电影、网络、报纸、杂志期刊等宣传媒介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大力宣传传统武术。

(3)积极开展挖掘、整理、研究传统武术史料的工作,为传统武术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4)注重培养有真才实学、武德高文化涵养好、专业素质强、教学能力过硬的传统武术教师。

2.保护传承人

传统武术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较于物质类文化遗产,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传统武术进行保护有着更大的难度。传承人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传承人就是在保护传统武术。

3.加强国内推广

(1)将传统武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让传统武术切实走进校园,如在幼儿、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以及研究生教育阶段全面开展传统武术相关的必修课程。

(2)积极开展传统武术活动,并对传统武术健身、休闲、娱乐、医疗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大力宣传,让传统武术成为人民大众所喜爱的体育项目。

(3)在军队公安武警、保安等系统中加强传统武术训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家卫国、服务人民。(www.xing528.com)

(4)规范传统武术竞赛活动,建立完善的传统武术竞赛机制,制定专业、详细的比赛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传统武术段位制,加强传统武术竞赛人才的培养。这既有利于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还能避免传统武术走上竞技武术的老路。

4.“物质化”传承

在现实生活中,物质类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截然不同,直接对立,而是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传统武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也是由“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共同构成的。在传统武术的传承过程中,在对传统武术的练习方法、技艺使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和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重视传统武术的拳谱、器械和服饰等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武术本身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也可以对其进行物质化传承,如可通过多媒体传统武术进行再现、传播和保存。

5.整体传承

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由多种技艺和技能共同构成的,如果只保护其中的某项技艺,即使保护得再好,这种技术也不可能完整地传承下来。传统武术的整体包括技能体系的完整和生存环境的完整。在传统武术的传承中,一定要重视整体传承。由于传统武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融会了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世界观人生观,因此传统武术的理论体系、练习方法、套路种类、技法运用等,以及门派典故、武林轶事、礼节仪式、练习口诀、传承制度等,都属于传统武术的技能体系范畴。此外,传统武术产生于农耕文明,离开了民间的文化土壤,传统武术便无法存在。

6.原生态传承

“原生态文化”是指历史上创造并流传或保存至今的、未经任何刻意改变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武术正在逐渐失去古朴、实用精悍的特色,如有些传统武术为了加强表演性,一味地在套路中添加仅有难度、华而不实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对“原生态”传统武术的保护尤为重要。

7.自主化传承

毕竟,传承人才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的主体。因此,传承人应积极发挥传承的自主性。政府、商界、学界或新闻媒体,可以对传统武术的传承提供帮助,但不能不顾武术传承和发展的本质规律,而要尊重传统武术的自主化传承。

8.优先保护濒危项目

在传统武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必然会存在一些濒危的流派和项目。在传统武术的传承中,相关部门应对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认真研究,在了解传统武术各流派的传承情况的基础上,优先保护濒危项目。

9.在传承中发展

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之间有着互相促进的关系。为了使中国的传统武术永葆生命力,并让它的艺术魅力能够为全世界所知晓,在传统武术的发展中一定要注意保持传统武术的传统性,在传统武术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做到传承与发展并举。

10.坚持走出去方针

坚持走出去的方针,即在推动传统武术国内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传统武术的国际交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向全世界推广传统武术。

(1)在国际上广泛建立国际传统武术联合会、俱乐部。

(2)派传统武术家到国外宣传和传授传统武术。

(3)举办大型的世界传统武术节。

(4)鼓励国外学员来中国学习传统武术,为国外培训传统武术学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5)通过多媒体传播、发行传统武术书籍译本等方式向世界宣传传统武术。

11.产业化发展方向

在当今这个注重经济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把传统武术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让传统武术勇敢地走向市场,接受挑战,适应市场化、商业化的世界。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必须正确处理传统武术与现代发展之间的关系,使传统武术能够适应现代化变革,树立均衡、和谐发展的生存理念,实现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最终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